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 探寻联合红利第七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会议在南宁召开
2016-08-09中国农资张涛李阳陈元邦胡泓林
《中国农资》记者 张涛 李阳 陈元邦 胡泓林
融入“一带一路” 探寻联合红利第七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会议在南宁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张涛 李阳 陈元邦 胡泓林
9月10日,“2016中国—东盟农资产业高峰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嘉宾及主流农业农资企业代表欢聚一堂,共商中国—东盟农业农资产业经贸技术交流合作大事。论坛同期举行了“第七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会议”,为此次论坛搭建了一次嘉宾代表对话交流的沟通平台。
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在会议主办方致辞中表示:自2005年以来,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已成功举办七届。作为中国农资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峰会,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开启了中国农资企业家高层次对话的大门,成为农资大时代走向的重要风向标。在新形势下,我们希望继续发挥论坛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推动行业沟通交流,加深内部合作,开拓国际视野,共同推进中国乃至东盟地区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农资产业深化转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球宏观经济保持低迷态势,中国制造业的复苏面临考验,农资行业内外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中国农业化肥用量向着“零增长”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农资行业亟需通过创新转型、跨界融合、开拓外部市场来创造新的机遇,打开新的天地。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致力于加强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全面深化,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历史机遇也为中国农资企业“走出去”打开广阔通道。借“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国际农业合作东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资领域的交往正在日趋紧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领域融合发展创造了无限商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副局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常务副会长龙文女士在致辞中提出:当前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过程曲折、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旧经济增长动能尚在切换之中,经济发展方式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从中国农资行业自身来看,在经历了10多年快速发展后,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三去一降一补”的迫切要求,向何处去、怎么干成为每一个农资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在这样的关头,刚刚结束的杭州G20峰会为世界经济开出了中国药方,表达了中国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描绘了全球增长的新蓝图,稳定了世界各国的预期。借助这个东风,相信本次中国农资总裁圆桌会议也一定能够肩负起破解行业难题、开拓光明道路的重任。她希望中国农资行业要努力搭上国际化列车,同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走出去”的方式,中国东盟农资商会愿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此次会议分别围绕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广西农资现象等话题展开讨论,来自缅甸、柬埔寨等国的商会代表参与讨论,他们表示希望能通过一带一路的政策加强东盟各国之间的业务往来,实现既能走出去还能走进来的美好愿景,同时中国主流农资企业代表在此次会议上畅所欲言,大家分享经验,碰撞智慧,就行业发展的重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为农资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