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达:打造种养结合、生态环保的发展模式
2016-08-08
荣达:打造种养结合、生态环保的发展模式
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风景秀美的书画之乡高唐县,2008年荣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总资产7.6亿元,员工4100人,厂区及基地用地2000多公顷,是一所集种鸭饲养、鸭苗孵化、合同鸭养殖、商品蛋鸭养殖、饲料加工、成品鸭回收分割加工、冷冻贮存、鸭油深加工、纸箱包装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2013年以来,公司升级养殖板块,大力发展建设生态农场项目,将原来“公司+农户”模式变为“公司+农场”模式,致力于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型,从基本产业改造开始,到生态品种种植,再到养殖模式升级,荣达在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合作共赢,建立荣达模式
荣达公司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独具风格的“公司+农户”和“公司+农场”的运作模式。公司通过与农户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签订经济合同,让养殖户养殖种鸭和肉鸭,以契约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再通过合作社建立“虚拟车间”将散养农户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个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合作社针对养殖户养殖经验缺乏、文化水平低等问题,派出技术人员长期入住养殖基地,为养殖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从鸭苗出雏到出栏提供24小时全程技术服务,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保姆式”服务,市场风险由公司承担,每个环节都制定出标准程序。
改造升级,发展生态农场
2013年以来,公司开始大力发展建设生态农场项目,将原来“公司+农户”模式变为“公司+农场”模式。中心区域搞养殖,四周配套“桑树种植+桑蚕养殖”及竹柳、杂交狼尾草种植等,将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在每一个养殖场都配套桑树种植基地,桑树种植面积与养殖场粪水排泄量相匹配,用来消化养殖场排泄物,消除养殖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公司+农场”模式相对于原来的模式有以下优点:
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治理污染,实现畜禽粪便零排放。生态农场中所有畜禽粪便经发酵后施入周围苗圃,苗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种植竹柳、桑树或杂交狼尾草。苗圃中苗木单产效益可比粮食作物高出3倍左右,为农户额外增加了收入,真正做到种养结合、生态发展。
二是“种养”结合模式下的生态农场,每户养殖户可集中养殖3万只肉鸭,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散养户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的难题。另外,农场自动化、集约化程度都得到提高,能有效解决普通肉鸭养殖设备落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
三是利用生物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性能。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有机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缓冲能力,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四是新型农场能增强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养殖户在拥有养殖收入的同时,还能享受种植带来的额外收益,抗风险能力也相应增强。
严格管控,保障食品安全
有了这么好的生态养殖基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公司更是高度重视。从孵化到养殖、从饲料到宰杀每个环节都严格控制,各个板块协同合作,为打造荣达绿色无药残鸭肉品牌共同努力。
养殖基地方面,公司对生态农场1000亩左右为一个片区,连片建设、集中管理、专人负责、严格管控。公司与养殖户签订《无药残保证书》,严格遵循兽药的规范用药程序和质量,为控制食品安全提供了用药保障。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利用桑树、竹柳等植物吸污能力强、耐水湿的特点吸收养殖排泄物,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了病毒来源,为控制食品安全提供了环境保障。在农场主的选择上,公司亦优先启用管理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富有学习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提升养殖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档次,为控制食品安全提供了人力保障。
在肉制品生产方面,宰杀前,公司专门派采样车到养殖基地采样,回实验室进行化验,确保无农药残留。宰杀过程中将各养殖户的肉鸭区分开来,避免混淆。宰杀后的产品进行杀后复检,进一步确保产品安全性。宰杀厂按照产品标准和工艺要求,严把产品质量生产关,做好产品质量自检工作,严把产品质量出厂关,确保出厂食品安全。
公司用实际行动对消费者作出了承诺:遵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本着“质量为生命”的宗旨,积极建立并实施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及体系,打造安全放心的绿色产业链,为肉类食品安全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本刊记者 张明海 刘 刚)
近年来,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直在尝试发展种养循环、生态环保之路,目前已是风生水起,在鸭业发展这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生态王国。日前,记者慕名来到荣达。在公司综合部邱金刚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公司一处养鸭场,远远看去,近百亩的养殖场只建有4栋标准化鸭棚,四面却环绕种植了大片郁郁葱葱的桑林。走进诺大的养殖区,只听见棚内鸭的鸣叫,却闻不到一点养殖场粪污的臭味。邱主任笑着说,这就是我们荣达打造的种养结合、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