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孩子而设计,像孩子一样思考

2016-08-08

艺术与设计 2016年6期
关键词:成年人成人玩具

过去一百年里,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爆炸似的创新发展,人们的学习和获取新知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相应的,这种改变也蔓延到了儿童的世界。而且,因为孩子们的头脑没有经过很多固有意识的禁锢,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反而比大人要更进一步。“面向未来” 对于成人提出的挑战是具有颠覆性的,但对于孩子来说,“面向未来”只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对我们这一代来说,成人与儿童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才是主旋律。

而说到为孩子而做的设计,大多数人会最先联想到玩具,这是任何一个儿童成长时期不可或缺的东西。然而事实是,自从这个世界出现“设计师”这一职业后,他们就没有停止过为孩子做设计,从简单的儿童读物、玩具到陪伴孩子成长的幼儿园、学校,这些大大小小的“设计品”充斥着我们与孩子的生活。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是与孩子互动时碰撞出的灵感,是从孩子角度出发的爱与关怀,当然,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学会创造,也让每一个大人都学会像孩子一样思考。在本期的特稿中,我们选取了几个为孩子而设计的案例,这里面有去年才刚刚成型的米兰设计周的特别单元——“儿童设计周”;也有曾红遍社交网络的TeD演讲《前所未见的最好幼儿园》仅在腾讯视频的链接就获得超过150万的播放率的演讲者,日本建筑师手冢贵晴的采访;还有像“怪物计划”这样的有趣的儿童艺术项目的实践……

而激励这些设计师们一直在为孩子的设计而不停的探索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比我们离未来更近。

《纽约时报》评论家Ken johnson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说的童年,其实是进入新时代后才有的一种说法。”的确,追溯到20世纪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们总是被当作成年人对待,但这种对待并非指在精神或沟通上达到平等,相反,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出去工作,被迫过早地接触这个社会。曾经的教育,更多的则意味着纪律和惩罚。直到进入20世纪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孩子与成年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应当被区别对待。

201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曾举办过一场名为“儿童百年:设计中映射的成长, 1900-2000”的盛大展览,深刻地讨论了近现代主义设计同近现代儿童思维方式的相交面。围绕这个主题,现场展出了超过500件设计作品,分别来自美国国内外个人或是机构,从小型物件、玩具,到医疗产品、家具、海报广告、学校书籍等,它们是时光的见证,记录着过去,也让观者看完无不深思。

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部的策展人juliet Kinchin和助手aidan oconnor共同策划了这场展览。juliet Kinchin在介绍展览时曾表示:“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对儿童关注的投入能与20世纪相比。”他将展览分为7个主题,分别是“新世纪,新儿童,新艺术”、“先锋派游戏时间”、“光,空气,健康”、“儿童和身体政治”、“再生”、“权力游戏”、“设计师新世界”,每一部分的安排都大致按照时间的顺序,并力图在每个专题上重点体现近现代设计理念和近现代儿童理念。“我们试图把重点放在这些特定的主题,从而把儿童与追求设计、创新和社会的未来形态相融合。”juliet Kinchin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道。

顺着时间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历史上为孩子做的设计的关键展品,比如isamunoguchi 设计的游玩设施、alma siedhoff buscher制作的婴儿家具、gerrit rietveld的婴儿椅、el lissitzkyde的海报图书等,以及一系列当今还在使用的产品,如乐高玩具、etch-a-sketch的画板和机灵鬼弹簧玩具。

通过这场关于百年来儿童设计的展览,我们不难看到,20世纪伊始,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设计师们已经开始提出了“孩子们的想法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一种主张”的观点。再回看这些展品,不管是为了开发孩子创造力而设计的木偶玩具,还是gerrit rietveld和marcel breuer制作的木制家具和钢管家具,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是与孩子互动时碰撞出的灵感,也是从孩子角度出发的爱与关怀。

好的设计能保护儿童与成人的权益

虽说从20世纪起,人们对于孩子、童年都有了新的定义和认识,也开始有所关注,但这其中的矛盾点却比比皆是。即使到了今天,在讨论与孩子相关的问题,无论是设计、教育亦或其他,人们还是有大量的盲点和困境: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如何能让他们快乐成长?设计师们不断自问,而事实上,人们对于此类问题的回答,取决于他们对孩子的本质的认识。

juliet Kinchin在策划“儿童百年”这场展览时,曾调查了20世纪时期,个人和集体眼中的儿童物质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他从瑞典著名作家、社会理论学家 ellen Key的著作《儿童的世纪(The century of the child)》一书中获取灵感,“当今世界当务之急是保护全球儿童的权益。” 这句出自 ellen Key的宣言也被他视为这场展览的灵魂。

而我们可以看到,“保护全球儿童的权益”的设计品,的确也是孩子们所真正需要的。就好比二战后,为了帮助孩子们从本世纪极端政治意识形态及战争的心理创伤中恢复过来,产品设计师们尝试着将孩子们带回一种最纯粹、最单纯的心灵状态,因此,在饱受战争破坏的1950年代,有不少好玩具诞生;而建筑设计师则开始将学校看作一个可以医治孩子的思想和灵魂的环境。

“我认为好的设计是灵活的,它让整个氛围变得开放,可以趣味互动,也要真正去考虑什么才是儿童所需的,保护儿童的权益。从这一点出发的设计品,不仅对孩子好,对我们这些成人也很好。”Kinchin还指出,所有设计的功能发挥都必定是在政治、文化、经济和美学的背景之下,因此,这些设计也都留有每一代人的价值观的印记,他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社会上成人与儿童之间关系态度的转变等。

让孩子学会创造,让大人学会像孩子一样思考

如果说20世纪的设计师们努力改革,希望保护孩子们远离成年人生活的负担,那放眼近十年,大部分设计师们则努力通过设计,去激发孩子们创造的潜力。

德国教育家friedrich froebel曾说过:“玩是孩子成长发展的最高阶段。”这句话放到现在来看,似乎成为了当今设计师或制造商们生产产品时所遵循的规则。单看儿童漫画、电影动画或者是电子游戏等,曾经纯粹只为孩子带来欢乐的设计,现在加入了更多益智的成分,让孩子们通过“玩”去开发大脑,去创造也去成长。

对此Kinchin表示相当赞同,他说:“因为孩子们是未来的物质载体,任何设计师都愿意将这种未来意识刻于脑海。”而正因为这些孩子们作为未来消费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力量,设计师与制造商们也越来越关注他们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小到一本简单的儿童读物开始,一件玩具,大到陪伴孩子成长的幼儿园、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的儿童产品设计逐渐展现出一种趋势:以儿童为导向的设计也可以极度吸引成人。孩子们越来越主动地参与艺术设计过程,他们未受社会风气污染的纯净视角,激发了设计师更灵活、简单去思考设计,也激励了他们去为这个世界、为孩子创造美好未来。他们的作品吸引着每一个拥有童心的成年人,并时刻提醒着他们保留好关于童年的记忆以及自己的初心。

在当今充满竞争、压力的成人世界,无忧无虑的童年,天真烂漫的童心真的可以被保存下来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通过这些好的设计,它们就像一个孩子慢慢成长为成年人的一个缩影,让人获取快乐,也留住回忆。但最终,所有成年人都会明白,如果你的内心没有住着一个儿童,你根本无法理解一个孩子,也无法理解这种快乐。这就意味着你需要把孩子真真正正地当作一个成年人来平等地对待,与他们沟通,也提醒着所有成年人要学会像孩子一样思考,保有纯真。唯有这样,为孩子而做的设计,才能真正地具有意义,并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成年人成人玩具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成人不自在
成年人的辛苦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