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赤子心,守质量底

2016-08-08孙晓霞

中国纤检 2016年7期
关键词:老吕学生服纤维制品

孙晓霞

在宁波纤检所法制科办公室很难看到科长吕卫民的身影。“不是刚出差回来吗,怎么又不见了?”两位找他的同事不约而同地问道。

这段时间,吕为民可是忙坏了,刚结束为宁波地区22家学生服、学生床上用品生产企业组织的《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培训,又马不停蹄地赴北京参加全国纤检系统行政执法骨干培训。用他的话说,干这一行,就跟机器一样,靠着“电量”干事,要不断地“充电”和“放电”。诚然,光充电,不放电,会乱套;光放电,不充电,就易虚。就是在不断“充电”与“放电”之间,执法监管才能做好。

“60后”的吕卫民,现任宁波市纤维检验所法制科科长,同事们和纺织纤维检测同行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吕”。自2001年从事纺织服装纤维制品执法监管工作以来,老吕主办行政案件100多宗,撰写纤维制品质量分析报告40余篇,处理投诉120多起,至今无一起申诉、复议案件发生,被评为“2005年全国纤维质量监督执法打假先进个人”、宁波市纤检所“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

提起执法监管人员,大多人脑海中会浮现不苟言笑、铁面无私的形象。但第一次看到老吕,我更多地是将他与军人联系在一起,挺直的腰杆、严肃的神情、洪亮的声音……后来从宁波所的老员工那里得知,老吕还真是一名军人。1992年,吕卫民从海军工程学院毕业,投身军人事业,转业地方后被安排到质监系统工作。老吕真是干一行爱一行,多年的基层锻炼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知识,熟悉了服装企业的经营、生产方式,为执法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十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执法监管第一线,以军人特有的敏锐的洞察力、过人的胆识、严谨的态度办理多起铁案、要案,切实保障了纤维产品质量安全,净化了纤维产品市场环境,为纤检执法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勇担责任,做人民满意的质量卫士

在十余年的执法监管工作中,老吕不忘初心,用他自己的话说:“谁叫咱的名字叫‘卫民了,当兵是卫民,做质量监管也是卫民。”这是老吕及每个质检工作者的心声。任职十余年,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不畏艰险的勇气、攻坚克难的决心,切实践行着这一点。

2013年12月5日,老吕等组成的执法小组对某家纺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标称为“贵妃真丝被”的产品标识不合规范,表述模糊不清。有着丰富执法经验的老吕判定,这个产品可能会有质量问题。于是,老吕当机立断,立马进行现场检查并抽样送检。五天之后,老吕收到了检测机构出具的填充物纤维含量、标识等项目的实测值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报告。在初步认定该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不合格生活絮用纤维制品后,老吕便拿着这份报告,马不停蹄赶赴该公司,对涉事人员进行进一步调查取证。在证据面前,该公司当事人对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非法获取利润等事实供认不讳,最后该公司被处以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产品以及罚款的行政处罚。

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有的人为了保住违法生产的物品不被没收,逃避处罚,会在执法过程中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这就需要执法人员“斗智斗勇”。

一次,老吕在执法抽样时,发现某纤维制品生产企业态度模糊,既不提供货物清单,也不配合调查,执法过程陷入困境。凭借执法工作的职业敏感和平时积累的丰富经验,他预感其中定有猫腻。

老吕心想,如果这时候,强硬地采取强制措施的话,也许会引起这家企业负责人的逆反心理,让事件处理变得更麻烦,还不如缓和一下当事人的心绪吧。于是便耐着性子对企业负责人说:“王经理,我也知道现在纺织生产企业压力大,但如果你们生产的这些产品不合格,一旦流通到市场,不仅是伤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是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将来受苦的还不是自己么。既然我们做了这一行,就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啊!”

听了老吕的一席话,企业负责人刚开始的趾高气昂消失不见,在一番心理斗争后,羞愧地低下了头,拿出了货物清单。结果发现果然存在纤维含量与明示不符,欺瞒消费者等问题。最后,这家公司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但之后,老吕也积极帮助该企业开展培训,指导企业改进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

老吕办过的类似这样的案件不胜枚举,除了办理案件外,老吕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处理百姓投诉以及咨询。近几年,老吕所在的科室接受市长转办咨询20余件。“关于你的疑问,在最新出台的标准里有讲到……”在解答咨询的时候,老吕运用娴熟的知识,耐心细心向当事人讲解,有理有据、清楚到位,使咨询者带着疑问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老吕清楚地意识到,单靠处理投诉不是治理服装纤维制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解决咨询也不是提升社会质量效益的有效办法,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宣传,普遍提升企业和民众的质量意识,营造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老吕根据宁波市服装企业行情、纤维制品监督抽查状况以及服装类相关标法律法规标准的更新定期举办培训。近三年,老吕跑遍了宁波大市范围内的慈溪、余姚、象山等地,先后组织执法培训、政策法规、质量管理培训6次,纤维制品质量分析、标准学习13次,近500人次参加培训。

持之以恒,保障学生纤维制品质量安全

宁波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097所,在校学生133.03万人,年需学生服近80万套。一边是庞大的需求量,一边是良莠不齐的生产厂家,怎样在这两者之中寻找突破点,保障全市范围内学生服质量安全,成了纤维制品执法监管的一道难题。

在多年前的一次执法监管过程中,老吕带领他的队伍查到有几家学生纤维制品生产企业的学生服质量不合格。细心的老吕将这几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进一步的质量情况分析,发现基本上都是面料的问题。

“学生服的生产工艺算不上复杂,多数企业一般都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但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则会选用不合格的原料。”经过认真的分析,老吕找到了学生服质量不过关的主要原因,并及时向所领导汇报。而当时,在学生服原料采购监管方面,宁波地区还未有此先例。作为学生服装生产销售的第一道关卡,原料采购的监管不到位使得违法分子有机可乘。因此,根据局里的工作要求和所内部工作实际,结合行业特点,老吕和他的同事蒋乃红大胆创新,提出监管前移的想法,将学生服质量监管,由生产环节提升到原料采购的监管,持续推行纺织服装面料检验和定点采购,并要求企业建立检验报告索证制度。一旦发现问题产品立即召回整改,并严肃处罚,确保学校杜绝“毒校服”问题。实行一段时间后,果然卓有成效。

在近三年共抽检的41批次学生服装中,三年合格率依次为91.7%、90.9%、100%,批次合格稳步提高;监督抽查的243批次学生床上用品中,合格率均达100%。在今年的3月份,中国纤维检验局副局长王丹涛赴宁波调研学生服及面料质量监管工作,对宁波的学生服质量状况以及监督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老吕丝毫不敢松懈,在给科里年轻的同志开会时,他反复强调:“学生服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只要是在我们执法监管的地区,绝不允许出现‘毒校服之类的事件!”

老吕的奇特之处有很多,例如,在他办公室抽屉里堆放着数十本厚实的笔记本,翻开泛黄褶皱的封面,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成千上百的表格、数据、标准,那是他进入质监系统工作以来最宝贵的“财富”。即使是信息化普及的现在,老吕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用笔记录。别人问他有什么好处,他总是笑着说:“好处嘛,时间久了,自然你就知道了。”

猜你喜欢

老吕学生服纤维制品
酒友老吕
老吕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