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晶:让“中国面塑”大放异彩

2016-08-09谢七七

职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李晶郎朗面塑

谢七七

她是终日与面粉为伴的女孩,她是从事面塑设计与教学的民间艺术工作者,她还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年轻创业者。她大胆尝试场景面雕,在传承传统技艺中不断创新,让中国面塑大放异彩。

她就是立志做中国面塑女王的80后面塑达人,李晶。

4岁种下的手工情结

李晶出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就对民间艺术情有独钟。4岁那年,她跑到家附近的广场上玩,遇见一位推着自行车的老大爷。车筐里是各种气球和用方便面袋做成的风车,风车上还挂着火柴棍儿、小鼓,风一吹就“呼啦啦”作响。风车的滴答声和气球的斑斓,让年幼的李晶痴痴入迷。

高中毕业后,李晶听从父亲的意见,选择了吉林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大一时,全班一起去吉林省缸窑镇进行做陶艺的课外实践。时隔多年再次接触手工,李晶的心态很放松,从来都不画稿,心里怎么想的手上就怎么做。教他们做陶艺的行老师傅发现,她的作品总是与众不同,便经常夸赞她有做手工的天分,鼓励她坚持。这段经历,让李晶的手工情结又加深了几分,不过当时忙于学业的她并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大学毕业后,李晶从事过广告文案设计、婚纱影楼销售、教孩子做手工等多份工作,但都不是她喜欢的。对未来有些迷茫的李晶边工作边寻找能让自己全心投入的行业。直到2009年,29岁的李晶偶然在网络上看到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刘吉程的面塑作品——“红楼梦金陵12钗”。看着这组惟妙惟肖、眉眼间情感丝丝入扣的面塑仕女,李晶一下子被震撼了,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梦想的种子终于发芽了,她兴奋地决定:一定要找到这个老师,一定要跟他学面塑!

然而得知她想学面塑,尤其是日后还想以此谋生的想法后,家人无不反对。尽管周围都是质疑声,倔强而有主见的李晶并未受到影响。2011年,李晶把刚断奶的孩子托付给母亲,从长春赶到大连,师从刘吉程,进入曼妙的面塑世界学习。

经过一个月的基础性学习后,李晶就开始每天不停地捏,经常到凌晨两三点。吃饭、走路、干活的时候,她都会思考应该捏什么样的物件以及如何打造自己的面塑风格。

从摆摊开始的创业突围

关在家里琢磨、练习了一年多后,李晶正式踏上面塑创业之路。一开始,她对如何靠面塑挣钱毫无头绪,只好先把一批做好的小面人放到朋友的蛋糕店卖,一个只卖十几元,买的人寥寥无几。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晶遇到了生命中第四位重要的老师,吉林省草编非遗传承人董丛仁老师。董老师很欣赏李晶的面塑,鼓励她出来展示自己,还介绍她加入了吉林民间文艺家协会,带着她到长春净月潭公园、游乐场和宾馆等各个角落摆摊,边展示面塑制作过程边销售。

刚开始,她也问过自己:“我拉得下脸吗?会不好意思吗?”但是当她真正站在那儿,把面人送到顾客手里时,顾虑完全打消了。摆摊,让李晶有了接触外界的机会,可以把自己的面塑一一呈现。但也因为摆摊,她承受了不少非议。公园摆摊的大多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李晶是最年轻的。很多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他们是觉得我年轻、形象也不差,也有学历,干点啥不好”。有一次,有个小孩看中了她摊位上的一只卡通狗,便拿在手里不停地抚摸。“看小朋友喜欢,我当时想干脆送给他”。“别拿这东西,有什么好的”,孩子母亲的反应,让李晶立刻收回了开始的想法。

遭受的非议多了,李晶也有承受不了的时候,偷偷哭过很多回,但从未想过放弃。“如果放弃了,我觉得我对不起任何人。质疑的声音越强烈,我就越想把它做好。”后来再面对各种质疑,她都能坦然处之。

醉心于面塑,李晶希望做出更多老少皆喜的、有设计感、有创意的作品。在她看来,面是一种优质的媒介,可以把心里的各种想法捏出来,即面揉心声。也许是因为刚做母亲的缘故,李晶最终选择了做卡通风格的婴儿形象,同时融入了她在大学里学到的设计理念。传统面人多是一些戏剧人物形象,几乎没有故事情节和场景设计,李晶则尝试了场景面塑,把卡通形象安放到场景当中,表达一定的主题和内容,更加时尚唯美。在她手里,面塑可以和各种形式结合,比如在她和董老师合作的毛驴场景里,董老师用草编出了小院子,院子里编了棵大树,树上牵了根绳子,绳子上拴着小毛驴儿,非常温馨。

“我的卡通里是有设计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4年来,李晶的上万件作品很少有重复的。她挑战过微刻面雕,瓜子大小的猴子、小猪,每出一个成品就像完成了一项奇迹。她还想学水彩画、学音乐,为面塑注入更多创意和活力。

她的面塑受到不少人肯定和喜爱。孩子们往往一走到她面前就停住脚步,拿起各色小面人爱不释手。大人同样喜欢面塑。她捏好一款萌萌的卡通小猪,就被一位四十来岁的家长买走了。李晶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是50来个孩子围着她做面塑,家长们拿着手机围着孩子拍照。孩子们注视着小面人开心的表情,让她觉得自己特别有价值:“晶,你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是对的。”

做中国面塑的女王

静静地做一名面塑师是一件美好的事,但李晶的内心似乎还住着那个4岁的小女孩,因为童年经历过手工艺者带来的快乐,所以渴望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慢慢地,李晶萌生了教孩子做面塑的想法。

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的小姑娘郎朗,是李晶的第一个徒弟。2014年秋天,郎朗去净月潭公园游玩时碰到了在摆摊做面塑的李晶。也许是缘分吧,郎朗再晚来一会儿,或者李晶再早走一会儿,可能她们就会擦肩而过。看郎朗感兴趣,李晶现场教她捏了一只卡通小猪。郎朗的母亲李丽波很认可面塑这项民间艺术,“孩子学捏面塑,既可以锻炼手、脑,又能传承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郎朗学了一年多面塑,快上初中了,还想继续学,母亲也很支持。

渐渐地,李晶的面塑事业开始有了起色,得到更多人认可,不断有家长送孩子来学习面塑,也经常接到商业演出的邀请。

每次上课前,李晶会针对学生的年龄、职业和兴趣的不同来设计教案。上课时,先要把制作面塑玩偶的每个步骤进行讲解后,李晶再进行示范操作。面塑很吸引孩子,她总是能被孩子们包围。面塑不像舞蹈、音乐表达得那么直接,但它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丰富,让孩子更加细心地观察生活细节,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从头到尾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塑造孩子的完美人格。有一次课上,做的示范小猪是红色的,但6岁小女孩心童却做了绿色的小猪,头上戴着粉色的蝴蝶结,猪尾巴也选了清爽干净的淡蓝色。做完后把心童的作品和红小猪放在一块,明显感到心童的翠绿小猪在炎炎夏日里显得更加清凉、顺眼。

孩子们对面塑的那种认真,让李晶似乎看到了中国面塑未来的希望,更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她教了30多名学生,有小学生、外国留学生,也有做翻糖蛋糕的打工者。

她的学生里有一个在白俄罗斯的博士在读生汪士为,暑假回中国探亲时选择了跟随李晶做面塑和面塑教学。虽然是博士,他却毫无顾忌,满心欢喜地坐在李晶旁边学做面塑、卖面塑,看得出他是真心喜爱这项中国民间艺术的。

李晶还教过一个年轻女孩卡通面塑,女孩学完后不久就去美国定居,又把面塑教给了美国的孩子。看着女孩发回的照片里,美国小朋友们手捧面塑的笑脸,李晶也开心不已。

2016年2月初,李晶随吉林省艺术家协会赴朝鲜访演。在朝鲜第三届大同江猴年春节庙会上,她展示的面塑受到了各国游客的瞩目,他们纷纷停下脚步,欣赏这一独特的中国民间艺术。这也让李晶更加坚定了决心,用心去教孩子们,让他们继续自己的梦想,希望有一天她教过的孩子可以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国的面塑文化。

考虑到现在市面上很少能买到面塑教材,2016年,李晶打算给孩子们出一本教材,内容包括自己的作品和制作步骤,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按照书中的步骤学习面塑技法,做出精彩的作品。她曾做过一件婴儿面塑,一个小宝宝单纯地捧着小奶瓶,一只小驴宝宝陪伴着它,“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婴儿是我,奶瓶是面塑,小驴宝宝是我的学生们……”

她在自己的微信里写道:“我一定会很用心,很认真地教你们学面塑,因为中国面塑的未来是你们的。我告诉自己,为了孩子,我必须做女王,做孩子心中的女王,做中国面塑里的女王……”

猜你喜欢

李晶郎朗面塑
“郎朗山艺行”活动掠影
甲状腺瘤瘤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齐 家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郎朗与吉娜 在婚姻里活成孩子
The Hardest Language
郎朗背后的那个男人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我和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