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

2016-08-06刘海明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体意识培养阅读教学

刘海明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准确理解其中的“个性化”和“独特”,认为“个性化”并非不需要教师进行阅读指导,“独特”也不是任意阅读后的随意体验。师生只有立足于文体知识背景下开展阅读,获得的感悟和理解才是适切的。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凭借自身的文体知识基础,明晰学段课文呈现的文体特点,明晓年段学生应知的文体知识,明确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策略,引导学生带着文体意识开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培养

《人民教育》刊文指出:“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文章告诉我们,学生带着文体意识开展阅读,阅读效果会得到提高。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凭借自身的文体知识基础,明晰学段课文呈现的文体特点,明晓年段学生应知的文体知识,明确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策略,引导学生带着文体意识开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明晰学段课文呈现的文体特点

人教版小学高段的课文中,文体类型已比较丰富,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也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文言文、散文、小说等文学文体。记叙文、散文、小说和故事等都归为叙事类文体,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载体,以叙事功能为主。文章往往主人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如五年级上《落花生》,课文围绕花生进行叙事,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用处的人,要追求心灵上的美好。此类文章还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说明类文章的特点是对事物做客观说明,带有一定的知识性,遵循一定规律,有条理地展开说明,如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而诗歌类文体则具有咬文嚼字和想象的特点,如六年级上册《我们去看海》。小学高段课文文体多样,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深入编排了各类型的文本。

二、明晓年段学生应知的文体知识

进入高年级后,随着阅读学习的深入,学生对相关文体知识的掌握已不容忽视。高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同时也包含一些诗歌、童话、寓言等。学生需要能够分清文章的文体,掌握文体判断的方法,并能够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该文体对应的关键点,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才能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特点做到“多元有界”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素养。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教师在正式讲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文体知识基础,对这篇课文进行分析,学生很容易分析出这是一篇记叙文,教师可以接着向学生提问:这篇记叙文的六要素分别体现在哪里?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也能够迅速地作答:大年夜寒冷的夜晚,冷清的街道上,卖火柴的小女孩由于家境贫寒,独自在街道上卖火柴,最后不幸被冻死。这种欢快的背景与小女孩悲惨的遭遇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故事真实吗?从而引导学生从记叙文的角度对文体继续分析,通过对细节的分析,学生能够意识到这篇课文是虚构的童话。通过对文体的分析,还能够引发学生对文章深入思考:为什么作者会虚构一个如此悲惨的故事呢?从而体会资本主义统治下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准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

三、明确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朱书孟、程华在《文体意识与小学语文教学刍议》中谈到:“学生在低年级和中年级对文体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高年级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文体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学生文体意识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凭借文体知识展开阅读学习,文章阅读要有文体意识。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体意识。教师需要以自身的文体知识为学生做示范,使学生领略到文体知识对语文素养培养的价值,从而唤起学生培养文体意识的自主性。教师必须对文体的概念、轮廓:构成各种文体的要素有深刻的理解。如知道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艺术的幻想,拟人、夸张和象征的写法,完整的故事情节等是它的主要特点。在课文的讲解中自觉地将这些文体知识运用到授课实践中,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加深文体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文章时必能自觉地分析其文体背景。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文体的不同因文施教。因文施教不仅是针对具体的题材展开教学活动,而且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感悟和欣赏能力。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选名人的作品,教师可以选择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让学生阅读,对其进行赏析,并感受文中的意境。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对课文的文体进行分析,比如,在学习《一面》(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这篇文章时,让学生自行分析文体,在学生判断出为记叙文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记叙文的六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加深学生对记叙文的认识。

最后,教师在文体意识培养中必须要意识到,虽然我们强调文体意识培养,但是并没有将其说成是文体教学,教学中只需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判断文体的方法和对文体的使用度等问题即可。

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文体观念,分类渗透文体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丽双.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的缺失及对策[J].新校园:上旬刊,2014(10):171-172.

[2]张云琼.关注文体特征,增强文体意识[J].新课程·上旬,2014(12):165.

[3]汪潮.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3(12).

[4]蔡明雅.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3(11):76-77.

[5]朱书孟,程华.文体意识与小学语文教学刍议[J].课外语文:下,2015(1):248.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培养阅读教学
“文体意识”的觉醒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