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常州市的调查分析

2016-08-08吕莉敏

职教通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常州市常州农民

吕莉敏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常州市的调查分析

吕莉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关系着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各地政府都很重视,常州也不例外,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常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后备农民培训不足、受训面窄、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提出要倾听农民心声,把脉农民需求;出台政策法规,扶持农民致富;提供多元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农民受训面等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多元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常州市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趋势明显,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是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一个趋势,但是,应该由谁来当新型职业农民?谁来为他们进行教育培训?怎么培训?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厘清,带着这些问题,2014年7月,课题组对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主要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一、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经验和成果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现代农民,为了加快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常州市各级政府不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各级政府自上而下通过多次座谈会的形式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管理认定办法和培训方案。2013年,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监测体系公布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为29.94%[1],2014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352人[2],2015年,常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 000人,约占从业人数的2.4%。[3]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也看到了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热情,比如,溧阳市埭头镇政府通过精心组织安排,聘请经验丰富的研究院、农艺师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技术骨干、村干部、水稻种植大户等准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水稻种植技术培训;武进区以家庭农场主为主要对象开设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充分利用农民的空闲时间,采取累计学时的方法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观摩,并且对培训后的农民进行考核和跟踪指导。问卷调查也显示,有54.1%的人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相关培训,而且,有65.4%的人通过培训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证书,65.4%的人表示培训以后得到了培训主体的后期跟踪服务。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基本确定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农民在50岁以上,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已经成为制约常州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培育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关键。课题组在走访常州各县区时发现,目前,常州在筛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时,镇农服站工作人员首先要走访自己所管片区进行实地调查,确保培训对象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主要从事农业活动;(2)收入主要来自农业;(3)有一定规模的耕地。课题组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调查问卷也显示,在家庭总收入中,农业收入占一半以上的有58%,其中,主要来自种植业的占53.8%,养殖业占12.9%,农产品加工占7.5%,外出打工占25.8%。这说明,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基本确定,主要是种养殖大户、返乡农民工、农业经纪人和大中专涉农专业毕业生等人群。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信息宣传到位

为了顺利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常州市各级政府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会议、农村信息员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效果明显。比如,各县区除了在省、市和县区农业信息网发布培训信息以外,武进区还在电台开设了“服务惠三农”节目,金坛也采取录制专题节目的形式。多种途径的宣传效果在调查中得到了验证,有65.6%的农民表示了解新型职业农民,有67.7%的农民关注过三农方面的政策和新闻,54.8%的农民了解过《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在农民培训方面,比较关注农民培训信息的农民达到62.4%(见表1)。

表1 农民对培训信息的关注情况 %

二、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仅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精英和农民骨干,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后备军,但是,目前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素质结构性下降明显,留守在农村务农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年龄偏大,农业生产后继无人,常州也不例外。问卷调查显示,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农民占近四成,与前几年相比,农民的文化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常州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4.2%[4],而且,年龄在45岁以上的农民占68%。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大部分农民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农业,愿意从事农业的农二代少之又少,农业后继乏人现象十分严峻,这不仅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养,还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未形成规模经营

对于生产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耕地和劳动力,但是,目前常州市的农业生产还是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生产尚未形成规模。调查显示,以单独承包农作物生产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占81.5%,加入社团合作发展的仅有18.5%,正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过小,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了缺乏劳动力(48.9%)、规模无法扩大(37.4%)和资金不足(42%)等问题。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受益面狭窄

在调查中发现,常州市某县区每次组织的培训都是“老面孔”,有55.8%的学员参加了四次或者四次以上的培训,这部分学员主要是专业大户,而也有很多农民一次培训也没有参加过,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这正反映了该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受益面过于狭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宣传不全面。在调查中还发现,村干部是农民最信任的人群,农民有什么想法首先想到的是找村干部,农民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村干部的传达,通过关注网络、电视等获得信息的比例还比较小,因此,若村干部没有通知除了专业大户以外的人员,广大农民不知道培训信息,就会错失培训机会。调查问卷也显示,在影响参训因素中,信息传达不通畅占了40%。这就导致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受益面过于狭窄,不利于广大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职业的了解,也不利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构建。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民的需求脱节

国家、省、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将培训人数列为年度考核目标,为此,地方政府举办了一期又一期的培训班,每年都能超额完成任务,但是,事实上却存在着为了完成任务走过场、重复培训等现象。有些受访学员表示,同样的培训班已经参加过两三次,每次都是过来凑人头,并不是他们自愿来参加培训的。问其原因,他们表示对培训的效果不是很满意(见表2),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培训时间与农民的时间冲突,培训地点过远等原因给农民参加培训带来的不便(见图1)。当被问及“您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时,有62%的农民表示没有时间参加培训(见表3)。通过调查发现,农民最希望参加的是一周以内的在本村镇开展的培训(见图2、图3)。(2)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脱节,培训缺乏实践性和连贯性。在调查访谈中,有农民反映,培训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不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如果是能满足他们实际需求的现场培训,即使要他们出一部分的费用,也有45%的人愿意参加,他们能承受的费用范围在300元以内占96.6%(见表4)。(3)培训形式单一,各地政府组织的培训主要以讲座形式为主,而且,一般都是半天或者一天的短期短期培训,而农民实际需要的却是一周以内的现场教学(见表5)。

表2 农民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 %

图1 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表3 农民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多选)%

图2 农民希望的培训地点

图3 农民期望的培训天数

表4 农民能够承受的培训费用选择情况 %

表5 农民希望的培训方式选择情况 %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优化策略

(一)倾听农民心声,把脉农民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一方面,农民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的思想和行动产生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培训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因此,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培训机构在组织农民培训前,首先要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针对农民实际需求来组织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和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使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沟通常态化和多样化。

(二)出台政策法规,扶持农民致富

常州地区“农二代”离农、弃农现象频繁,农民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从事农业。归根到底是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这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扶持政策,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吸引更多青年农民来从事农业,并使他们能长期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常州目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如果要采用机械化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首先,政府要出台有利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土地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长期流转,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其次,出台免税补贴制度。农业补贴要向具备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农民倾斜,比如,对于承包大规模土地种植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采取免税贷款,三年内无息偿还,同时,还可以领取大户种植补贴和农机补贴,吸引青年农民进行规模生产。

(三)提供多元培训,扩大农民受训面

在调研中还发现,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多带有任务色彩,主要是为了完成政府年初下达的数量指标,培训效果不理想。要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培训,这就要求在实施培训之前,首先要深入农村基层进行摸底调研,了解农民的生产现状,把握农民生产过程中的真实需求,针对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其次,根据培训对象和区域特点的不同,制定切实、有效、可行的分层分类培训方案,比如,考虑到某些地方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种田的条件,对农民的体力要求有所降低,那么,可以将留守农民、留守妇女生作为生产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对象。相对于留守农民来说,返乡农民工和专业大户不仅具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而且,他们比较年轻且文化程度较高,因此,他们可以作为管理型农民来要求,而农村的初高中、大中专毕业生则是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后备人才。针对不同层次农民的不同特点,安排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配置一支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有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对不同层次的农民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实现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需求的多元化,这样,既能满足普遍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要求,又能为农业生产培养后备人才。

(四)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农民素质

在调研中还了解到,农民培训的形式单一,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培训模式。首先,在选择培训内容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本地区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农民的专长,既有农作物的栽培与防治培训,又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培训,还有国家惠农政策解读培训,真正做到既有培训,又有指导和服务,培养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在培训形式上,需要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可以是一周左右的集中学习,也可以是一天半天的分散学习,还可以将集中讲授和现场教学交替进行,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际操作,都需要做到通俗易懂,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最后,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农民的闲暇,可以利用晚上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利用周末深入田间地头示范实践操作,而且最好是能够循环进行,这样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来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培训内容。

[1]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常州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EB/OL]. [2015-04-08].http://www.nmpx.gov.cn/pxgz/jypx/201504/ t20150408_168903.html.

[2]江苏省常州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突出实效性提升影响力全面推进常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J].农民科技培训,2015(3):7-8.

[3]新华网.常州农委: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真金白银式扶持[EB/OL].[2015-03-30].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5-03/30/c_127634817.htm.

[4]常州市科协.2014年常州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出炉[N].常州日报,2015-03-10(A5).

[责任编辑金莲顺]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苏南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4YJA880097);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YJA880015)

吕莉敏,女,江苏理工学院农村职教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G720

A

1674-7747(2016)16-0040-05

猜你喜欢

常州市常州农民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的早晨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常州梳篦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