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
2016-08-06代娟
代娟
摘 要: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润物细无声”“大爱无痕”“诲人不倦”“锲而不舍”等精髓的最通俗解释,也是现代版传统教育思想的诠释,顺应“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的教育理念。旨在探讨“慢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带来的教育实践,通过幼儿、教师、家长三类群体的“慢”阐述慢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慢教育;幼儿;幸福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一个何等平和又美好的生活场景,短短几句话充满了教育智慧。在急功近利的当代社会,任何事情都追求“快”,快生活、快教育、快成长,似乎只有“快”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文字中这样的从容与等待显得格外难得与珍贵。而静下心来想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原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只有回归心灵深处,慢下来,才能让教育变得更加幸福,让处于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家长、老师都能感受到“教育是慢的艺术”。
一、让孩子慢下来,在蹒跚中享受童年
说到童年,脑海中出现了一幅画面: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幸福的。
要给予孩子幸福,在教育初始必须明白,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心中的幸福是什么样子。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孩子的需求是纯净可爱的,小小的一颗糖果,甜甜的一个微笑,温柔的一声夸赞,肯定的一句“你真棒”,我们能回应的其实有很多,关键在于是否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孩子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重视,从而获得满满的幸福感,感受到追求幸福的成功喜悦。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庆幸自己是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我看到了孩子们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在这里,孩子们没有作业的负担,没有分数的压力,有的是和同伴分享玩具的幸福,和老师共同玩游戏的快乐,孩子们有权利享受自己的童年。作为教师应该尊重个体差异,绝对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用死板、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评价,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切不可用功利、世俗的眼光看待,因为学校的教育仅仅是人生短暂的一站,真正在人生大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人,或许是曾经某个阶段最不起眼、最默默无闻的那个。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的性格、学习水平、表达方式诸方面都有一定差异,但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真而丰富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只有静静等待才能走进孩子内心,读懂其行为,方能采取适宜的教育。
二、让教师慢下来,在耐心中等待成长
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他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各自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有的怒放了,有的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慢慢地看着它长大,陪着它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有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它是一棵参天大树。”
经常听到老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时会说:“××小朋友,你快点喝水,喝到现在还没喝完。”“你都这么大了,还不会自己提裤子吗?”“小朋友都吃完饭了,你快点吃。”“这个圈圈都跳不过去,你别跳了。”殊不知当你慢下来听才知道,这个没喝完水的孩子,他今天喝的是第二杯水,不会提裤子的小朋友今天衣服穿得很紧,而他已经很努力提上了最里面的一条裤子,饭没吃完的小朋友今天的饭菜是他最不爱吃的菜,为了不让自己挑食,他慢慢地在吃完,不会跳圈圈的小朋友,是因为骨骼发展慢……我们口口声声说着孩子成长慢,做事慢,却不愿停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孩子的手还很小,别要求她可以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孩子的腿还很短,别要求他可以跳得比你高,跑得比你快。孩子的年龄还很小,请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去慢慢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孩子的感情还很脆弱,请多给他们一些呵护和爱,一起陪着孩子慢慢走,慢慢欣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慢慢等待孩子成长。
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判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适时地给予支持,不是催促,而是推一推,等一等,等待花开的华美,享受花开的过程。
三、让家长慢下来,在期盼中收获幸福
家长中常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忧,生怕自己的孩子现在走慢一步,会影响他今后的人生步伐。当中小学的孩子承受各种“兴趣班”“学习小组”压迫以后,这股风潮似乎开始波及了幼儿园。每逢假期来临,部分孩子去参加舞蹈班、美术班等等,开学时有些孩子是满心欢喜地告诉老师,而有些孩子则愁眉苦脸,可见这是许多家长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兴趣或是童年未完成的梦想灌输在孩子身上。
许多孩子并未“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倒在了起跑线上”,家长们感觉自己煞费苦心,而并未考虑过孩子到底喜欢什么,乐意做什么,反而会适得其反,变成了拔苗助长。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上帝让我牵着蜗牛去散步,可蜗牛实在爬得太慢,我们不断催促,吓它,责备它,它仿佛抱歉地看着我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又急又气又去拉它,结果它受伤了,却只能越来越慢。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我牵着蜗牛散步,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神我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这时我闻到了花香,虫鸣,陶醉之余发现蜗牛已爬出好远。可见,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需要父母细腻的呵护和理解,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也要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更是让我们也从中收获到了幸福。
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在“慢”的教育过程中,每一个孩子才能得到教师温情的照顾、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我期待,我们幼儿教育慢点,再慢点,让每个孩子都跟上节奏,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只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鲜活灵动的生命力,才能如花笑靥。
参考文献:
代利伟.慢教育点滴[J].新课程,2009(4).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