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2016-08-10沈国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育部上海201418
□ 沈国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育部 上海 201418)
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 沈国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育部上海2014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方法,通过影响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而激发和固化女大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充分发挥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对策
1、前言
体育课程是我国课程体系中为数不多的一门从小学、中学、大学全程开设的课程,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它课程所不可比拟的。高校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育课程,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最近几年了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正日趋深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可是,高校体育教学受其原有模式的运行惯性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相当部分的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度不高,体育课所具有的作用在她们身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本文旨在通过影响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对策,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女大学生的体育课兴趣,使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体育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搜集、查阅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与比较。
2.2、访问调查法
对上海普通高校的体育专家、学者16人进行访谈和调查。
2.3、问卷调查法
向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的200名女大学生发出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女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等方面。
2.4、数据统计法
将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加以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现状
3.1.1、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表1 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体育正渐渐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体育的了解和自我健身意识的提升更使公众对体育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现代女大学生同样对体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表1女大学生体育兴趣调查表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对体育具有较高的兴趣,其中很感兴趣的达到30%,较感兴趣的42%,感兴趣的26%,而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只占调查总数的2%,可见女大学生同样喜欢体育,渴望得到身心的锻炼。
3.1.2、女大学生的体育课兴趣
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调查结果与体育兴趣的调查结果相比出现了较明显的反差。从表2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调查表中我们看到,对体育课很感兴趣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2.5%,较感兴趣的21.5%,感兴趣的35%,而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26.5%,很不感兴趣的4.5%,近三分之一的女大学生对目前的体育课没什么兴趣,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学模式、授课形式、教学内容、方法、考核办法等与女大学生的期望和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表2 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调查表
3.1.3、女大学生的体育项目兴趣趋向
表3 女大学生的体育项目兴趣趋向调查表
从表3女大学生的体育项目兴趣趋向调查表中,我们发现被学生们选择频率最高的前十项体育项目依次是羽毛球、健美操、高尔夫、网球、保龄球、游泳、自行车、体育舞蹈、武术、乒乓球。近几年来,大师杯网球赛和高尔夫球精英赛等高水平的赛事接连在上海的举办,以及各种媒体的宣传和介绍,对现代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女大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中,许多项目即包含着运动元素,又有休闲和时尚的元素,而且,这些体育项目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普通高校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开展和普及,许多项目并不是目前体育教师所熟悉和擅长的。
3.2、影响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主要因素
3.2.1、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由于女性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以至于女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相比男生薄弱,吃苦耐劳精神相对缺乏,部分女大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体育课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女大学生身上常常表现出“五怕”:怕艰苦、怕受累、怕阳光、怕流汗、怕受伤。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动机是正确的,但还有近30%的学生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拿到规定的学分,因为体育课是必修课,所以不得不上体育课,呈现出被动的学习状态。
3.2.2、教材内容的选择滞后
从表3女大学生的体育项目兴趣趋向调查表中,我们发现最受女大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是:羽毛球、健美操、高尔夫、网球、保龄球、游泳、自行车、体育舞蹈、武术、乒乓球。而从我们对上海部分普通高校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到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体育课设置的项目种类不够丰富,那些具有运动、休闲和时尚元素的新型项目难以得到开展。此外,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上往往根据教师的擅长和特长,没有真正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难以满足现代女大学生的需求。
3.2.3、体育教学难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我们对上海部分普通高校的调查中,发现许多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认识没有完全统一,在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或中心地位,对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注度不够,以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许多女生是在老师要我练的情况下不情愿地、被动地接受体育,结果使体育课应有的作用大打折扣。从表4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考核办法能否适应大学生的调查表中显示,教师与学生的观点存在着不小的偏差,教师认为能适应和基本能适应的占83.4%,不能适应的占16.6%;学生认为能适应和基本能适应的占58.5%,不能适应的占41.5%。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
表4 教学内容、方法、授课形式、考核办法能否适应大学生的调查表
3.3、激发和培养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对策
3.3.1、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女大学生的特点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健身性与文化性、实效性和连贯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和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由于大学生在年龄上处于青年期,在生活经历上有着很大的相似点:即经过了严格的统一考试,“过五关斩六将”而成了该群体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有着极大的差异性:成员来自四面八方,生活习惯各异,家庭背景不同,童年及少年的经历以及性格各不相同。此外,女大学生在身心方面与男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她们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等素质比男生差,但她们的灵敏、柔韧和观察能力比男生强,她们具有很强的模仿和身体协调能力。针对女大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首先要考虑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选择她们喜欢并具有运动、休闲和时尚元素的新型项目,以形成“我想学、我要学”的良好氛围;其次,应充分汲取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掌握世界体育发展趋势和社会体育发展潮流,选择有利于女大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形成的体育项目;最后,要充分考虑女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3.3.2、转变理念,注重于教学过程
高校体育是一个转折点,一方面它需要在中学体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水平,进一步巩固或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使其向运动习惯转化;另一方面,它需要固化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终身受用。这就要求我们淡化原有的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运动兴趣、锻炼习惯、卫生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教学方法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调动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此外,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和运用知识及技能的能力,体育课考试更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考核与评价相结合,减少考核项目。
3.3.3、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和“管”的能力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构成教学的两个要素,能满足学生“学”的需要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教师的“教”理解为对学生“学”的帮助、引导与促进,可见,在体育教学的诸环节中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帮助、引导学生。
高校体育课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渗透着现代管理的理念。体育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次,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这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体育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既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
最近几年随着高校体育教师的新老更替,一批具有相当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陆续退休离开了教学岗位,而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走上了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普通高校应设立青年教师导师制,让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有特点的老教师担任年轻教师的导师,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和体会传授给年轻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年轻教师能尽快的成长。
3.3.4、营造和谐氛围,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体育教学达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平等是指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融洽。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3.3.5、开发和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资源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运动项目资源、自然环境资源等。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体育教师须具备运动技能的一技之长,扎实的体育教学基础知识和本领以及体育课程教学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还须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广博的人文知识。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需要体育教师关注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向和社会体育的发展潮流,依据现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拓展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需要各级领导继续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加快体育场馆、设备等硬件建设,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的运动和健身需求。总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培养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锻炼习惯的,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固然十分重要,而体育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为迫切。目前,在普通高校中对体育课程资源存在着重开发、轻利用的现象,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4、结论与建议
4.1、普通高校的女大学生同样对体育充满兴趣,渴望自己的身心得到发展,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拓展体育课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改变评价理念和方式,进一步激发和固化女大学生的体育课兴趣。
4.2、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依据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时俱进。汲取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顺应世界体育发展趋势和社会体育发展潮流,增设具有运动、休闲和时尚元素的新型项目,以满足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3、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更应注重于教学过程,减轻她们的学习压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体育课堂成为女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4.4、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优化体育课教学的管理艺术,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场景,借以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我想学、我要学”的良好氛围。
4.5、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运动项目资源、自然环境资源,这是高校体育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关系到高校体育的发展。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邢庆和,毛坤.关于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5)
[3]朱晓春.终身体育意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体育函授,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