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麻仁丸治疗便秘型儿童肠易激综合征30例

2016-08-08翁端怡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福建中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疗程综合征患儿

翁端怡(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加味麻仁丸治疗便秘型儿童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翁端怡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大肠燥热证;麻仁丸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持续或间歇发作,但是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的综合征。依据2006年罗马Ⅲ标准[1],可将IBS分为4型: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确定型(IBS-U)。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IBS的患病率也呈升高趋势,意大利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得出该国儿童(出生至12岁)的IBS的患病率为13.9%[2],而我国黑龙江和上海地区的中小学生经过调查发现IBS患病率为13.25%[3]。

目前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之中,IBS发病机制的研究多涉及到细胞分子层面如神经、免疫、内分泌功能的紊乱。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功能性胃肠病存在免疫系统的异常,尤其细胞因子表达改变以及免疫细胞的异常。肠道的低度炎症是产生IBS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可能是IBS发生发展的关键[4]。白介素(IL)在IB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IL-6和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变化及症状积分的改善,观察中药麻仁丸加味对儿童IBS-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IBS-C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4名,女16名,平均年龄(9.25±3.76)岁,平均病程(3.55±1.66)a;对照组中男13名,女17名,平均年龄(9.65±2.81)岁,平均病程(3.40±1.46)a。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IBS-C诊断参照2006年制定的《IBS罗马III诊断标准》[1]:针对4~18岁儿童在过去2个月中至少1次/周(25%时间)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同时伴下列症状中至少2项:① 排便后症状改善;②排便频率改变;③ 粪便性状的变化;④ 超过25%时间排块状便或干硬粪便,而排稀糊便时间小于25%);⑤ 无可以解释这些变化的炎性反应、解剖、代谢的异常,肿瘤,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诊断。

1.2.3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参照《肠易激综合症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辨为大肠燥热证,主症为:① 大便硬结难下;② 舌红,苔黄燥少津。次症:① 少腹疼痛,按之胀痛;② 口干口臭;③ 脉数。上述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① 符合上述IBS-C及大肠燥热型便秘辨证标准的患儿;② 年龄4~18岁;③ 经监护人同意纳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 大便常规和潜血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1.4排除标准①便秘不为主要症状者;② 年龄在4岁以下或者18岁以上者;③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④ 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脏、血液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以及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者;⑤ 不符合纳入标准,无法按时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安全性判断者。

2方法

2.1检测指标及方法患儿初诊时于清晨空腹抽取2 mL肘静脉血,常规离心(10 min,3000 r/min),分离上清冻存于-20℃低温冰箱待测。2组均在不间断治疗1个月后再次抽血冻存待测(方法同上)。采用Elx 808酶标仪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IL-6、IL-10的分泌水平,IL-6、IL-10试剂盒由武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2.2治疗方法①治疗组:予自拟加味麻仁丸治疗,组成:火麻仁15 g,杏仁9 g,白芍10 g,大黄4 g,枳实9 g,厚朴9 g,生地黄12 g,麦冬12 g。采用北京康仁堂制药生产的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剂,每日1剂,分2次开水冲服;<6岁,上述剂量减半;1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为1个月。② 对照组:予聚乙二醇散及培菲康口服。聚乙二醇散(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5.0 g,每日2次;培菲康(上海信谊制药有限公司)服法:年龄≥6岁,420mg,2次/d;<6岁,210 mg,2次/d。1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为1个月。

2.3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18.0软件对各项参数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以±s表示,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标准制定,① 临床治愈: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② 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由重度变为轻度;③ 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由中度变为轻度;④ 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3.2症状分级及积分评定标准参照《肠易激综合症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① 腹痛和腹胀程度评分:无症状为0分;经过提示后方感觉有症状为1分,轻度;不经提示即有症状为2分,中度;主诉为主要症状为3分,重度。② 便秘频率评分:排便正常为0分;排便≥3次/周为1分,轻度;排便1~2 次/周为2分,中度;排便<1次/周为3分,重度。

3.3结果见表1~表3。

表1 2组疗效比较

表2 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s) 分

表2 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前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1.05±0.8261)2)2.15±1.1372)n 30 30治疗前3.60±0.754 3.25±0.716

表3 治疗前后2组IL-6、IL-10比较(±s) 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前比较,2)P<0.05。

IL-10 9.71±2.174 24.7±2.291)2)9.30±1.92 22.72±3.412)组别治疗组n 30对照组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6 49.37±6.06 29.90±4.251)2)50.03±6.79 35.85±3.542)

4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便秘、腹痛、郁证”等范畴。对于儿童IBS-C,中医认为多由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诸多原因导致,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内结,津伤液耗,肠失濡润,传导失司,以热盛伤津,导致肠道失濡而大便干结最为多见。张景岳所谓“有火者便是阳结”,所谓火者,热之极也,火性为阳,阳盛则必然灼阴,阴液不足是以形成便秘。再者若过食辛辣厚味或过服温补之品等亦可致阳盛而灼伤阴液,津液耗伤则便秘,如《兰室秘藏·大便结燥门》云:“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秦景明《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则曰:“诸气佛郁,则气奎大肠,而大便乃结”。所以情志不遂,气机不利,也可导致肠腑难通而便秘。另外,小儿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其“脾常不足”,脾胃的运化功能较弱,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节制,故多会发生食积,食物久积于肠道则化热,热盛则肠道失养而大便干结。在《诸病源候论》中论“温病食复候”时提及,若食物“停积在于肠胃,便胀满结实,大小便不通”,积食也是导致便秘的一个重要因素。麻仁丸是医圣张仲景为脾约便秘证而设,经后世医家发展成为润下的代表方剂之一,功能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与大小承气汤不同,其并非以峻下为主,而是泻下药与润肠药并举,意在“缓下”。小儿脏腑娇嫩,不耐攻伐,故用此方意在“缓下”“润下”,可顾护小儿脏腑。在应用加味麻仁丸治疗儿童IBS-C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并指导患儿日常合理饮食以及逐渐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使疗效得以巩固而减少便秘的复发。

本研究通过治疗前后的IL-6、IL-10的分泌水平变化观察,表明麻仁丸加味能够降低促炎因子IL-6分泌水平,增高抑炎因子IL-10分泌水平,从而出现两者新的动态平衡,使人的胃肠道动力系统恢复正常,肠道的炎症得到控制,免疫紊乱也得到有效地调节。

[1] DROSSMAN D A,DUMITRASCU D L.Rome III:New standard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J].JGastrointest in Liver Dis,2006,15(3):237-241.

[2] MIELE E,SIMEONE D,MARINO A,et al.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children:an Italan prospectisurvey[J].Pediatrics,2004,114(1):73-78.

[3]DONG L,DINGGUO L,XIAOXING X,et al.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in China:a school-based study[J].Pediatrics,2005,116(3):393-396.

[4]徐瑞联.杨勤肠易激综合征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中药干预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141-142.

[5]童燕红,顾竹影.肠黏膜低度炎症与肠易激综合征[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0,30(1):6-7.

[6]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S].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3.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8] 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53-156.

R574.4

B

1000-338X(2016)02-0010-02

2016-02-05

福建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课题(WZPW201314)

翁端怡(1968—),女,主任中医师。

猜你喜欢

疗程综合征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考前综合征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开学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