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拨动了我们哪根心弦?
2016-08-06孙滢
杨绛拨动了我们哪根心弦?
满屏都是杨绛,以至于看的我都有点愕然。不至于吧?一个早已远离了人们视线的老人,她的离世竟引起了这么多人关注?说实话,我一时还真有点不明白。
说起杨绛,非常惭愧,我了解的有点少。记忆中比较清晰的,除了她是钱钟书的夫人外,还有她写过的一篇小说《洗澡》。更惭愧的是,这篇小说我并没有看过。知道这篇小说的时候,应该是在我参加工作后的头一两年,当时因为住单身宿舍,下班没事儿,三五同事便在一起神聊,从文学到哲学再到社会,常常是天南地北,出言无忌。之所以记得杨绛的《洗澡》,是因为我当时一位同事提到过——他对杨绛特别推崇。推崇到什么程度?即便三十年后的今天,我眼前依然可以浮现出他说到杨绛时眼中的光泽。但后来,我还是没有读《洗澡》。至于没有读的原因,我不记得了。可能是关于文革的小说,我已经读了一些吧,又或者我可能更喜欢张贤亮、孔捷生等人的文字——总之是没有读过《洗澡》。
因为对杨绛的作品了解少,所以我对被她刷屏有点意外。让我好奇的是,这个105岁的老人,到底拨动了人们的哪根心弦,以至于瞬间刷屏呢?我开始对她产生了兴趣。
在朋友圈里,关于她比较多的信息,有这样一段话: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据说,这是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的句子。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在朋友圈里看过这句子,给我的感觉是,很唯美、很脱俗,但也很无力,有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思。说实话,对这种意境,我既喜欢,又不喜欢。喜欢是因为就灵魂深处而言,它和我很契合;不喜欢,是因为从世俗的角度讲,它太消极了——一个人持此态度,怎么能在滚滚红尘中迎风斗浪呢?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俗人的想法。其实,从杨绛的一生来看,她迎的风、斗的浪并不少,但难得的,是她并没有因此变成一个恶狠狠的“斗士”,而依然保持着一颗童心。这一点,在她的《我们仨》一文中很能看的出来。
按照我的理解,朋友圈之所以被杨绛刷屏,并不是人们都对她有多了解、多怀念,也不是像某些人说的要秀什么,而是因为她的某些信条、某些话语恰恰契合了我们的某种心态——我们做不到,还不能向往一下吗?就如同“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让多少被俗务缠身的人为之心动啊!
我以为,在五彩斑斓的人生舞台上,很多人都可能有一个“真我”,他隐藏于内心的深处,平时你看不到他,但一旦有一缕清风拂过,这个“真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走出来!只不过这一次,这缕风碰巧是杨绛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释然,有些话是不是杨绛说的已经不重要了。比如这段: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美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