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养殖不规范用药对畜产品安全和人的危害及对策

2016-08-09张蓓蓓赵胜延杨长昆魏中州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畜产品兽药耐药性

张蓓蓓,赵胜延,杨长昆,魏中州,李 勇

(1.河南省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许昌分中心,河南 许昌 461000;2.许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畜禽养殖不规范用药对畜产品安全和人的危害及对策

张蓓蓓1,赵胜延1,杨长昆2,魏中州2,李勇2

(1.河南省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许昌分中心,河南 许昌461000;2.许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 规模化养殖场饲养管理和防疫用药现状

1.1饲养管理规范的养殖场

规模化大型养殖场在饲养管理、饲料投入、卫生消毒、防疫用药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制度规范齐全,饲料兽药进场之前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以重饲养管理,疫苗免疫为主;以重中药保健,减少抗生素用量为根本的理念。不可避免用药时,以经典兽药品种为主,无法控制时才选择抗菌药物,尽量减少用药的剂量和频次。驻场兽医师负责的轮换用药制度,规范使用,前期用休药期较长的药物,后期使用休药期短的药物,执行休药期制度。防疫、用药记录完整,养殖档案记录规范。养禽场常用药物抗菌药占70%~80%,常用药物有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替米考星、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猪场夏天易发生附红细胞体病,以强力霉素、氟苯尼考为主治疗,增加电解质多维为辅;冬季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仅用恩诺沙星或多西环素治疗,替米考星和头孢类药物都极少用,预防保健以中药排毒增强免疫力为主,如板蓝根等。规模化奶牛场、肉牛场管理规范,饲料把关严,坚持每周消毒制度,重视防疫检疫,用药比较规范,中药占70%左右,常用的中药制剂一般是清热解毒、健胃消炎类如穿心莲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干酵母片、清热通便健胃散等,抗菌药很少用,用时一般仅限于青霉素、链霉素、氧氟沙星注射液、驱虫药伊维菌素等。

1.2饲养管理不规范的规模养殖场

少数管理不规范的规模场和部分小型养禽场、养猪场饲养管理较差,养殖管理档案和记录不完整。进口、出口消毒措施不完善,养殖密度过大,通风换气设施不完善,饲养过程中使用药物来维持机体健康,促进生长,加剧了兽药残留的风险。如:白羽肉鸡生长周期短,长速快,环境差,雏鸡出壳到出栏75%的生长期几乎全部用抗生素药物预防,否则死淘率高,经济效益低。个别养殖企业治疗人员不了解兽药的作用、用途、用法、用量,受个别销售人员的误导,随意扩大用途或改变给药途径,不符合兽药规范使用的要求,从而导致错误用药。如青霉素在水中分解迅速而失效,不能饮水,只能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而个别养殖散户用青霉素给鸡饮水。少数养殖场对安全系数较窄的药物加大用药剂量,中毒的几率较高,较多的是喹诺酮类、磺胺类中毒、抗球虫药马杜拉霉素中毒。

2 不规范用药对畜产品安全和人的危害

2.1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主要是抗生素

2.1.1畜禽病治疗用抗生素的应用

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所引起的病原菌耐药性和动物体内及其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导致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近年来,兽医临床感染病例很少有单一病原体引起,大部分都是多种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给临床确诊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促进动物痊愈,缺乏技术含量或职业道德的饲养者或兽医工作者,不了解药理知识就盲目加大治疗剂量或盲目联合用药,不严格执行甚至不执行用药时间和休药期等规定,结果加快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动物发生药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增加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的风险。

2.1.2畜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我国现阶段畜用抗生素的使用中也出现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饲料中加适当的抗生素可有效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以前主要添加喹乙醇、痢特灵,现在添加饲料级硫酸粘杆菌素、金霉素等,但有些养殖户却错误地认为促进生长作用会随着抗生素添加剂量增大而提高,因此常出现超标添加的现象。在治疗效果不明显时盲目追求大剂量,有时甚至超出常规用药剂量几十倍,尤其是散养户,基本不按体质量给药,而是凭经验大剂量用药。联合应用不同抗生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而一些欠缺药理知识的养殖户不了解药物的理化特性和配伍禁忌,随意进行药物配伍,既导致配伍药物失效或产生更强的毒、副作用,又增加了兽用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和积累。

2.1.3畜禽饲养中违规使用违禁药物

违规使用多种药物,包括常见的氯霉素、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少数地方还存在着人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兽医临床的现象,不仅对人类抗生素资源造成破坏,而且产生的抗药基因重新进入人体,导致人用药物的失效并产生新的危害和兽药残留。如青霉素、链霉素可诱发皮疹;呋喃类药物、四环素类及磺胺二甲嘧啶等有致癌作用。

2.1.4无视休药期

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畜禽在宰杀前一段时间内要停止使用抗生素,进入休药饲养阶段以降低体内药物残留。常用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磺胺类药物为7~28d,四环素类药物为7~28d,大环内酯类药物为7~14d,β-内酰胺类药物为6~28d,喹诺酮类药物为10~25d,抗寄生虫药物为14~28d。但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养殖场和散养户无视抗生素休药期规定,从而造成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直接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

2.2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对畜禽和环境的危害

抗生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大量及不合理使用,不仅给治疗动物的某些疾病带来困难,由此引发的抗药基因问题也愈加严重,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2.1破坏动物体内原有的微生态平衡

动物的消化道内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且微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一般处于平衡状态。当畜用抗生素使用后,对它敏感的微生物数量就会减少甚至死亡,从而扰乱了微生物菌群之间相互制约的格局,破坏了微生物的生态平衡,造成对抗生素不敏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诱发新的感染。抗生素在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会杀灭和抑制一些有益菌的生长与繁殖,这也将导致动物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消化道疾病。动物长期食用含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可使某些菌群突变成耐药菌株,从而为预防与治疗某些疾病带来困难。

2.2.2诱导耐药性细菌产生

畜禽排泄物中的抗生素有可能成为诱导环境中耐药细菌生成的潜在因素。尽管环境中的抗生素存在浓度比较低,但由于浓度能够基本保持稳定,而且多种抗生素共存,为诱导产生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由于环境中还存在其他低浓度的污染物,如金属离子等,对细菌的耐药性能够产生一定的选择压,从而诱导产生抗药能力更强的耐药菌株。耐药菌株又可能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他敏感细菌,这种传递可以在种内、种间甚至属间进行,从而产生多重耐药菌。再加上病原微生物本身固有的某些天然耐药菌株,而使整个病原微生物菌群逐渐向有抗药性的方向转变。

2.3畜禽滥用抗生素造成动物性食品残留对人的危害

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是人体的“隐形杀手”,长期食用会破坏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一是抗生素会使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引起一些细菌或真菌大量繁殖,导致葡萄球菌肠炎念珠菌群病、败血症等继发性感染。二是抗生素使细菌逐渐产生耐药性,当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时,会不得不加大剂量,甚至会使抗菌治疗失效,回到无抗生素时代。三是抗生素会对神经、骨髓、肝脏、肾脏等脏器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四是抗生素可引起“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突变、致畸形。

3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3.1加大畜产品安全宣传及指导力度

畜牧主管部门定期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指导。指导养殖企业规划,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重视动物福利,防止养殖密度扩张,优化养殖环境消毒和通风,提倡以重饲养管理,疫苗免疫为主;以重中药保健,减少抗生素用量为根本的理念。落实好程序免疫,减少非必需的用药。如果出现疫苗防疫失败继而病毒感染,尽量使用合理的抗病毒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减少使用抗菌药物。

3.2强化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

不断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能,完善综合协调机制,紧密衔接各监管环节,集中监管力量,构建与食品药品管理局协调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并落实驻场兽医师在市、县畜牧局的备案制度,进一步加强养殖企业执业兽医师的培训。在临床兽医师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安全地使用兽药,减少不规范用药,督促养殖场严格遵守兽药休药期,建立健全畜禽健康养殖及用药档案,减少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和耐药性病原微生物,从而有效降低动物及人的耐药性。

3.3引导养殖企业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

养殖企业需致力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完善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施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制度,完善免疫程序和保健方案,建立规范的兽药使用制度,对饲料、生产管理等建立规范、全面的档案记录,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并注重畜禽产品品牌建设,树立品牌意识,创新品牌特色。

3.4迅速提高兽药残留检测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市级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县级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高设备精度、不断强化检验人员业务素质,完善覆盖市面流通使用的各种兽药残留检测标准,加快快速筛选方法和确证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兽药残留的检测能力。同时屠宰加工企业应加强企业自身检测,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

猜你喜欢

畜产品兽药耐药性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