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情感教学
2016-08-06钱芬明
钱芬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地位、提高情感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方式的主要研究内容,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也是当今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任务。简要分析了几种情感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法,希望对广大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情感教学;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学生认识和了解网络技术,认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方法,获得计算机基本处理技术的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意识为主要目的。但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社交软件、网络游戏等阻碍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学拉近学生与自身、与课程的距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寓教于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情感教学方法包括寓教于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正是处在玩乐的天性阶段,只有游戏才能更大几率地引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以游戏入学,采用趣味式教学法或者游戏性教学法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玩游戏、练鼠标》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纸牌”游戏或者“扫雷”游戏的规则,在进行练习后让学生进行有奖游戏竞赛,在游戏和奖品的双重刺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快地掌握鼠标的应用方法。
二、创设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创设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情感教学方法之一。小学生的生理年龄就决定着他们存在生活经验少、逻辑思维差、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不够等问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些晦涩的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创设情境、用画面更直接地体现知识的内容、增强故事性的情节等方法来降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具象性认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下载和安装软件》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将上课需要演示的内容提前准备,并将关键性步骤截图保存,将重点内容制成PPT演示文稿,在实践教导学生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自行操作过程中有据可依,避免遗忘。
三、以情助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情助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也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情感教学方法之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坐不住等特点,学生难以对于一项任务进行长时间的探究学习,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情境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方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输入词语和标点》这节课时,学生很容易因为找不着标点的输入方法而产生急躁的情绪,进而过早放弃课程学习,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打开“打字高手”作短暂的训练,这时学生可能就会出现“为什么在Word里打出来的标点在这里打不出来?”等问题,这时老师再告诉学生将标点切换成空心才是中文标点,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联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情感教学方法还包括联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活是理论的来源,因此在教导理论课程时联系实际能够起到加深记忆、学会将理论用于实践的目的,这在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收发电子邮件》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让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发送祝福邮件,通过不断使用来加深学生对邮件使用方法的记忆。
五、以兴引行,鼓励学生多尝试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情感教学方法还有以兴引行、鼓励学生多尝试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两极化现象,在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很容易上手操作,在家里接触不到计算机的学生在课堂上则更需要教师去引导,多进行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多多进行尝试性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工具绘画》这节课时,老师在讲述完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可以采取向学生命题的方式来让学生完成某种图画,让学生更好地练习画图工具的各项操作步骤,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生接触计算机网络技术、正确认识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途径,使用情感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主要方法则有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情助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联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兴引行、鼓励学生多尝试学习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情感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贵玺.多媒体技术是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J].中小学电教(下月刊),2013(5):41-44.
[2]李晶晶,苟丽敏.“故事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5(2):102-10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