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指导类图书应彰显“内容为王”

2016-08-09江明华

出版广角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容为王社会实践就业指导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十六计》一书中独特的出版视角和丰富的内容特点,立足大学生就业需求和就业指导类图书出版策划的现状,尝试探索就业视阈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类图书出版策划的全新路径。

【关键词】就业指导;内容为王;社会实践

【作者单位】江明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识学院。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不断加剧,这更加凸显了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在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意义,其中,就业指导类图书的辅助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科学准确定位就业指导类图书的出版发行,笔者认为有必要研读《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十六计》(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版)。

这本书以大学生就业要注重实践为中心,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阐述方式,从社会实践的参与者、领队者、组织者三个视角,围绕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并按照一论一例的结构,设身处地地为读者情景再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过程,体现了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一、当前就业指导类图书出版策划尚存空间

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就业形势的持续严峻,大学生对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十分渴求。基于巨大的读者群体和阅读需求,很多出版机构将就业指导类图书作为开发重点和主攻方向。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就业指导类图书市场始终不温不火,图书销量始终没有达到较高水平,这与出版机构的心理预期和发行商的初衷存在较大差距,结合市场调研,笔者发现,当前就业指导类图书出版策划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就业指导类图书内容同质化倾向较为突出。由于就业指导类图书的市场需求量和潜在读者群较大,且相关的出版发行资源获取较为容易,很多出版机构都想从巨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于是造成此类图书的种类虽多,但内容彼此差别不大,很多内容与网上的相关资源存在明显的重复现象,始终没有叫得响、过得硬的品牌图书出现,造成同类图书之间出现“兄弟打架”的现象。比如2011年1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2014年8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应用》,以及2014年12月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萃》等,虽然出版机构各不相同,但是图书内容大同小异。

第二,就业指导类图书内容的理论性过强,实践性过弱,指导作用不明显。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就业指导类图书内容存在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指导的问题。图书的作者也多是一些研究学者,因此导致此类图书的理论性过强,社会实践部分的论述较弱,列举的实例多是一笔带过。比如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实践人生——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等图书中,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作用等方面理论知识的论述篇幅较大,而对于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则没有明显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第三,对目标读者的市场定位不准,存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应该讲,就业指导类图书的目标读者群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是此类图书的重点读者群,他们会本着学以致用、现学现用的目的进行阅读,对此类图书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对理论部分则没有这么关注。另一部分是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这部分读者对此类图书的关注点分布较为均衡,他们重视图书实践性的同时,也注重书中对社会实践性思考和研究的内容。目前,就业指导类图书对读者定位和分析有一些模糊,出版机构需要重新定位。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十六计》出版内容的策划与创新

《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十六计》一书,以高校在校生为主要读者群体,在图书的内容上突出实践性,重视满足学生对社会实践具体操作经验的需求,采取条块分割、灵活开放、理论与实例紧密结合的方式,突破了大块的理论探索和泛泛的实例描述的局限,在实践方面进行深度解析,力求给读者完美重现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对此,笔者谈谈这本书的诸多创新之处。

1.注重提高就业指导类图书的核心质量

《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十六计》一书是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南开大学团委具体负责编辑策划工作的,这是本书区别于其他同类图书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出版社立足南开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厚重的科研积淀,从各个方面对这本书的内容和质量进行了全方位的把握,体现了自身的特点。

首先,内容精细独特。这本书没有某些图书存在的条目复杂、层次不清问题,内容明晰具体,直奔主题,言之有物。其分为“参与者篇”“领队者篇”“组织者篇”三个篇章、两个层次,共36计,每一个计策的内容都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出现,巧妙地在理论性之中蕴含了趣味性,方便读者阅读。其次,有效避免了与网络资源同质化的问题。这本书没有单纯地从网上获取资源,而是从南开大学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灵感和内容支撑,其内容具有独特性和排他性。比如,“怎样申请参与个人实践”一节,就非常有南开大学的特色。在社会实践活动实例部分,书中很多步骤都有现实指导性,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读者的选择标准。

2.注重提高就业指导类图书的实践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十六计》一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和指导性极强,读者可以很方便地从这本书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而且,这些实践经验完全来自社会实践第一线的经验总结。

第一,实现了对具体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景再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书中内容选取之巧妙,逻辑衔接非常好,整体一气呵成,俨然完整的社会实践过程情景再现。从这本书的第一节“实践的概念是什么”翻阅到最后一节“怎样实现实践工作提升”,读者仿佛在读一本逻辑严密的小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指导性,既懂得了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又不感到枯燥乏味。

第二,这本书采取问答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述。书中每一个章节的题目都是一个具体问题,而内容就是问题的答案,这种内容编排形式很值得同类图书借鉴。比如第二十二计“如何保障团队健康卫生”和第二十三计“如何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这两个小章节就是围绕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安全问题来提问,而内容则是围绕保障团队健康卫生和人身财产安全进行详细论述和事例介绍。

3.注重明确就业指导类图书的读者定位

通读全书,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十六计》一书对目标读者群的定位和分析相当专业而准确,在图书出版发行之前,策划团队就对目标读者群进行了合理锁定。这本书的目标读者群基本锁定两部分人群,一是高校在校生,也就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与领队者,因此,这本书的前两个部分分别命名为“参与者篇”和“领队者篇”,内容也是紧密结合这两部分人群来定位的,对社会实践的参与者和领队者的义务、责任、分工、步骤等都做了详细的概括,并且紧密结合实例,俨然一部社会实践的“使用说明书”。二是高校社会实践的相关教育人员和管理人员。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命名为“组织者篇”,内容就是围绕社会实践具体组织者的实际需求设定的,可谓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量体裁衣,拿捏得恰到好处。比如,书中的第三十五计“怎样举办总结表彰大会”,就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组织者的职责需求来选取编排的。

综上所述,就业指导类图书必须紧紧抓住目标人群的心理需求,仔细打磨图书内容,增强图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可读性。尽管当前就业指导类图书的读者人群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但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就业指导类图书的市场潜力,巧妙地策划选题,仍是广大出版机构和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周彩姣,林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与完善策略[J] .高等教育研究,2012(9).

[2]邓卓明,姜华.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猜你喜欢

内容为王社会实践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