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困生的工作转化
2016-08-06方宗云
方宗云
摘 要:对于那些不守校纪、校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之为学困生。对于他们的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教师应对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帮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意志力,切不可视为包袱,如对他们放任自流、讽刺挖苦,就会使学生人格受到伤害,产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转化工作
不管哪一个班级都有不同程度的一定数量的学困生。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差且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如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早已成为我们当班主任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俗话说得好:看病要“对症下药”,做衣要“量体裁衣”,育人当然也要“因材施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具体解决。我认为改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生一样都是光荣的事,一样是在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其实人没有天生的差与不差,好与不好,其好坏主要由后天的经历与环境影响而造成。
一、我们必须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才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因为学困生也希望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赏识与家长的称赞。但常常由于自身的问题,往往得到的只是老师批评、家长斥责,甚至是同学的冷嘲热讽,从而使他们的好胜心和上进心深深受到打击。教育家夏丏尊说得好:“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通向学生心灵的径路,是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对待学困生,爱心才是使他们得到转化的最初动力和首要条件。
二、我们每位教师心里都清楚,学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维压力都很大,自卑感也很严重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常常被人冷落,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与信任,平时听到的大多数是批评指责。他们更怕老师的训斥、同学的挖苦、家长的责骂。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和社会的尊重、理解与关爱。我们深知“最不值得爱的学生往往就是最需要爱的学生”。哪怕只是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一次关爱的眼神,一丝善意的微笑,都能他们受宠若惊。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绝不能因为自己的懈怠、自己的情绪而迁怒学生,而应该在学生苦闷、迷茫、孤独无助时,牵住他们的手,让他们走上希望之路。以先进带后进,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并告诉他们要以品学兼优为荣,以厌学为耻。要分清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被爱、被关怀,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消除自卑,增强自信,从沮丧、颓废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们对待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不能丢弃,更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而应让学困生在爱的阳光下逐步反省,逐步摘掉所谓“学困生”的帽子。
三、应多赏识对待学困生
对于那些不守校纪、校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帮助,切不可以偏概全,歧视厌恶,视为包袱,如对他们放任自流、讽刺挖苦,就会使学生人格受到伤害。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本质的渴望,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就证实了这个结论。这种方法我相信在转化后进生身上会有独到的功效。在帮教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鼓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循循善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逐步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格,反之,他们就会自卑,从而形成消极的人格。因此,只有让学困生得到肯定,体验成功,才能找回自信,不断前进。
四、应培养学困生的意志
学困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害怕困难,缺乏意志,遇到困难与挫折就退缩,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对于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应该注意善于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不断战胜自我的意识。我们绝不能姑息、迁就,而应严格要求,使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深刻的反省而悔悟,从而奋起直追,向优生转化,但又必须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要合理地期待。对于学困生害怕困难、缺乏意志,一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的特点,我们在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要善于磨炼他们的意志,让他们不断战胜自己。
我认为身为教师,是战斗在教育前沿的实践者,应该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宗旨和社会责任感来对待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对于他们的转化工作应该放在我教育学生的首要位置,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不应采取过急的工作态度,要有耐心、信心、恒心。因为转变学困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应坚持“持久战”的工作作风,不随便放弃一个“学困生”,应随时随地想着“学困生”,要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一条真理。我坚信只要我们能用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耐心和恒心,就一定有信心将我们的学困生转变为优等生。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对学困生充满信任和理解,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就可以让学困生逐步变为优生,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成为我们每位老师心中的骄傲。
参考文献:
张乾忠.让爱融化心灵的坚冰: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贵州教育,2004.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