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工作报道的创新

2016-08-08陈仁义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受众群众基层

陈仁义

(作者单位: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语境下工作报道的创新

陈仁义

(作者单位: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日常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工作报道。然而,由于很多日常工作平淡无奇,缺少事件细节和曲折,造成很多媒体人在采写工作报道中普遍存在浅显、平庸、老套、呆板等问题。工作报道成了宣传工作中的短板和软肋,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对日常工作指导作用的发挥,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媒体;工作报道;创新;宣传效果

媒体作为党委、政府的喉舌,其日常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舆论引导。然而,由于很多日常工作平淡无奇,循环重复,缺少事件细节和曲折,造成很多媒体人在采写工作报道中普遍存在浅显、平庸、老套、呆板等问题。工作报道成了宣传工作的短板和软肋,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对日常工作指导、鼓励作用的发挥。要解决这一问题,媒体人必须立足实际,在采写工作报道时尊重新闻规律,在创新上下功夫。

1 围绕新闻的要素构成在新鲜性上下功夫

“新”是新闻的最本质要求。工作报道的内容是展示各项工作中的经验、成就和典型做法,同时,也包括反映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教训,因而,必须抓住工作难点,找寻解决对策。工作报道与事件性新闻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不注意区分,很容易将工作报道写成工作简报或工作总结。要增强工作报道的宣传效果,使工作报道多些“新闻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工作报道的事实要新鲜

工作报道如果只是概括性总结工作过程和工作做法,或仅仅总结几条经验或教训,受众必然失去亲近它的兴趣。工作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体现和重要内容,因而,必须遵循一定的新闻规律。工作报道要想标新立异,就需要在捕捉鲜活的事实上做文章,避免千篇一律,空洞无物。很多好的工作报道要么从一个具体的事实入手,要么从现场入手,或以具体事实贯穿全篇。这就需要记者深入到工作现场,深入到一线,真正了解那些新近发生的有报道价值的事实,才能增强新闻报道的“新闻性”和“可读性”。

1.2 工作报道的由头要新近

一项工作要想取得成绩或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短则需要几周、几月,长则需要一年数年,工作报道的对象内容一般时间跨度大,时效性不强,反映的是一个渐变过程或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采访工作报道时,一定要找到好的由头、新的由头。

1.3 工作报道的角度要新颖

工作报道要想发挥最大的宣传效果,仅报道一些新鲜的新闻事实远远不够。目前,新闻受众对新的思想、新挖掘的事实背后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因而,具有高深的立意,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可以体现出一篇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如果能在思想上引起新闻受众的共鸣,这样的工作报道无疑更具有指导性,再加上工作报道在吸引力方面与社会新闻、事件性新闻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更需要工作报道扬长避短,善于总结、善于发现,找到新角度,提炼出新主题。通过新旧对比、以小见大、实中求虚、逆向思维等办法,找到新角度,提炼出新主题,这样写出的工作报道才有实际指导意义。

2 围绕受众需求在目标性上下功夫

工作报道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效果和作用体现在新闻受众、体现在宣传效果上,即广播要有人听,电视要有人看,报纸要有人读,网络要有人点击。基层群众既是报道的对象和主体,也是工作报道最主要的新闻受众。因此,工作报道除了要追求新闻性,还要注意贴近性,要接地气,工作报道不能只是围着领导转,要把注意力放在基层群众身上,放在新闻受众身上。

2.1 贴近基层群众和新闻受众的思想

心理研究表明,思想和需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报道给谁写?新闻让谁看?历届党的宣传机关对此都有过明确的要求和强调。不去弄清楚基层群众的需求,不了解新闻受众在思考什么,关心什么,而是一味地无的放矢、隔靴搔痒,这样的工作报道如何能为民众提劲鼓劲,如何能为他们排忧解难?只有在工作报道中贴近了民众的思想,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喜欢和接收工作报道,工作报道最终也才能切实发挥作用。

2.2 贴近基层群众和新闻受众的工作需要

很多工作报道的线索来源于上级机关或领导单位,因此,措施多、布置多、经验多就成了工作报道的重点和主要内容,也因此产生了工作报道中报领导多,写群众少的“常见病”。其实,上情下达,任何领导和领导部门做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出台的措施都必须落实、体现在基层的行动上。不反映、不贴近基层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实际,工作报道从何发挥指导性?因此,必须善于从“上”和“下”的结合点上做文章,通过对基层群众、对新闻受众身边真实生活、工作实践的反映,来达到工作报道要发挥的宣传政策、推广经验的目的。

2.3 贴近基层群众和新闻受众的情感

一些工作报道被基层群众和新闻受众抛弃,他们不愿看,不爱读,甚至有厌烦逆反的心理和情绪,这都需要工作报道者认真反思和总结,避免出现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官气和官味,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写工作报道时,要把自己作为基层群众的一员,设身处地地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在感情上达到与他们水乳交融、打成一片。多从群众、受众的角度看问题,笔触中饱含感情,才能避免公文式、简报式等老套工作报道。

3 围绕新闻语言、报道方式创新在时代性上下功夫

一些工作报道缺乏吸引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老套的、模式化的东西太多。无外乎是工作成绩、措施、经验三大块,再加之没有鲜活的语言、灵活的报道方式、多变的新闻体例,只能使新闻受众离这些工作报道越来越远。要写好工作报道,就要在新闻的语言、报道方式等环节上创新。

3.1 报道方式要多样灵活

随着新闻学的发展和进步,现今新闻体裁、新闻报道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和体裁报道,就可能取得不同的报道效果。工作报道也可以根据报道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新闻式样。如在常见的消息、通讯外,多用用侧记、特写、记者调查、访谈等。写通讯时,多展现些情节和矛盾冲突点,多引用特色对话和场景、背景等,想法设法使工作报道读起来丰富多彩,给人以变化感和新鲜感。

3.2 报道语言要鲜活生动

因为工作报道的语言最容易公文化,而且它报道的内容又经常是非事件性新闻,容易给人空泛、笼统、老套的感觉。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要在语言上下些功夫,力争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准确就是真实反映事实,少用空话、套话,不拔高,不以偏概全。形象生动就要求记者写工作报道时多用有特色、有表现力的语句。如注意长短句的搭配,快慢节奏的把握,多运用排比、顶真的句法,多使用叙述、议论、描写的手法,使工作报道生动起来,让新闻受众更容易入眼入心。如《经济日报》的詹国枢、《人民日报》的艾丰、《中国青年报》的张建伟等人的工作报道,让人读起来感觉清新悦目,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3.3 工作报道要贴进时代

在网络时代,工作报道要根据网络语境,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创新报道,设置话题,引导话题。同样一篇报道一经报出,在网络上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在釆写工作报道时,一定要贴近时代,善于利用网络语境,遵从网媒规律,真正让工作报道传播经验,推动工作。

4 结语

工作报道在新闻媒体报道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工作报道都发挥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目前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工作报道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有了新的拓展。工作报道在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进行报道的同时,还发挥着沟通各行各业、交流彼此工作方面的信息以及向受众传达各行各业政策层面、工作层面信息的桥梁作用,面对转型社会众多的新事物、新挑战,写好工作报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彭朝丞.拓宽思路,让非事件性题材显现事件特色——笔谈改进非事件新闻的写作之三[J].新闻与成才,1998(9).

[3]邱沛篁.实用新闻学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受众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