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内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调查
2016-08-08武阿莉
武阿莉,陈 鹏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汉中 723000)
保护区内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调查
武阿莉,陈鹏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本文选择了大熊猫栖息地长青保护区内最常见的3条主要道路,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用红外相机进行保护区内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型肉食性猫科动物都远离道路,多数大中型草食性动物不喜欢靠近道路也不会远离道路,距50-100 m时达到了一个阀值,而雉类和鸟类在远离道路200 m以上的区域拍摄率明显增加。表明了保护区内道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形成了阻碍效应,还能使野生动物对道路产生回避效应。
关键词:道路;红外相机;野生动物;干扰
长青自然保护区是在原长青林业局的基础上建立的。长青林业局是国家计委1967年批复建立的省属森工采育企业,多年来的采伐经营活动使长青林业局内原始森林植被不断减少,林区内采伐运输道路四通八达[1]。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其位于秦岭中段南坡的洋县境内,总面积29 906 hm2。区内最高处兴隆岭混人坪,海拔3 071 m,最低处海拔800 m,相对高差2 271 m。由于秦岭山系的屏障作用和东南季风的影响,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属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交错与过渡地区,形成较为完整的从低山到亚高山的不同生境类型,为多种动植物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经过多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栖息地植被得到了良好的自然恢复和改善,野生动物种群也稳定增长。但是长青林业局时期的采伐运输道路遗留至今成为了保护区的巡护监测通道,和周边社区少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穿越通道。保护区内的道路除了能导小种群的出现和隔离,还能对栖息地形成阻隔效应[2]。
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在欧洲、北美、澳洲等已有大量的研究。道路交通改变了动物的迁徙/迁移路线,动物移动受到阻隔[3]。尽管我国在道路建设上考虑了生态保护,但是其对当地野生动物物种种群结构、组成及生理上的阻碍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4]。本次调查选择了大熊猫栖息地长青保护区内最常见,影响较小的3条主要道路,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用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进行调查,通过距离道路不同距离的野生动物拍摄率来间接反映道路对不同野生动物的干扰强度。
1调查方法
1.1地域概况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洋县境内, 地处汉江支流酉水河的源头。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 ° 19 ′ ~107 °55 ′ , 北纬33 ° 17 ′~33 ° 44 ′ 之间。北与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以秦岭主脉为界,东与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佛坪县岳坝乡相接壤; 南和西分别与洋县茅坪镇及华阳镇的集体林和农耕区相邻, 垂直海拔范围在800~3 071 m 之间, 总面积达29 906 hm2。由于地处我国南北气候、 植物区系、 动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 蕴藏着种类丰富、 数量众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 具有很高的生态区位优势。
1.2相机监测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绝对代表性的华阳中心保护站辖区选择了柏杨坪、小坪—大坪、吊坝河3条主要道路做为调查区域,这些区域都是原长青林业局时期的主要采伐运输通道,现在成为了长青保护区的巡护监测通道,和周边社区少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穿越通道。在每条道路选择15个调查位点,用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图1)。把距离道路0~10 m归类为干扰强度强,50~100 m归类为干扰强度中,>200 m归类为干扰强度弱。每条调查道路中干扰强度强、中、弱的调查位点各5个,按照不同调查线路同生境、同海拔选取调查位点,总共布设了45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同时根据调查地具体环境与季节的不同合理选择相机布设点, 通常包括兽径、 水源地、 痕迹( 粪便、 足迹等)。
图1 长青保护区红外相机布设位点图
1.3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照片鉴定,以1小时时间间隔为界,进行拍摄次数统计,1小时内拍摄到的同一物种计为监测到1次,然后进行拍摄率统计。拍摄率(%)=拍摄次数/相机有效工作日×1000。利用拍摄率来间接反映野生动物对监测区域的活动利用率。
2结果
本次监测持续11个月,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日9 158 d,其中5台相机后期相机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拍摄到兽类16种,雉类3种,鸟类4种。通过影像数据鉴定、统计、分析,计算出了长青自然保护区内道路对野生动物不同干扰等级下的拍摄率(见下表1)。
在干扰强度弱的情况下,兽类拍摄率最高的为羚牛(56.10%),其次是野猪(35.26%),鸟类拍摄率最高的为红腹角雉(40.06%),其次是红腹锦鸡(27.24%)。在干扰强度中的情况下,兽类拍摄率最高的为野猪(25.00%),鸟类拍摄率最高的为紫啸鸫(3.57%)。在干扰强度强的情况下,兽类拍摄率最高的为羚牛(28.24%),鸟类拍摄率最高的为红腹角雉(3.23%)。本次调查共拍摄到23种动物,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物种数与相机工作日成上升曲线(图2),拍摄到的动物种数随相机日的增加而增加。
表1 道路对野生动物不同干扰等级下的拍摄率
备注:拍摄率(%)=拍摄次数/相机有效工作日×1000。1小时内拍摄到的同一物种计为监测到1次。保护级别中“-”表示未确定该物种受保护级别。
图2 相机日与累计拍摄物种数关系
3分析与讨论
3.1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型猫科动物中的金猫,灵猫科的果子狸,小型的啮齿类动物,以及所有的雉类、多数鸟类都对保护区内道路有明显的回避,以上动物在距离道路0~10 m范围内的拍摄率相对降低,有的动物的拍摄率几乎为0.00%。从总体来看,大中型肉食性猫科动物都远离道路,多数大中型草食性动物不喜欢靠近道路也不会远离道路,在50~100时达到了一个阀值,而雉类和鸟类都在远离道路200 m以上的区域拍摄率明显增加。通过分析,大中型食草性动物喜欢在距离道路50~100 m范围内活动,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躲避天敌(大中型肉食性动物,例如:金钱豹、金猫等)的捕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靠近道路两侧的区域地势平缓,次生林植被良好,便于在该区域觅食、生活。而道路对小型的啮齿类动物,雉类和鸟类的影响比较明显,这些物种都对道路产生了明显的回避效应,在干扰强度强的情况下,这些物种拍摄率几乎为0.00%,分析其可能原因,啮齿类动物、雉类和鸟类选择远离空旷开阔区域,一方面是为了在植被茂密的区域便于隐蔽,另一方面在遇到天敌时易于逃离。
由于红外相机对小型兽类(如啮齿类动物)、小型鸟类动物的应用有限,例如拍摄范围与大多数树栖鸟类,以及小型兽类活动范围不对应,拍摄到了一部分动物身体局部画面、画质模糊、对焦不准等无法辨认的照片,和相机触发速度缓慢造成的空拍照片,给监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相机工作日和累计拍摄物种数的关系来看,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物种数与相机工作日成上升曲线,在干扰强度弱的情况下拍摄到的物种数最多,在干扰强度弱的情况下拍摄到的物种数最少,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保护区内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使野生动物对道路产生回避效应。
3.2讨论
道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与活动的影响,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国外一些生态学家就开始了研究[5]。然而在我国道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还缺乏野生动物保护理论与实践,如何减小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领域仍缺乏相应对策[6]。野生动物的生存需要大量的空间,种群内个体维持基本数量,区域内种群维持基本数量,才能保证种群良好繁殖。而道路网络对森林的分割,使得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变小,而这种日益变小的活动区域正威胁着仅存的少量野生珍稀动物。因为,这些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缩小,领地会被重新划分,其结果可能使种群变小,种间近亲繁殖率增高,引起生物发育不良,疾病增多,抗病力下降[7]。从监测结果来看,道路对雉类、啮齿类动物,以及个别的牛科、灵猫科动物影响特别显著,形成了明显的回避效应,很可能会影响这些动物的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的健康繁殖。总体来看,野生动物对保护区内的道路利用都不高。因此,在道路建设和利用过程中加强道路生态保护工作,结合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对策,尽量减小道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迫切重要。
本次调查得出了保护区内道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形成了阻碍效应,还能使野生动物对道路产生回避效应的结论,但是要评估出道路对各个野生动物物种影响的程度和阀值还需要更全面、客观、科学和先进的监测方法和手段。因此,需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准确把握和认识道路对野生动物影响的规律和特点,对野生
动物栖息地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道路优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对策,实现保护和发展的双赢。
文章尝试用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调查保护区内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一次新的尝试,供大家讨论、参考、指正。
参 考 文 献
[1]李战刚,任毅,王学杰,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龚明昊,候盟,蔺琛,等.基于野外痕迹点和GIS技术定量评估步道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12,20(4):420-426.
[3]王云,朴正吉,关磊,等.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32(2):425-435.
[4]陈志展,蔡荣坤.公路对野生动物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21-25.
[5]麻应太,田联会.210国道对牛背梁保护区羚牛东西扩散影响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5):104-107.
[6]李欣.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建设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2013.
[7]陈爱侠.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与保护措施[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4):107-109.
收稿日期:2015-07-18
作者简介:武阿莉(1979-),女,汉族,陕西礼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保护区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S 75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6)03-0085-04
The influence of Roads in Protected Area on Wild Animals
WU A-li CHEN Peng
(ChangqingNationalNatureReserveAdministration,Hanzhong,Shaanxi723000)
Abstract:Three roads in Changqing Nature Reserve for Giant Panda Habitat Protection were chosen as observation subject from March 2013 to February 2014.Infrared camera was applied to observe the activities of wild animals along the roa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carnivorous feline animals kept away from the roads and most large and medium-sized herbivorous animals didn’t like to be close to the roads but also didn’t like to be far away from the roads,50m-100m to be the threshold.Pheasants and birds were increasingly observed about 200m away from the roads,indicating the roads have produced blocking effect for wild animals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Road; infrared cameras; wild animals; inter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