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程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探索实践

2016-08-08王书力孙吉凤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中学

新课程(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兴趣

王书力 孙吉凤(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中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程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探索实践

王书力孙吉凤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中学)

摘要:主要是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程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探索实践。结合新课改的目标和目前的教学特点,以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各类任务驱动,诱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理解知识体系、掌握技能、培养化学情感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兴趣;深化课程改革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写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主要在计算机教学中有较为普遍的应用。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化学学科的课程目标转变为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学生合作、创新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与课程深化改革的整体目标贴切相宜,所以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现实意义的创新尝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应用

根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教材特点,我们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根据“任务”的内容不同,大概可以分为五个类型:科学探索型任务、生活发现型任务、生产实践型任务、知识理解型任务和实验探究型任务。

科学探究型任务是基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对科学神秘感和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欲望,进行知识拓展的过程。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知识拓展”和一些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方法。

生活发现型任务是将任务嫁接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学生完成任务需要基于接触社会或者是基于对生产生活经验的领悟,在此过程中构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桥梁,并感受化学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产生活的情感态度。

生产实践型任务是将化学知识具体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过程,在任务实践中领悟科学精神,体验化学的重要性,深化化学理论知识,是对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的具体应用。

知识理解型任务主要是以知识性推理作为任务的载体,将任务分配于化学知识的理论探究过程,在任务的递进过程中巩固和加深知识体系。

实验探究型任务是以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为主要载体,在兴趣的驱使下让学生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流程原理,掌握操作技能。

以下是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案例Ⅰ必修一专题一复习课片段(差量法教学)

例题:将一块锌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轻了0.2g。

(1)求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2)析出铜的质量

(3)生成的硫酸锌的物质的量和质量

题意解析过程:

实验探究任务:将锌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片会发生什么现象?

完成任务,答:锌片表面变红。

知识理解任务:分析锌的质量减轻了0.2g的细节

完成任务,答:反应减少的锌的质量-析出增加的铜的质量= 0.2g。

任务分解解题过程:

①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完成任务:Zn+CuSO4=Cu+ZnSO4

②将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表示出来

完成任务:Zn+CuSO4=Cu+ZnSO4

65g150g 64g 151g

实际参加abcd

③将0.2g在上述质量关系中表示出来

三、任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类型:知识理解型、实验探究型

【教学反思】

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差量法是一个难点。传统的讲述型教学往往使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有些茫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差量法的思路分解为各个小任务,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求知的动力,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逐个解决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关系,很自然地理解了与反应方程中的量的变化关系,能较好地在求知欲作用下掌握差量法。

教学案例Ⅱ必修一专题四《二氧化硫性质与作用》

任务的载体框架为:

任务1:测定雨水的pH任务2:设想形成酸雨的可能因素任务3: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任务4:归纳总结酸雨的形成任务5:讨论防止硫酸型酸雨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任务6:讨论、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任务类型:生活发现型任务、知识理解型任务、实验探究型任务

【教学反思】

本课堂以“酸雨”为背景,以“探究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任务主线,将探究活动作为任务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的任务驱动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任务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的设计非常关键,任务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至影响学生兴趣的培养。一般说来,任务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角色与地位的转变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其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能否充分得到调动对整个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构建起来的。

2.任务设计要注意与情境的结合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接受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所以,要创建与学习主题和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探究状态。引导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要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以及遇到问题时应如何注意与理论的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之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3.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新课程设计中,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轻重、知识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现有的专业基础、专业水平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探索,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4.要重视系统总结,即“知识建构”环节

所谓“知识建构”环节是指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其已掌握的知识,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连接,重新整和,构建出符合自己要求的认知体系;再在小组内、班内交流;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完善认知结构。通过此环节,学生才能将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到理论上加以理解和深化,建立知识网络与技能拓展的认知体系。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很多优点,又有所优化,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固定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温故知新。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化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编辑武慧慧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学习兴趣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