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出版的探讨
2016-08-08赵麟苏
赵麟苏
北京市海洋出版社,北京 100081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出版的探讨
赵麟苏
北京市海洋出版社,北京 10008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出版业也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思维也在逐渐被互联网思维所取代,新媒体出版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文章旨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出版,以期适应时代需求,提升出版业的发展水平。
互联网;新媒体;出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也在不断被互联网思维来取代,颠覆着人们原先的认知。互联网的应用核心体现在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着用户这个中心,利用新兴媒体在与用户的不断的沟通中,使用户的需求得到进一步的发现与引领,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发用户所需要的产品,让服务更加高效;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平台化的战略意义,由于用户的不同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生产者、媒体、消费者之间存在一个相互进行价值交换的平台,互联网很好的契合了二者之间的信息数据互通的这种需求。互联网又一核心思维,主要体现在大数据上,通过大数据实现了信息交流的互动,使生产、服务、营销有机的融为一体。再者互联网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有力动因,主要是其自我颠覆、主动跨界的核心互联网思维。
随着互联网不断引领全球,带来了巨大影响,冲击着传统出版业,使其不断地发生改革与转型,颠覆了传统建立网站进行宣传的形式,逐步发展成为(网络化、数字化、新媒体)出版,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出版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与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形成很好的契合,覆盖读者的范围更加广阔,实现了出版同步性等。但是就现在新媒体出版而言,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可挖。在过去出版机构业务模式的影响下,当前的新媒体出版只是对数字运营商于传统图书出版机构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组合,与实现整体化运营还有很大的距离。
1 新媒体出版的界定及其局限性
就新媒体出版而言,当前尚处于同一性的出版内容、多介质呈现形式、多渠道推送形式以及新媒体的整合营销等。我国国家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指出,新媒体出版是一个具有远大前途的新兴出版形态,能够将一些优秀作品,尤其是可能具有非常好的出版量的出版读物,实现投放于纸介质图书、网络、手机、手持阅读器等,进行整合式营销,达到了同时出版的目的。张勋萌文章中指出,新媒体的复合出版多方面覆盖的特征,利用新媒体这种新兴的媒体形态,利用多种渠道,对图书进行同步发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覆盖面更广的目标。
就目前的有关研究分析,尚对新媒体出版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仍然站在过去的出版角度上来审视新媒体出版,仍然沿袭过去的传统模式来套用新媒体出版的多样性,缺乏互联网思维,没有真正将用户需求以及消费方式与出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摆在同一水平上进行理解,未能实现新媒体的价值定位,借以新媒体来实现单向渠道的推送。
2 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出版的内涵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与观念,这也给出版业的传统模式及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迫使我们必须适应这个时代的思维,来重新审视新媒体出版的时代内涵。
2.1以用户为中心
互联网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使人们原来的认知不断的被互联网思维所颠覆,严重冲击着传统出版业,使其不断地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目标上靠拢,达到平等双向互动,颠覆了过去“高高在上”的单一的产品推销模式,整个过程都有用户的全面参与,无论建设品牌以及生产产品等,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目标,而且新媒体出版内涵一定要将这一目标作为首要原则。
2.2以大数据为技术保障
大数据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给当前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改变着此种模式,而且必将会成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增长市场。这对于新媒体出版来说,就要充分利用此种技术,健全多维度数据入口,使不同媒体间的通路更加顺畅,实现与其发展相契合的实时大数据搜集、分析系统的建立,对于用户反馈来的数据进行快速的收集与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在进行出版物的内容的设计、策划时为其提供有利的客户数据。而且也能更深层次的挖掘用户的价值,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
2.3以媒体矩阵为环境保障
新媒体不但要让出版内容多介质呈现的优势得以充分的体现,并且还要对用户的多维度需求的“拟态环境”进行更好地满足。这种多功能的媒体矩阵实现了用户的不同需求,使用户可以进行不同的娱乐与社交活动,进行自我展示。通过这种媒体环境形式在内容的传播上就会更加多维度与立体化。媒体矩阵不但使出版内容得以多介质的呈现,而且也同时确保了新媒体出版的平台各种管理的需要,使自有渠道更加的多样化,充分的满足了用户的参与体验程度,使创作与用户之间的粘合度更加的密切;同时对于内容的传播、生产、反馈与调整,建立适合的品牌,形成有效的互动营销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4以内容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们的思维模式逐渐的被互联网思维所颠覆,新媒体出版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如何满足同类属性用户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使这个群体能够充分的进行体验。对于过去的出版而言其中心主要集中在内容的创作上,而新媒体要符合人们多感官互动体验的多维度信息需求,应当以此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当将用户的这种需求与全方面的信息需求服务进行必要的跨界提升。将主流内容类产品与服务类产品进行功能上的区分,使传统的出版内容和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信息与多维化服务与营销主题一致。促进用户不断地进行二次创作与交流,使二者保持这种粘合状态。不但要将这些产品与用户的需求形成很好的延伸,更要全面提升这种多元化的品牌价值。
2.5以共享为原则的模块化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的引领下,分享和参与成为了现在的网络的代名词,新媒体出版也应当跟随时代的脚步,充分满足用户的多维度全方位的服务需求,使创作主体准入门槛进一步的得到降低,使其内容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构建用户需求与体验的共享模块,进行平台化建设。
2.6动态即时出版
新媒体出版是以多种介质形式进行内容呈现的,同时其生产、营销又具有动态性与即时性。整个出版过程都是在动态化的前提下完成的,包括选题、策划、制作发行、互动等。而内容的多介质出版策略也是在有效获得用户需求与预期的数据基础上有策略的即时出版的过程,而非固化单向的同时出版。
对于新媒体出版而言,仍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探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给出版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出版业,并不断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期促进出版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1]孙海悦.教育出版业将变成服务行业[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07-23.
[2]桂晓风.发展全媒体出版为全民阅读服务[J].中国出版,2009(5):56-57.
[3]张励萌.对新媒体出版发展现状与前景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0(22):14-16.
[4]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国家战略: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阶段[C]//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G2
A
2096-0360(2016)17-0033-02
赵麟苏,北京市海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