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童话
—— 意大利艺术家米凯莱·法布里卡托雷的作品欣赏
2016-08-08来元茜
文/来元茜
历史的童话
—— 意大利艺术家米凯莱·法布里卡托雷的作品欣赏
文/来元茜
Artist Michele Fabbricatore in Italy likes history and literature very much. He tried to express some themes to be related with fables, myths and celebrities by using different clay. He hopes that combining the ceramics and illustration will be able to reinterpret them. His works have rich text contents although the sacred and edifying contents have been gradually fade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His ceramic works with rich text stories and fairy-tale visual presentation give us a splendid imagination.
《安吉莉卡和洛哲》
米凯莱·法布里卡托雷最早接触黏土,和很多艺术家一样,也是来自儿时玩泥巴的经历。后来,米凯莱在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学习雕塑专业,便开始了专业性的陶瓷制作。因为米凯莱的身份同样也是插画家,他便不断尝试将绘画与雕塑两者相结合,而陶瓷无非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媒介。
米凯莱非常喜欢历史和文学,他曾尝试过用多种粘土来表达一些寓言、神话和名人轶事等类型的主题,希望能够以陶瓷与插图的结合来重新诠释它们。米凯莱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文本内容,虽然它们在当代社会中所传承的神圣性和教化性渐趋淡化,但它们早已演化为西方文化中的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意义构成的方式。米凯莱通过插画艺术别具表现意味的视觉呈现,让这些文本的涵义变得更为生动和明晰,并以陶瓷雕塑的形式,为受众重新建构出了一个可供思考和想象的童话般的历史空间。
丰富的文本故事
意大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同样也具有丰富的文本故事。米凯莱的作品主题大多即取自他们本土的经典历史文本,其中包括诗歌、神话和游记等。他以当下艺术家的思考角度和观赏视角,凭借其擅长的插画与雕塑结合的呈现方式,带领受众去重温和解读这些故事,以全新的方式诠释和延展着了这些历史文本的内涵。
安吉莉卡与洛哲:
《疯狂的罗兰》是一部以查理曼大帝时代为背景的著名史诗,由十六世纪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特创作而成。米凯莱的作品《被追逐的安吉莉卡》表现的即是《疯狂的罗兰》的开篇,一位少女骑马逃入树林,跑入刚刚开启的诗篇。她就是带着魔法的安吉莉卡,在恐怖昏黑的丛林躲避里纳尔多的追逐,苦栎、榆树和山毛榉摇晃的树枝都让她惊慌失色。安吉莉卡似乎刚刚逃离恐惧,正伴着徐徐清风和潺潺溪流,微微闭着双眼稍作停歇。
安吉莉卡和洛哲作为《疯狂的罗兰》中的两个人物角色,也曾在鲁本斯和安格尔的绘画作品中得以表现。(鲁本斯:《隐士和睡着的安吉莉卡》安格尔:《洛哲营救安吉莉卡》)米凯莱的另外一件作品《安吉莉卡和洛哲》中,身穿铠甲的勇士洛哲已经把被囚禁在泪之岛上的安吉莉卡成功营救,并一起驾驭着那匹半马半鹰的座骑。洛哲正手持盾牌准备将长矛刺向神兽奥鲁克。奥鲁克仰头怒吼,伸出火焰般的舌头,也像极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麒麟。
《被追逐的安吉莉卡》
《特洛伊木马》
宙斯与欧罗巴:
宙斯与欧罗巴都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美丽的腓尼基公主欧罗巴,被多情的宙斯垂涎已久。宙斯担心以自己的形象出现难以诱惑到欧罗巴,就变成了一头金黄色的公牛。米凯莱的作品《欧罗巴与宙斯》中,欧罗巴兴致勃勃地骑到温顺的公牛背上,将编织的精美花环挂在了小巧玲珑的牛角上。公牛驮着她,突然快速地向地中海深处游去。
迎着大海的滚滚波涛,惊慌的欧罗巴右手紧紧地抓着牛角,左手捂住胸口,海风吹起她橘红色的头发,华丽的长衫也一致向后方飘飞,像是张开的船帆。公牛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米凯莱还别出机杼的将公牛的四肢做的与碧绿的海浪平行,来表现动感和速度感。最后,公牛在克里特岛登陆,欧罗巴成为了首个来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人们为纪念她,就把那块土地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
《欧罗巴与宙斯》
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同样源于希腊神话之《木马屠城记》。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到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皇宫作客,受到了麦尼劳斯的盛情款待,但是,帕里斯却拐走了麦尼劳斯的妻子海伦。麦尼劳斯决定带兵讨伐特洛伊,但因特洛伊城池牢固,久攻不下。
米凯莱的作品《特洛伊木马》正是表现了麦尼劳斯讨伐特洛伊城所用的计策。整个木马分为上下两层空间,上层自然是征战的统帅麦尼劳斯,下层手持匕首的士兵随时迎战。麦尼劳斯的部队在交战后假装撤退而将木马摈弃于特洛伊城下。特洛伊守军不知是计,便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拖入城内。夜深人静之际,木马腹中躲藏的士兵打开城门,焚屠特洛伊城。
童话般的视觉呈现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其观看对象通常为孩子。米凯莱的作品也把所有的受众都当成孩子,为了给予他们内心最真挚的关照,他甚至于在表现讽刺和冲突时都用心的不让人们感受到喧哗和躁动。人们可以在这些历史、文学、寓言以及神话故事中沉醉于爱、诗意、梦幻和智慧之中,丰富的色彩和氛围又会让受众不必过度理性的关照它们更为深层的涵义,与之保持距离,如孩子般的亲近即可。
《马可·波罗》
《国王与王后》
作品《被追赶的安吉莉卡》和《国王与王后》中都运用了米凯莱十分擅长的一种表现方式:容器式的呈现。作品的四周以繁茂的植被包裹,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特殊空间,而主要的表现对象则放置于“容器”的内部。尤其在《被追赶的安吉莉卡》中,米凯莱让安杰莉卡拼命的遮掩和逃脱,而将受众的视角和感受专注于此,屏息从容地躲在树后看着故事发生。茂盛的植被极具平面性,产生浮雕般的视觉感。湖蓝色用来描绘墨绿色树叶的边缘,清澈静谧,与安吉莉卡的橙红色头发形成互补色。在《国王与王后》中,我们虽然不能确定表现的是意大利历史上哪位君主和王后的形象,但人物四周的植被的密度,明显少了前者中所要极力渲染的紧张和危机气氛,君主火红的斗篷和王后垂落肩膀的卷发,同样和墨绿色以及橄榄绿色的树林相呼应,骑马踏花,看着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受众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份闲适与浪漫。米凯莱的《马可·波罗》是根据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的故事制成。作品主体为一头憨态可掬的白象,身上背负着《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见闻,年轻的马可·波罗手捧白鸽,骄傲的蹲坐在白象的背上。受众可以慢慢的在白象身上识别出华丽的绸缎、漂亮的禽鸟和光洁的瓷器,也许象背还会有中国的香料、棉花、生姜、糖、盐、樟脑、藏红花和檀香木等货物,当然,白象身上也一定包罗着东方世界的琐闻佚事、风俗习惯等和朝章国故,而这一切带给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向往。米凯莱巧妙地将东方世界置于象背,受众自然能从其中感受到这有限的物象所具备的丰富内涵。
Fairy tale of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