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融合视角的高校信息化工作问题与对策探析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

2016-08-08徐铮宁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上海200083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建设

徐铮宁(上海外国语大学 信息技术中心,上海 200083)

基于深度融合视角的高校信息化工作问题与对策探析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

徐铮宁
(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上海200083)

随着高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仍然需要给予充分关注。文章从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视角,分析了目前高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高校;信息化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标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强调了“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工作方针,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2]。高校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3]。高等学校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走科学发展之路,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一、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化建设现状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园信息化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全校的网络化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基于校园网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逐渐丰富和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在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及服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也日益明显。

(一)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体系相对完善

学校目前有中国教科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条出口链路,IPv4和IPv6总带宽将近3Gbps。有线和无线校园网已覆盖了松江、虹口两校区所有建筑物,高速安全的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IPv4/IPv6双栈网络,实现了校园网用户的IPv6普遍访问和校园网信息资源的IPv6普遍服务。校园网信息点达两万五千余个,部署新型网络交换机四百余台。两校区之间由一条长约60公里的6芯光纤直连互通。学校在两校区分别建成了专业化的数据中心机房,统一管理的各类物理服务器一百余台,虚拟服务器三百余台。

图1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园网拓扑图

(二)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

立足校园网,提供稳定的DNS、上网身份认证、E-mail、FTP等公共基础网络服务,以及多媒体影像资源点播、数字图书资源查阅等信息资源服务。学校门户网站历经多次改版,功能不断完善,增强了信息发布功能,强化了与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信息交流,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建成国内高校首个高清数字电视系统,实现校区内数字、模拟两种模式并行,提供15个外语语种一百多个国内外卫星电视数字频道,其中高清频道18个,为外语教学提供最新的高质量音视频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室近三百个,拥有包括世界一流的同声传译系统、语言实验设备等在内的先进教学科研设施,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已进入传统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三)建设了一批校级和部门级的应用服务系统

在全校范围推行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的理念逐步深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一批信息系统逐步投入运行,主要业务系统有:信息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本科生教务系统、研究生教务系统、课程中心、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学工系统、本科生就业系统等。此外,二十多个院系部门已建立官方网站,还建立了数十个学术网站和专题网站。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顶层设计不够,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学校缺乏能真正统筹全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机构,没能形成统一的工作机制和管理规范,未能明确信息化建设的范围和职责,与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的诸多部门各自为政,互不了解,缺乏沟通,缺少联动。

2.信息化意识不强,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深化。对信息化的内涵和作用缺乏深刻理解,还未能从信息生态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结合实际需求对相关信息系统和教育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还做得不够。

3.数据共享不畅,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建设的时期不同,许多应用系统未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比较困难。各应用系统尚未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应用的数据共享和集成。

4.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重硬件投入轻资源应用。对硬件环境、应用系统开发的投入较多,而对于教育资源的设计、投入较少,优质数字多媒体教学资源匮乏等。

5.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发展存在瓶颈。学校信息技术队伍人数少,缺乏人才梯队培养模式。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中有的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信息孤岛、队伍建设等,而有的也具备外语院校的特点。外语类院校多由信息技术中心(或称教育技术中心)来统一负责学校的网络建设与维护、各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各类音像技术服务、外语教学资源制作、各种网络课件和管理系统的开发等。相对而言,所提供的服务与教学的结合更加紧密,更有条件将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但因文科院校的专业特点,师生信息化素养普遍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信息技术部门还需同时承担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制定信息化工作的各项制度、为其他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及技术支持等职能,因而会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重视不够。此外,信息技术部门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被定位为技术性、后勤服务型部门,导致人员编制和配置没有指导性标准,在岗位职责上界定困难,技术人才发展瓶颈问题严重,职务晋升难、职称评定难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整合校内资源

要明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整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学校方方面面,要充分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小组的作用,改变目前各自为政的情况,明确校园信息化的归口部门,负责协调学校与部门、部门与部门、软件与硬件、建设与应用等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诸多关系,管理全校信息化项目的规划、申报、开发、实施和评估,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足长远,兼顾当前,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人员队伍均衡发展。学校应整合相关学科(教育技术学)、学术(《外语电化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和行政资源,形成“理论-教学-实践”一条龙的信息化发展路径。

(二)加深对教育信息化理解,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教育信息化具有“技术”的属性,更应具有“教育”的属性,只有全校上下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特点、基本内容有了共同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全局谋划,整体推进。广泛开展信息素养相关的培训、咨询、交流、课程开设、课题立项等活动,促进师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科研和学习,提高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三)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外语教学

“外语”是上外的名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或可以此为突破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外语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的主要实践方式[4],而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又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模块的教授和学习活动过程,主要是视、听、说交互过程,而基于计算机高处理性能的现代视听说等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在语言教学基本技能这一环节,为语言教学和学习能力的延伸提供了最佳的条件,使听、说、读、写、译的外语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的最大的作用,是优化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材研发、教师技能的培训,以及学生学习技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等。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减低工作负担,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内外参与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在促进语言学习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从教育设施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和教育管理信息化三个层面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1.教育设施信息化是基础

网络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确保每年硬件投入,建设完善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保证校园网在全校范围内的有线和无线覆盖,保持校园网主干带宽逐步升级,扩大无线校园网容量,建立全校集中的服务器托管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云存储中心和数据共享管理中心,为实现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提供网络条件。

“智慧教室”建设应提上议事日程。从现有的“电脑+投影”水平逐步向触摸平板、电子白板、远程音视频互通方向发展,增进师生的课堂交互;从现有的教学内容呈现功能逐步向数据驱动的学习效果反馈分析功能发展,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从实地单点教学状态逐步向异地同步的录播和重播方向发展,实现云录播教室全覆盖,既利于课程资源保留,又便于课后观摩点评、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舒适人性化的环境、先进的技术装备、便捷自如的操控、丰富充分的教学资源、强大稳定的数据分析系统,来促进流畅实时的交互和灵活有效的教学,以助于走向科学、精致、注重细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5]。

此外,随着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成为常态[6],各种计算机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研讨室、电子阅览室、闭路电视系统等也都是教育设施信息化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加强维护,及时更新,保证教学正常开展。

2.教育资源信息化是核心

要实现教育科研资源普遍的数字化。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队伍,发掘现有影视制作设施及人员的潜力,收集各院系各语种的模拟教学素材(录音带、录像带)进行数字化转换和存储,提供精品课程录制服务。同时对现有15个外语语种的卫星节目资源进行录制和保存,积累和充实外语教学音视频资源,整合卫星电视节目、有线电视节目和本地视频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和共享学术资源[7]。积极开展慕课教学,教学团队通力协作,共同开发课程,实施教学活动和在线答疑[8],让全体师生和校外学习者都能分享本校优质公共外语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社会效益,扩大上外影响力,提高学校美誉度。尝试SPOC(“私播客”,Small PrivateOnline Courses)和微课教学,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翻转课堂”为教学方式,探索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具有上外特色的混合式精英外语教学新模式。

3.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保障

管理信息化的推进过程表现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9],要完善教学、人事、财务、资产、学生服务等应用信息系统,构建校级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加速信息共享,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提高管理效率,为教学评估和校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提供服务保障,促进信息化工作

1.管理机制。健全信息化组织机构,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归口部门及其职责权限,强化对学校信息资源以及各业务部门的组织与协调职能,逐步形成主管校领导负责、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决策、主管部门规划与推进、各部门积极参与并分享建设成果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2.人员队伍。加大对信息技术管理服务部门建设力度,增加技术岗和管理岗位职数,建立一支专职、兼职、服务外包等多种编制类型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完善队伍的专业和年龄结构,优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数字媒体开发设计、IT管理、外语教育技术等不同专业背景人员配置。

3.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设立学校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积极拓展其他资金来源渠道,将常规预算、专项投入、合作建设等方式相结合,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经费投入充足,逐年增长。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B/OL].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moe_ 838/2018/93704.html>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DB/OL] .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 xxgk_133322.htm l

[3]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加圣,陈坚林.外语教育技术学论纲[J].外语电化教学,2013(2).

[5]杨满福,林雯.论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困境与出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

[6]沈宏兴.多媒体教学服务的创新模式—设备自动,服务主动[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

[7]刘情情,黄楚喜,周红春.卫星宽带视频资源教学系统在暨南大学的应用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2(4).

[8]马武林,胡加圣.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J].外语电化教学,2013 (5).

[9]王仁高,徐鹏民.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0(1).

[责任编辑烽燧]

G434

A

1008-7656(2016)02-0081-04

2016-05-29

徐铮宁,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管理、教育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