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8-09韩会郑旭滢

成才之路 2016年20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韩会+郑旭滢

摘 要:对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社会层面应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学校管理层面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层面要更加积极地化解职业倦怠,增强工作热情。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个人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23-01

一、前言

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做出反应的心理综合症状,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对自己不利,更对学生乃至社会发展有着消极作用。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较为特殊,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心智尚未成熟,无论其知识框架还是价值观都直接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除了自身教授知识的职业使命之外,也被赋予了更高的社会期望。教师若产生职业倦怠,势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职业倦怠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五十多名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影响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改编自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问卷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三个分量表,共22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职业倦怠现象越严重;对教师自尊的测量采用的是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共10题,采用4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教师的自尊水平越高;教师生活满意度量表共5题,采用7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师对自己的生活越满意;社会支持量表共10题,采用7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师在生活中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社会支持越多。

二、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就总体而言,小学教师整体的职业倦怠并没有表现得十分显著,只有少数教师表现出严重的职业倦怠。但许多(52.5%)教师有比较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这种倾向体现在教师情绪衰竭,工作积极性降低,对工作缺乏兴趣等。大部分教师认为,自身的工作并没有在最大程度上展现自身能力,由于工作行政化程度高等原因,教师缺乏工作自由,自身成就感低,这些都值得关注并进行有效控制。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不同。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对教师进行简单的访谈发现,教龄为5年以下的新教师有着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访谈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教师大多大学毕业,但是由于当今社会的人才拥堵,致使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才进学校做老师,因而有较大心理落差。教师职业较低的待遇,让他们感到不公平与无能为力,所以具有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中年教师事业正处在爬坡期,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较重,往往更加期待事业发展和较高收入,而现实条件的不满足造成了他们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老教师则相对进入到一个职业成熟时期,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于事业成就的追求有所降低,其所具备的教师职业技能也使得其可以更好地承受工作中的压力。另一方面,老教师拥有丰富的经验,懂得在工作中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对于外部刺激依赖较少。因此,老教师的职业倦怠比较低。

三、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克服与预防

第一,社会层面,应当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崇教风气,通过社会宣传、榜样作用等手段,让社会更加了解教师职业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理解体谅教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这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第二,学校管理层面,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对于新教师,鼓励教师不断追求新鲜化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开拓新思路,发现新视野,保持工作积极性,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保持工作新鲜度。对于中年教师,采取合理的绩效工资考评制度,配合以其他激励手段,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鼓励中年教师与老教师、青年教师交流,发现教学新方法新问题,同时积累经验,充实中年教师对于教师行业的认识,减少和预防职业倦怠。对于中年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学校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提升教师幸福感。对于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老教师资源,向中、青年教师介绍经验,分享教师心得等。第三,教师层面,更加积极地化解职业倦怠。教师可以通过团结互助,不断克服困难,加强交流,提升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明确自身工作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工作本身而非外在激励条件中获取自我成就感,通过放松身心,调整心理等方式不断克服职业倦怠。

四、结束语

教师作为典型的以人为对象的职业,来自工作和社会的责任重大,职业倦怠的发生率较高。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因其工作特殊性,不仅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还会将其传达给学生。因此,必须在社会层面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学校管理层面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在教师层面更加积极地化解职业倦怠,增强教师的工作热情,找回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刘贤敏,周炎根,刘爱楼,傅蕴男.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及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2(11).

[2]张丽华,王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8(09).

[3]赵守盈,陈维.贵阳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3).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