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刘大对韩愈文论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2016-08-08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韩愈

黄 颖

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黄颖

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为理清韩愈和刘大的文学渊源关系,品析其文学作品风格,学习其文论精神,运用文本细读、比较研究等方法,从文道观、文气观、风格论、语言论等方面,就刘大对韩愈文论的继承与弘扬进行了探析。强调了二人文论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诠释了刘大对韩愈文论观点的继承和弘扬,试图为汲取古文精华,助推文化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关键词:刘大;韩愈;文论思想;继承与弘扬

韩愈文论的核心是文、道关系,他特别提出:“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道。”[2]113他认为写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彰显“道”,且明言“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2]136。他所提倡的“道”就是孔子、孟子代代相传的儒家之道。为了阐明文、道关系,他说:“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2]145他认为文章的作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对于文章,犹如树根和枝叶,根越深枝叶才会越茂盛;犹如人的身材和声音,体格健壮、高大魁梧,这个人的声音必然就会宏亮。据此可推,道德高尚、品格端正的人,写出的文字、发出的语言自然就会犀利;胸怀宽阔的人,干起事来自然就会从容大度,平和淡定。文品如同人品,品德的高低决定了文章的好坏,好则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感动,否则会适得其反。文、道一体,密不可分,但道对文却具有决定性作用。

文、气关系与文、道关系一样,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争论的焦点。文论家们各抒己见,观点纷呈,但韩愈的“气盛言宜”说一出,就受到了世人的火热追捧。

韩愈在论述文气观时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2]171韩愈一方面把“气”和文章的语言联系在一起,“气”和“言”相较“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引导着言语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韩愈又把作者的道德修养和文章言辞紧密的关联在一起,“气盛言宜”说中的“气”,就是指创作者的精神气质和文学作品的气势。

人生境遇导致的内心变化,使韩愈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极力追求雄健怪奇,突出的表现就是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说,倡导文章要营造盛大雄健的气势。对于崇尚雄健怪奇之风,韩愈直抒胸臆,他在《送穷文》中评价自己的文章“不专一能,怪怪奇奇”[2]571,直截了当地声明了自己著述立说喜好追求怪奇。

韩愈在论述作文的难和易时强调:“无难易,惟其是尔。”[2]207他认为作文的难易没有特别之分,只要文辞合理搭配,做到文从字顺就行了。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韩愈又进一步强调说:“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2]148就是文章的语言要表述得当,行文要逻辑清楚,自然妥贴,文辞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韩愈文论在文辞创新上,坚持“惟陈言之务去”[2]170。对于如何除“陈言”,他始终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2]207。在文辞的使用上,要勇于创新,不可因循守旧,他强调“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2]542。提倡文章的语言不可照抄古人之词,应该做到“词必己出”,推陈出新。

5结 语

参考文献:

[1]方苞.方苞集[M].刘季高校点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907

[2]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马其昶校注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郭绍虞,罗根泽.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论文偶记·初月楼古文绪论·春觉斋论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5]吴孟复.桐城文派述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6]杨怀志,潘忠荣.清代文坛盟主桐城派[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刘小阳)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6.07.014

收稿日期:2016-03-26

作者简介:黄颖(1989-),女,安徽安庆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地域文化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2;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6)07-0053-04

猜你喜欢

韩愈
论韩愈奇文《毛颖传》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两个韩愈
“两个”韩愈
“两个”韩愈
韩愈:将“段子”刷成成语的古代文青
韩愈以草写春“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