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学斌追梦而行的花木领航人

2016-08-09

工会博览 2016年17期
关键词:长春花花木花卉

□本刊记者张威



于学斌追梦而行的花木领航人

□本刊记者张威

北京市花木公司在首都园林绿化界可谓“战功卓著”:国庆节天安门广场花卉布置、2008年奥运会环境美化、园博会锦绣谷的万紫千红……在北京,这些都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绿化热点“战役”,北京市花木公司都担当了主力。

低调、谦逊、随和、睿智,这是北京市花木公司总经理于学斌留给记者的初步印象。

作为“2010中国花木产业年度人物”,于学斌谦逊地说:“北京花卉协会能推荐我为候选人,我又能从众多入围候选者中胜出,关键在于我所在公司的背景很好。这份荣誉是属于北京市花木公司的。”

今年45岁的于学斌,已经在北京市花木公司度过了20个春秋,从西郊苗圃的技术人员,到花卉研究所的所长,到公司总工程师,再到公司总经理,他一直在用科研实力说话。

引种研发只为扮靓北京城

有人曾说过:“北京市花木公司要推哪些花,哪些花就会火起来。要想把握绿化花卉的流行趋势,到北京市花木公司种植基地了解一下就知道了。”在北京,花木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首都花卉界的关注,更会成为城市绿化用花流行趋势的风向标。非洲凤仙、四季秋海棠、长春花、一串红、夏堇、矮牵牛……这些花目前在北京城市绿化领域应用已十分普遍,而北京花卉公司正是这些花卉引进和应用的先河者。

多年来,北京市花木公司承担了大量的花卉新品种引种、筛选、示范、推广工作。北京花卉百花园里如此多彩多姿,离不开于学斌和研发团队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当年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何选择适合北京夏季高温、高湿气候的花卉品种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北京奥运花引种、生产应用综合技术研究》课题就是那个时候应运而生的。

此时的于学斌负责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及宿根花卉引种生产应用综合技术研究子课题。为了选择合适的花卉品种,他在认真分析了北京地区的气象特点之后,带领着自己的团队搜集了国际各大花卉公司的花卉品种信息,每年种植上千个品种的花卉,并连续三年进行对比试验,比较选育奥运用花。“拿长春花来说,书本上说这种花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耐湿热的特点,理论上讲长春花非常适合北京夏季应用,但有些长春花品种在试种以后,应用效果非常不理想——病害十分严重,发病很快,发病后整株就会死亡。为此,有专家称,北京不适合引种长春花。为了筛选北京奥运用花,我们于2005年试种了一批长春花新品种,经过反复的观察、试验,我们发现美国高美公司选育的长春花品种具有很好的抗病性。后来这些长春花抗病品种在北京奥运期间‘大显身手’。”于学斌告诉记者。

那段时间,于学斌经常蹲守在实验基地,面对数以万计的花卉,为了及时观察记录苗木的生长情况,一天下来光“蹲起运动”就要上万次,简直就称得上是“花田里的奥运会”。同事们常常跟他开玩笑,“你怎么星期天也不休息啊?”“植物没有星期天”是于学斌回答最多的一句话。在他的工作台历上,永远每天都排得满满的。除非家里有特殊情况,不然你总能在实验基地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当时,他的儿子只有4岁,在完成项目的三年里,他陪伴儿子度过的周末不超过10个。”一名老同事告诉记者,自己没见过这样的领导。80后更是称于学斌为“工作狂”、“机器人”。

正是凭借这种“疯狂”劲儿,2003年至2007年,整个课题团队共引进评估新品种2452个,筛选出推荐北京奥运使用的新优品种389个,全面解决了北京夏季草花生产、应用的难题。

最难能可贵的是,于学斌坚持将草本花卉新品种引种试种园对外开放,专业人士和普通生产者都可以随时看到国际最新品种及新品种的实际生长情况,这让业界同行在生产中有了更多选择,少走了不少弯路。要知道,新品种是企业占领市场、增加利润的法宝。在新品种还没有全面推向市场之前,大多数企业会对新品种信息秘而不宣。

“就像非洲凤仙,我们在研究推广上花费了很多精力、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我们在非洲凤仙上的获利并没有其他企业多。”于学斌说。

能做到这点,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于学斌做到了,北京市花木公司做到了。

于学斌经常蹲守在实验基地,观察记录苗木的生长情况,一天下来光 “蹲起运动”就要上万次。

创新驱动只为引领新技术

作为北京市花木公司技术和生产管理的总把关人,于学斌一直把提高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一方面,他坚持大胆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绿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他积极组织公司的科研人员进行自主创新,解决花卉生产和园林绿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一直是花木人追寻的行业梦。为了尽快实现这个梦想,从2006年开始,于学斌带领研发团队深入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实地采集野生品种资源。2011年,于学斌带队来到了西藏墨脱——西藏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也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四面环山,山体滑坡、泥石流时常发生。他们行走在“路”上,脚底下翻滚的是雅鲁藏布江,身旁高耸的是悬崖峭壁,一不留神,就有性命之忧。即便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他们还必须时刻留意周围的植物,一旦遇到合适的,就采集下来。可一般来讲,花草多的地方虫子也多,在采集茎段或种子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蛰到。也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稀有的物种才得以保存下来。在那次采集中,于学斌和他的研发团队还真获得了意外之喜——在峭壁上发现了“南迦巴瓦”凤仙。

正是有了长期品种资源的积累,加上一直与国外花卉企业合作的优势,于学斌所在的花木公司逐渐拥有了小菊、萱草、凤仙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2014年,5个新品种小菊获得北京市林木良种审定,“京产小菊”在首都绽放。

自主花卉品种有了,于学斌这一次又把眼光放在“新技术”上。借鉴国外先进立体花坛新技术,于学斌采用了现在被称为“卡盆”的新工艺:在固定钢结构的框架上,将直径10厘米左右的小花盆卡在里面,并配上滴灌系统。“卡盆”工艺的革新,结束了传统立体花坛“泥塑胚雕”的历史,不仅简化了工艺,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大大提高了立体花坛效果的持久性。

在花卉业内一直都有传闻,市花木公司是用“高科技”养出了70万盆国庆花卉和250万株小植株,这技术到底有多“高”?

在赵全营花卉基地一条从北向南的流水线上,一名工人推上了一盘盒子,盒子里有方方正正的凹槽,似乎将可可浆倒进去,就能凝固出成排的巧克力来。但这台机器倒入的是营养土。一个滚轴先将营养土从托盘中抹平,再用狼牙棒式的滚轴,在每个凹槽中戳出一个浅坑。最后一个有着小洞的滚轴,将种子从托盘中吸住,再依次放在托盘中。

随后,托盘经过“麦片机”,撒入几粒肥料,过两遍清水洗涤,就直接进入架子车,进入培育室。一名工人再将培育室中的托盘车拉出来,放入另外一台机器的流水线上。设备上的电脑自动识别出哪些种苗生长得不尽如人意,两只机械手忙个不停。一只负责挑选出不好的种苗,另外一只机械手则从备用盘中选取好的种苗,栽种在刚才的空位上。

这样一台播种机的工作效率,能抵得上240名园丁。

等到花苗大了一点儿,就要进入温室培育。“抬头看,这是ETFE膜,透光保温效果都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于学斌告诉记者,花木公司建设研发中心的现代化温室,从最开始他就瞄准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以“全寿命使用周期”为设计理念,双层充气ETFE膜、新型铝合金“天沟-屋顶”系统等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更让其成为了国内新一代生产温室的标杆。

于学斌带领技术人员,积极开发适合国内大众消费的花卉新品种和新产品。

精品工程装点首都亮丽风景线

2005年对花木公司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型。这一年公司改制,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转变为企业,从有政府补贴到完全“下海”,这一改变使公司开始更多地关注市场和开拓市场,不仅要为少数群体服务,更要为公众服务,不断提高和丰富生产线,拓展更多业务。“以创新为先导做强花卉主业,以构建品牌为途径做大绿化工程市场”便是于学斌担任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后提出来的。

打造精品工程当然要从国庆花卉布置说起。连续30年的时间里,国庆天安门广场花卉的布置工程已经俨然成为了花木公司的一块“金字招牌”,它是公司的传统,更是公司的标志。从分项负责人,到副总指挥,再到总指挥,于学斌始终坚守着“要在天安门广场做最好的花坛,体现首都绿化的最高水平”的信念,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天安门广场花卉的布置任务。

于学斌对花卉材料生产坚持自给自足,这样不仅增强了花卉品质的可控性,而且保证将最优质的花卉使用在国庆花卉布置工程中。花卉是有生命的个体,控制花期则是工程用花最重要的技术。数十万盆的鲜花要在9月底统一开放,这需要从育苗开始就对花卉进行合理控制,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每年从3、4月份起,于学斌就开始带领着技术人员检查花卉生产,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解决事项,才能保证花期统一、质量优秀。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说:“真怕于总来检查,他要求太严格,有任何纰漏和错误都会被指出来,容不得半点含糊。”可实际上却是,“严格归严格,可他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产问题,于总来了,我们就踏实了。”

如今,于学斌正在积极开发适合国内大众消费的新品种和新产品,解决源头问题。“其实在2009年,我们就开始注重大众消费市场的开拓,新会风的提出实际上加快了我们的步伐。奥运会之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满足重大活动和公共环境的花卉美化,奥运之后,我们开始拓展大众消费市场。”于学斌说。

猜你喜欢

长春花花木花卉
李鱓·花卉十二开
长春花蓝+玉米黄
绽放四季的长春花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长春花之歌
《花卉之二》
花木笺
唠叨的妈妈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