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深化策略

2016-08-09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45115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经济增长

■ 赵 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



商贸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深化策略

■ 赵 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缓慢,我国的经济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是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加之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未完全转变,我国内需还存在不足,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寻求经济增长也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点。当前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商贸流通业作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连接纽带,受到经济形势的发展影响,逐渐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显露出极为重要的作用,使社会生产过程的终端环节逐渐发挥出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商贸流通业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经济增长作用进行研究,探究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效应关系,并以如何发挥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来探讨深化经济发展的关键策略,以促进国民经济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经济增长 深化策略

引言

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经济增速、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产业业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国经济还存在诸多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缺陷,因此难以推动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和可持续发展。2014年我国GDP增速创下24年来新低。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花费了较大的流通成本,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实现高效率的增长。因为当流通成本较高时,我国的产品生产很难快速有效地传递到消费者中,以及实现商品的有效转化。

商贸流通业所涉及的行业和部门十分广泛,从广义上看,商贸流通业包括商业、物流业、信息产业和金融产业,而从狭义上说,商贸流通业指的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批发业、零售业等行业与专门为商品流通服务的运输业、仓储业等行业部门。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着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为商品实现生产与消费提供了时空上的有效连接。因此,商贸流通业的发达高效与否,决定着商贸流通业是否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应。专业且高效的商贸流通能够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间接地降低了商品的生产和消费的交易成本,为实现商品流通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快速互动和交流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渠道。

相关文献综述

(一)流通理论的演进

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西方早期的经济学家就对流通业有所研究,如大约在1620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就开始强调对外贸易对促进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作用。亚当·斯密更是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强调对外贸易以及流通交换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积极意义。而在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淡化了对流通理论的研究。之后的新制度经济和新兴古典经济学拓展延伸了对流通理论的分析,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就如何降低交易费用、实现批发与零售的分工与生产贸易的专业化进行分析。

1820年开始,一些西方经济学流派开始就流通对产业生产布局产生的影响,如商业的发展规模与布局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如杜能(1826)与韦伯(1909)证明了交通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集聚经济是如何确定产业区位的关键性考虑因素的;克里斯塔勒(1933)提出了有关城市经济增长的中心区位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流通是连接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中间者,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生产决定流通,同样的,流通也会反作用于生产。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极大地促进社会资本的周转与循环,对社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属于计划经济,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不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成为主旋律,专家学者开始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进行商贸流通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洪涛(2004)在《流通基础产业论》一书中论述在当时百业待兴的经济背景中,流通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丁俊发(2007)认为在中国经济快速蓬勃发展的经济背景下,流通产业将会迎来高速发展的前进阶段。宋则(2008)发现我国商贸流通服务的发展与我国商贸流通业体制的改革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随着我国零售业进入飞速的发展阶段,连锁超市和百货不断增加,流通产业将会对我国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流通业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文献述评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体制逐步进行改革,转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我国的经济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例如:晏维龙等通过构建1960-2001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商品流通的分阶段回归模型,研究分析得出在城市与经济发展中要重视流通业的关键作用,做到“流通先导”。周昌林、文启湘(2003)扩展索洛经济增长解释框架,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函数,研究得出加快流通速度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并实现经济增长。冉净斐(2005)通过菲德模型计量测算并分析1980-2001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和外溢效应贡献。杨宜苗(2006)计算了商贸流通产业对GDP与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我国流通拉动力量弱,经济地位低,发展滞后。唐红涛(2009)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各省区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发现流通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且发展流通业应该因地而异。王乔等(2011)通过构建税收贡献指标,实证分析得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行业税收贡献不一,中西部地区税收贡献高于东部。王俊(2011)通过分析2000-200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发现流通对生产存在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制造业生产效率。

流通业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一)理论模型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现代商贸流通发展是否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以及产生影响为正面或负面影响,因此本文选取C-D生产函数,即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进行计算和比较。C-D生产函数最常用来计算某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指标,其模型的一般形式用Q来表示经济总产出,A表示技术和结构等因素,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入量,并用α和β来表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的参数,即增长贡献率,其中0<α,β<1,C-D生产函数模型形式如下所示:

把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考虑在内,那么经济增长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量模型则可以如下表示:

表1 模型(2)参数估计结果

表2 Tfp计量模型回归分析

对模型(2)两边取自然对数则得到回归模型:

在式(3)中,Z表示经济总产值,lnA为常数项,K表示经济发展资本投入量,L表示经济发展劳动力投入量,把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考虑在内,则增加了用R表示的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和用S表示的经济发展的机械化水平两个控制变量,T则表示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C表示残差项。

(二)流通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计量检验

1.变量解释与数据说明。在具体变量的选择上,本文选取的Z(经济总值)为1990-2014年的经济生产总值,包括农、林、鱼、牧等的产业增加值,单位为亿元;T则是针对现代商贸流通业主要选取批发、零售两个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单位为亿元;K则表示经济生产的物质消耗,单位为亿元,L是从事从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单位为万人;R是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S是机械装备总动力数,单位为10MW。

2.回归分析。本文借用Eviews5.0计量软件进行5个指标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对模型(2)进行参数估计,得出参数估计结果1,然后去掉R和S的不显著控制变量,得出参数估计结果2,具体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知,决定系数R2=0.9912,DW统计量为1.9121,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总体水平较高,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根据分析和参数估量结果,可以发现现代商贸流通、经济生产资本投入量和机械化水平这三个变量与经济生产总值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劳动力投入量、人力资源投入这两个变量则与经济生产总值之间并未显示出正向相关关系。其中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的变量与经济增长变量之间在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样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并且现代流通业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流通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一)生产率测度方法与数据说明

本文首先考虑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再对流通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进行分析,其中可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变化指数来推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根据Shephard (1970)和Fare (1994a)的方法制定出t时期产出指标变量的距离函数:

xt、yt分别指的是t时期的投入与产出变量矩阵,而θ和It指的是面向产出的效率指标和生产可能性集合。

此外,还要通过Malmquist指数来测出全要素生产率。为了算出1990-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本文通过DEA方法建立多投入单产出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其中投入指标包括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通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作为资本投入的依据;对劳动力的投入则依据全国各省份就业人口。

(二)流通业对生产率变动的经验检验

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增长,是在内外部环境相互结合的市场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变生产要素。因此,本文以商业与物流业的产出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以生产要素、经济发展阶段、制度安排、经济开放程度为控制变量,其中生产要素的质量是以各省每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比例作为衡量指标,以城市化水平来衡量经济发展阶段,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以市场化改革程度来衡量制度安排,及非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产值中的比重的增长率衡量,而用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增长率来衡量对外开放程度。因此,本文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如下:

Xn表示全部的控制变量。本文利用stata10.1进行回归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该计量模型回归系数具有稳健性,并且核心解释变量具有很强的显著性。商业增长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此外,商业增长率一直大于物流业增长率,说明了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商业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比较低下。也就是说,商业的增长对生产率有着正向影响,甚至比物流业所产生的影响更大。同时根据控制变量的引入和测算发现,商业和物流业变量对生产率变化都有正相关的积极影响,而且是1%的水平上的显著性。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199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可以得出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正面作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是,流通业的发展能够提高交易效率,由此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要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深化商贸流通业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商贸流通服务业深度参与“转方式、调结构”战略

流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始终保持商贸流通的顺畅,能够有效平衡生产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维持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当前商贸流通业要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合理控制投资规模,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以前的投资拉动为主转变为消费拉动为主。从这个层面上说,商贸流通服务业必须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经营模式来进行转型升级改造,转变传统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落后、以为生活服务提供保障性供给为主的发展方式,逐渐调整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战略结构,努力为经济增长创造需求,通过商贸服务业来引导消费、扩大我国内需,最终实现以现代化流通带动现代化大生产,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加快流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越来越重视经济市场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当前信息化经济形势的需要,商贸流通业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硬件设施的相关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2.3万亿元,其中网络购物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渗透率年度突破10%。因此就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商务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规模还比较小,就整体来看普及率还较低,实力较弱,缺乏参与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应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商贸流通方式的改造,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建立ERP、CRM及DRP等系统,实现采购、销售、配送、库存等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努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二是整合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着力打造商贸物流平台。可以选择一批大中型批发、连锁企业重点发展,挖掘市场主体潜力,以点带面打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传统的商品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品流通成本高,效率较慢,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通过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商贸物流平台的建设,能够促进网上消费快速增长。首先要加快商贸物流配送企业的转型升级,其次要构建第三方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大型的商贸物流企业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增强物流功能。此外,我国商贸物流还需要扩大海外商品、期货物资交易所的物流流量,推动行业竞争力水平的有效提升,促进消费、生产的快速增长。

(二)政府机构改革及职能转变先导战略

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引导,创造条件,多管齐下,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定着力打造良好的商贸流通政策环境平台,加上有效的监管,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努力构建出一套完善的、能快速反应、主动应对、有效监控的市场消费安全机制和安全监管调控机制,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牢固构筑安全保障屏障。

一是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府职能的转变。全国各地区应脚踏实地,根据具体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加强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针对市场的不稳定性,政府还应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制定健全的应急调控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各类应急保障预案,确保各类商业业态健康、有序发展,确保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要。

政府还需要实事为民,合理布局商圈和工业园区、物流配送圈、各类业态,改善消费环境,方便城乡居民的即时消费需求。此外,在鼓励促进商贸流通业进行品牌化转型升级的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必要的听证制度,避免进行重复建设,防止商贸流通业过度竞争,避免商业资源浪费。

结论

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与消费之间起到衔接的中介作用,不仅能够促进产出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还能通过提高流通业的效率,为经济的发展节约交易成本,扩大内需,切实发挥流通的中介作用。此外,流通业具有促进社会分工、产业分化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商品的方便快捷交易,如淘宝通过快递物流极大地扩大零售商品的消费,因此,为了解决商品产销矛盾这一难题,商贸流通业给生产者提供了帮助,促使企业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之,要提高流通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发挥流通业的优势,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的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使生产部门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以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应研究—以江苏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高聪,杨青青,樊荣.商贸流通业的增长方式评价—基于索洛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2015(19)

3.范天宇,孙庆祥.商贸流通业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0)

4.刘天祥.东中西部地区商品流通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基于中国地级市市辖区的数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5.王淑贤.流通业对山西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6.章迪平.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工商大学,2010

7.徐凤.北京市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时代经贸,2013(20)

8.吴爱东,褚俊玲.商贸流通业与天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6)

9.宗颖.江苏流通业贡献及其发展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经济增长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