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研究

2016-08-09解振锋段文东王西峰麻应太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解振锋,杨 振,段文东,王西峰,麻应太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安 710100)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研究

解振锋,杨振,段文东,王西峰,麻应太*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安 710100)

摘要: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路线踏查,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3种,隶属2目6科11属。区系成分以东洋界区系为主,缺乏古北界区系成分。两栖动物在秦岭主脊南北坡的分布与垂直分布差异明显。

关键词:两栖动物;区系组成;区系特征;牛背梁保护区

两栖动物作为秦岭脊椎动物的一大重要类群,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级的中间层,在抑制植被虫害和鼠害、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处陕西秦岭山脉东段的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多样的植被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适宜的气候条件,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对于秦岭东部地区两栖动物资源状况,曾先后有胡淑琴等(1966)、宋鸣涛等(1979;1982;1987)、梁刚等(1997;1998)众多专家学者对不同地域、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报道。近年来,随着牛背梁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全面了解掌握现阶段区内两栖动物资源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保护管理对策,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路线踏勘法对区内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1区系组成

调查结果表明,牛背梁保护区共分布有两栖动物2目6科11属13种(表1),占陕西省两栖动物总种数的44.8%。在这些动物中,有尾目3种,占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总种数的23.1%;无尾目10种,占总种数的76.9%。其中,巫山角蟾为陕西省新纪录种。

从牛背梁保护区两栖动物的区系组成来看,具有明显的特征:

(1)含属数较多的科为蛙科(3属4种)和锄足蟾科(3属3种),这2科动物是构成该区两栖动物区系的主体。其次为2属2种的小鲵科和蟾蜍科,其余科均为单属单种。

(2)含种数较多的科依次为蛙科(4种),锄足蟾科(3种),蟾蜍科与小鲵科各有2种动物;雨蛙科与隐鳃鲵科均为单科单种。

(3)依据所获标本数量及野外遇见频次,其中隆肛蛙Rana quadranus、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等为本保护区的优势种群;华西蟾蜍Bufo andrewsi为保护区常见种群;巫山角蟾Megophrys wushanensis和齿蟾Oreolalax sp.遇见频率最低,数量最少。

2区系特征

研究分析显示,在牛背梁保护区两栖动物类群中,属东洋界区系成分的物种有9种(表1),广布种4种,缺少古北界物种。其特征为:

(1)东洋界区系成分占明显优势,古北界区系成分处于劣势地位。东洋界物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种数的69.2%,广布种占到总种数的30.8%。可见,东洋界区系成分是本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组成的主体。两栖动物区系主要以东洋界的南中国型(5种)成分为主(表1),其次为季风型(3种)成分。从分布型上看,东南亚—亚热带分布型种类在本区的渗透较为明显。

表1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组成

备注: 特有种:* 我国特有,** 主要分布于我国;来源:★文献记载,▼文献记载且此次采集到,●新纪录;分布型:B华北型,D中亚型,E季风型,H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L局地型,S南中国型,W东洋型,X东北-华北型,U古北型;区系类型:P古北界,O东洋界,G广布种;生态类型:Q-静水型,R-流溪性,T-陆栖型,A-树栖型;保护级别:I、II国家I级、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Sy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Sz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保护区分布的13种两栖动物中,主要的地理成分类型为北方主要分布于全北界和古北界的科种类(如隐鳃鲵科、锄足蟾科和小鲵科)。其中,科的组成主要为南方亚热带代表科,而北方型中只有分布于全北界和古北界为中心的少数类群;种的地理成分表现为多种区系成分汇集,主要包括了季风型、东南热带—亚热带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以及北方型、东北型等类型的地理成分;在南方各分布类型中,东南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最主要的地位。其中,华中区、华中-华南区成分(隆肛蛙)是其主要成分。

(3)尽管该区古北界两栖动物的代表种类较少,但广布种中的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则是以古北界为分布中心的广布种。

3分布特征

一般来讲,两栖动物区系随水热、土壤、植被、人类社会因素等自然要素发生较为深刻的地带性变化。本区为“北缓南陡”的小地形,与秦岭中段的“南缓北陡”形成鲜明的对照,孕育了丰富的两栖动物资源和它们特殊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其在秦岭主脊南北坡的分布,以及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明显。

因受制于对生境条件的需求不同,两栖动物的分布主要体现在水平生境的异质性方面。尤其是两栖类具有冬眠习性,分布受水的束缚等,种群活动更具有季节性、区域性明显等特点。两栖类的种类生殖离不开水,因此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河流、溪流附近以及水田、中海拔以下的森林内,表现为静水型、流溪性、陆栖型和树栖型4种生态类型(表1)。另外,小环境的景观异质性越复杂,两栖动物种类也愈多。如在中山带,水源离居民区、农田愈近,两栖动物种类越丰富,如黑斑蛙、中华蟾蜍、华西蟾蜍、秦岭雨蛙(繁殖期)多在此分布;中国林蛙喜在旬河等浅滩处及附近的次生林下活动;隆肛蛙喜在水质清澈、流速较快的溪流中活动。此外,两栖动物在保护区秦岭主脊南、北两坡的分布差异非常显著,在秦岭北坡只分布有5种两栖类动物,仅占总种数的38.5%,而在南坡则多达12种,占总种数的比例高达92.3%。

本保护区属秦岭中山或亚高山区,两栖动物的垂直替代不明显,而在物种的垂直分布区间上则有着显著的差异(表2)。如分布区间较窄的种类黑斑蛙分布在1 500 m 以下区域;中国林蛙、秦岭雨蛙只在海拔2 300 m 以下区域有分布;宁陕齿突蟾在海拔1 900~2 300 m的区域中活动。还有一些种类的分布区间明显较宽:隆肛蛙、秦巴拟小鲵和中华大蟾蜍,几乎从该保护区的最低海拔到2 800 m都有分布。亚高山地带气温偏凉、昼夜温差大、生境单调,因而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少,主要有太白山溪鲵、中华蟾蜍、中国林蛙、隆肛蛙;中山带气候温暖湿润、环境复杂多样、食物丰富、为两栖动物的主要栖息地,种类、数量较多。

表2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组成

区系成分中山亚高山东洋界9(69.2%)3(23.1%)两栖动物古北界00广布种4(30.8%)1(7.7%)

4珍稀、濒危、保护两栖动物

4.1特有两栖动物

牛背梁保护区的两栖类特有种多达11种(表1;3),占到该类群总种数的84.6%。其中8种(巫山角蟾、太白山溪鲵、秦巴拟小鲵、大鲵、华西蟾蜍、秦岭雨蛙、隆肛蛙、齿蟾)为中国特有种,占保护区两栖类总数的61.5%(表3);主要产于我国的3种(中华蟾蜍、黑斑蛙、中国林蛙),占该保护区两栖类总种数的23.1%。

表3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中国特有两栖动物

种数中国特有种主产我国特有种两栖动物138(61.5%)3(23.1%)

4.2保护动物

在牛背梁保护区分布的两栖动物中,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1种(表1),为大鲵;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两栖动物有中华蟾蜍、华西蟾蜍、秦岭雨蛙、隆肛蛙、泽陆蛙、巫山角蟾和太白山溪鲵7种;属于陕西省重点保护的两栖动物有中国林蛙、宁陕齿突蟾与秦巴拟小鲵3种。

在两栖中,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种类有2种,分别为大鲵(极危)和中国林蛙(易危)2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种类4种,它们是易危(VU)物种秦巴拟小鲵、极危(CR)物种大鲵、近危(NT)物种隆肛蛙、黑斑蛙;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的种类仅有大鲵1种。

参 考 文 献:

[1]胡淑琴,赵尔宓,刘承钊.秦岭及大巴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报告[J].动物学报,1966,18(1):57-89.

[2]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I)[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汪松,赵尔宓.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徐振武,冯宁.陕西野生动物图鉴[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

[5]许涛清,曹永汉.陕西省脊椎动物名录[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郑生武,李保国.中国西北地区脊椎动物系统检索与分布[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

[8]宋鸣涛,方荣盛.陕西乾佑河上游大鲵的生态调查[J].淡水渔业,1979,(Z1):35-36.

[9]宋鸣涛.陕西商洛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调查[J].两栖爬行动物学报,1982,1(1):88-89.

[10]宋鸣涛.陕西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分析[J].两栖爬行动物学报,1987,6(4):63-73.

[11]梁刚,张富兴,麻应太.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J].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1997,(67辑):249-253.

[12]梁刚.秦岭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特点及持续发展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6):545-549.

收稿日期:2016-03-18

作者简介:解振锋(1977-),男,陕西周至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麻应太,E-mail:mytai@126.com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6)03-0013-03

Amphibians Fauna in Niubeiliang Natural Reserve of Shaanxi

XIE Zhen-feng,YANG Zhen,DUAN Wen-dong,WANG Xi-feng,MA Ying-tai*

(ShaanxiNiubeiliangNationalNatureReserve,Xi’an,Shaanxi710100 )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sample line investigation,amphibians fauna in Niubeiliang Natural Reserve were studi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are 13 kinds of amphibians belonging to 11 genera,6 families and 2 orders.In the fauna composition,Oriental components were dominated and Palearctic fauna were lacking.Th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of amphibians in the north Slope and south slope of the Qinling an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re significant.

Key words:Amphibians; fauna composition; fauna characteristics; Niubeiliang Nature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