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工人技师的文学梦

2016-08-10宋洪斌

侨园 2016年7期
关键词:山海关文学梦秦皇岛市

文  宋洪斌



一位工人技师的文学梦

文宋洪斌

一个工人技师坚持数十年 业余时间写散文、小说、诗歌 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上百篇作品 其中 他的多篇力作还在省市乃至中央媒体举办的大奖赛上荣获大奖。他是一个有追求的“文学青年” 他是一个有理想的新时代工人 他更是一位坚守中国传统美德的诚实之人——

受山海关文联之约“写写杨瑞峰” 我欣然命笔。初次见他 是去年在山海关与文联主席杨立秋晤面时。席间他不多说话 大多时间在听 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认真听别人说话 谦逊沉稳的气韵在文静清雅的模样中流露。等到今年初 我从东北赶到设在昌黎的秦皇岛市作协创作基地 参加他和杨立秋长篇小说研讨会的时候 对他已有所感知了。之后又几去山海关 他总在杨立秋身边 我就多了接触并有了新的感知。

瑞峰是那种起步较早、中间停顿、而后回归的文学创作者。起步早 半途而废则索性弃笔者很多 人各有志 不可一统 起步早 半途停顿而后再度起步者不多 重操旧业需要信心和执著的追求。他的文学创作经历及其心路历程 折射出他“这一个”的个性。“这一个”是恩格斯语 意指“文学写作的个性化”。借而用之 瑞峰心路辗转回归 恰恰昭示了他的文学个性。

作为中铁山海关桥梁集团的一名工人技师 他的文学创作同所有业余作者一样 无疑是艰苦的。早在1982年他就开始写诗 在秦皇岛市作协的《汪洋》上发表处女作 并发表组诗。3年后 他又开始写小小说、散文 连续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 随着创作的推进 又有散文诗、影评50余篇见诸报刊。势头强劲 反响较大。如果说获奖是衡量作品社会反响的一种标签的话 那么 他1987年有小小说在市级联合征文中获奖 1995年有小小说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奖 2007年有长诗在市级联合征文中获奖等 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恰在此时 从他整体文学状态上审视 他开始“沉寂” 一沉7年。沉寂的缘故他清楚 客观上 社会转型 纯文学被边缘化 网络文学悄然兴起 纯文学刊物相继停办 作品发表途径越来越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纸媒读者锐减 则雪上加霜、屋漏逢雨。主观上 他迷茫 失望 疑虑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怎么了 自己的能力怎么了 传统写法、思想观念、时代节奏在他内心相互碰撞。回首7年沉寂中的彷徨 不啻阵痛与分娩。暂别何尝不是一种蓄势 冷淡何尝不是一种冷静失落何尝不是一种淬火前的慢热 值得提及的是 沉寂里的彷徨并未淹没他对文学的热爱 他内心没有真正放弃过 “读书 至少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一种丰富创作 至少是让自己心灵的堆积之情感用一种最文艺的方式进行宣泄与表达”。闲时他依然乐于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 感受“方块字经过妙手们任意的组合 便有了或婉约、或豪放、或炽热、或灰暗、或感人肺腑、或引人长思的妙笔天成”。于是 他不仅获得了读书的快乐与充实 更获得了文学个性的“改造与升迁”。这正是他“回归”的思想基础与前奏。

2014年 促成他“回归”的外部条件是身边几位师长的鼓励、帮助 其中就有兼任秦皇岛市小说艺委会主任的山海关区作协主席杨立秋。这回“出手”他则一鸣惊人了 散文诗《渔岛鳞爪》 散文《沏一盏月光给心灵》 中短篇小说《冷铁热魂》、《隔世离空情切切》等 功力已上新台阶。而“回归”的重要标志 则是他与杨立秋合作的长篇小说《渝水两岸》。这部小说的研讨内容 曾在《秦皇岛日报》以近乎一个版面予以报道。之后 他又在辽宁一老牌资深期刊陆续发表随笔、散文数篇 势头可观。此时的他 就文学风格来讲 用诗意灵动的文字组合与意念构筑 表达内在的情思与感悟 他的散文 用细腻的文笔 挖掘提炼鲜活素材 描写刻画人物内心 他的小说 出现了创作实践中的提升与突变。

瑞峰提及“杨立秋的影响” 提及也尝试用土的、俗的语言刻画人物 使作品更接地气。他既看到自己的优劣 也悟到了眼界、视角的关键点和深层次挖掘的思想力。峰回路转瑞景处 他愿把梦披身上。这个梦 就是他追求中的文学和文学中的追求之路。

猜你喜欢

山海关文学梦秦皇岛市
山海关水关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收复山海关(油画)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我的文学梦
文学梦激我搏一生
凝固了历史的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