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香蕉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2016-08-05艾建安熊瑞权董丽萍黄秉智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广东广州50640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50640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广东广州5064
艾建安,熊瑞权,董丽萍,万 忠,黄秉智(.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广东 广州 50640;.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0640;.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广东 广州 5064)
2015年广东香蕉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艾建安1,熊瑞权1,董丽萍1,万 忠2,黄秉智3
(1.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3.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3)
对2014年广东香蕉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等香蕉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科技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广东香蕉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重点发展与促进产业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政策引导相结合,转变方式,提质增效的原则;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科技支撑原则;坚持增加投入加快发展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带动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统筹平衡土地利用的原则;立足省内,依托“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香蕉产业;广东;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艾建安,熊瑞权,董丽萍,等.2015年广东香蕉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4):11-15
香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水果。我国是香蕉第二大生产国、第一大消费国,香蕉年交易量居各类水果之首,交易金额居第2位。我国香蕉生产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5省份,2014年全国香蕉种植面积39.55万 hm2,总产量1 179.19万t[1]。主产区广东2014年香蕉种植面积12.78万hm2、产量426.3 万t[2],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全省香蕉种植面积与2013年基本持平,产量则增加6万t。在全国香蕉产业逐步优化、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的大背景下,广东香蕉产业近年发展趋势平稳。
1 广东香蕉产业发展概况
1.1 广东香蕉产量和区域分布
1.1.1 广东香蕉产量逐年提升,总产和单产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4年,广东香蕉种植面积12.78 万 hm2,占全国香蕉种植总面积的32.8%,年产量426.32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36.1%,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表1)。单位面积产量也逐年增加,由1985年的10.5 t/hm2增长至2014年的33.35 t/hm2,2010—2014年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 2010—2014年广东香蕉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
1.1.2 香蕉产业区域规模化壮大,粤西地区是香蕉种植集中地 广东省香蕉种植面积以粤西最多,珠三角次之,粤北地区最少。由表2可知,2014年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年末香蕉种植面积分别为2.71万、0.99万、8.07万、1万 hm2,分别占全省的21.22%、7.75%、63.18%和7.83%。
广东香蕉单产和总产量均以粤西最高、珠三角次之、粤北最低。2014年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香蕉产量分别占全省香蕉总产量的16.75%、5.29%、74.05%和3.91%。2014年香蕉总产量10万t以上地市有茂名(163.82万t)、湛江(145.68万t)、广州(16.39万t)、惠州(11.25 万t)、肇庆(10.96万t)、中山(10.69万t)、江门(10.52万t)等7个,其中茂名和湛江达到100 万t以上。
1.2 广东香蕉良种区域分布
广东香蕉主栽品种有巴西蕉、广粉1号、农科1号、中蕉3号、粉杂1号粉蕉、泰蕉等。其中巴西蕉在全省各地都有栽培,广粉1号主要在广州、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珠三角地区种植(表3)。
表2 2014年广东四大区域香蕉生产情况
1.3 广东香蕉产品进出口情况
1.3.1 香蕉产品进口数量波动大,进口单价明显上升 据《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统计,2010—2014年广东香蕉进口量波动较大,主要由于菲律宾与我国边贸关系紧张导致,2011 年广东香蕉进口量为163 624 t,而2013 年仅8 941 t,力幅减少,2014年略有提升,升至17 736 t;进口额从2011 年的8 736 万美元降至2014 年的1 771 万美元;广东香蕉进口单价由2010年的436美元/t上升至2014年的998 美元/t(表4)。
1.3.2 香蕉产品出口数量呈递减趋势 我国香蕉主要在国内消费,只有数量不多的高档香蕉出口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在日本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由于近年我国市场香蕉消费量逐年增加,可供出口香蕉数量逐年减少。2009—2013年我国香蕉出口量从43 602 t下降到25 233 t,下降趋势明显,而广东的香蕉出口量约占全国香蕉出口总量的20%~30%。广东香蕉出口数量不多,主要原因是香蕉果品质量档次问题,目前能打入香港、澳门市场的品种是大蕉和粉蕉。2014年高温期,粉杂1号粉蕉由于品质优、货架期长,很受市民欢迎,港澳市场供不应求。
2 广东香蕉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香蕉等水果产业处于“平台期”,产业发展进入攻坚克难阶段
目前,广东大宗水果产业发展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平台期”,产业发展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但是,低产、品质不稳定、农残超标、价格低、销售难等问题越来越困扰水果产业,尤其是近两年一些果园因为经济效益低出现失管和丢荒现象。
表3 广东选育和引入香蕉品种情况
表4 2010—2014年广东香蕉进出口情况
2.2 外省基地化、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区域种植优势正在转移
近年,广西、云南等香蕉种植大多通过专业合作社形式走集约化、基地化发展,这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把控和品质提升,也能较好地做好销售。但广东香蕉种植基地化、集约化趋势不明显,仍以小农户偏多,几百亩上规模的专业户不多。另外,受气候变化及香蕉枯萎病影响,香蕉种植区域的布局由传统的优势产区广东、海南向广西、云南转移已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正在改变着香蕉产品的竞争格局和市场格局,对传统的香蕉优势种植区域以及香蕉产业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提出了挑战[4]。
2.3 生产成本上涨快,生产风险大,难以适应市场价格波动
近年农资成本、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等均呈现较快上涨,香蕉多为土地肥沃水田地,珠江三角洲每667 m2地租早已超过1 000元,农资及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也达到10%左右,且很难找到劳力,当前新蕉园每667 m2生产成本一般为3 800~5 800元(平均4 800元)[5]。此外,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成本也在上升,如果没有政策保障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香蕉产业将可能萎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日益加大,自然灾害增多,进一步推动了香蕉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投资回报波动起伏较大。近年香蕉价格相差上十倍,波动严重,不但损害农户经济利益,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为香蕉产业带来较大市场风险,蕉农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显得更加无奈与被动,使香蕉成为高风险产业。
2.4 病虫害、台风危害严重,缺乏有效防控措施
目前,香蕉枯萎病已成为广东香蕉产区一种常见的毁灭性土传病害,受害严重的老果园发病率甚至超过50%,造成毁灭性灾害,严重影响了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防止该病向香蕉新区蔓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另外,有效防控台风对广东沿海蕉区侵袭,有效减少台风给香蕉种植带来的损失也是相关部门和种植户要面临的问题。
2.5 省外香蕉同期上市,对广东香蕉造成冲击
海南、广西、云南等地香蕉同期集中上市,对广东香蕉造成冲击。我国香蕉市场格局的变化增加了市场销售压力。原来的香蕉应市格局是广东3~4月、海南5~8月、广西10月至翌年2月、福建全年均衡,国内主产区基本错开应市。但近年海南约4.67万 hm2香蕉上市期调整集中到3~8月,广东香蕉种植面积较大,且上市期大多与海南蕉重叠;另外,广东、海南每年台风等灾后蕉园补种的蕉果采收上市期与广西蕉熟期相同;云南扩种的香蕉、新植蕉也与广西产区同时段上市,各产区间集中上市竞争,互相冲击,一定程度上拉低了香蕉价格。
2.6 香蕉品牌意识落后,在全国影响力不高
广东香蕉品牌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知名品牌,大多数企业属于粗放的经营状态,没有商品竞争意识。纵观其他产区,海南的“尖峰岭”“绿盒子”等香蕉品牌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广西的品牌意识近两年也在逐渐增强,如“绿水江”“摩尼”等香蕉品牌也在全国逐渐形成影响力。
3 广东香蕉产业科技发展现状
3.1 科技进展情况
广东水果科技支撑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完善,形成了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加工等各环节支撑。为了促进广东水果产业的发展,广东省农业厅启动了现代岭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衔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延伸与补充其建设链。产业技术体系整合了广东省各水果生产科技优势资源,构建了具有广东省特色的现代岭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由岗位专家、综合示范与培训站共建产业技术服务。其中香蕉科研团队则由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专家组成,通过科技立项积极推动香蕉产业科技创新和项目技术引进,在香蕉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抗病虫害、贮运方法及产品加工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并应用到生产中,提高了广东香蕉生产技术水平。在栽培技术方面,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灌溉、节水灌溉、梳果套袋等先进栽培技术已经在香蕉主产区广泛使用;在香蕉种植材料上,通过香蕉组培育苗生产的优质无病毒苗在全省推广应用,基本上实现了香蕉种植品种良种化;香蕉贮运保鲜方面,制定并应用了香蕉贮运保鲜催熟配套技术规程,提高了香蕉产品质量;香蕉加工方面,对香蕉系列产品进行了全面研究,探索和开发了系列产品及其配套技术的工艺方法。
3.2 产业科技发展政策
香蕉产业在广东各蕉区农业产值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对香蕉生产与产品销售都非常重视。从中央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到广东省及各香蕉主要县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都把香蕉作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来抓,尤其粤西、珠三角等优势产区各级领导积极带领群众跑市场、抓技术、引品种,营造出良好的香蕉产供销氛围。
3.3 政府科技发展重点方向
应根据市场的供需有效拓宽香蕉销售渠道,进一步完善香蕉采后贮运、保鲜、催熟配套技术。新建香蕉生产基地应科学规划选址,选择避风和冬季无低温霜冻地区。对香蕉的栽培制度进行改革,对现有的香蕉品种有计划地进行提纯复壮,去劣留优,优化品种结构,根据叶片和土壤分析平衡施肥。加强香蕉病虫害防治,建立健全种苗的检疫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枯萎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病率。
3.4 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香蕉作为广东种植业的支柱产业,急需对香蕉产业的系列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1)抗枯萎病优新品种选育;(2)生物有机肥应用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低压喷(滴)灌节水灌溉技术、果实采前养护等标准化安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3)无伤采收和保鲜包装技术;(4)气调催熟技术;(5)非冷藏运输保鲜技术;(6)冷链运输储藏技术。
4 广东香蕉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重点发展与促进产业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立地条件、生态环境、区位优势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优势产区和特色乡镇,实现人、财、物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重点保障香蕉产品国内基本需求的供给能力,同时充分利用香蕉产品资源丰富,以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和蕉区农民增收致富需要。
4.2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政策引导相结合、转变方式、提质增效的原则
坚持以市场的现实需求和预期需求为导向,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在稳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尊重蕉农意愿,按照市场需求调整香蕉品种结构,提升品质,推动水果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全面提升水果产业的整体素质,以质增效,在政府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下,加快香蕉产业发展。
4.3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科技支撑原则
引进香蕉果业先进技术和产品,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提高香蕉果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通过科技示范试验筛选优良品种,并在全省广泛推广减肥减药增效、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
4.4 坚持增加投入加快发展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带动产业化经营的原则
将扶持香蕉种苗、种植、流通、加工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香蕉果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果业产业升级、果品加工增值及运输销售方面的示范作用,建设健全功能完备的产销体系。调动企业、合作社蕉农和社会各界投入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使香蕉全产业链走上产业化经营的轨道。
4.5 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统筹平衡土地利用原则
香蕉是需肥需水量很大的作物,产业发展规模和布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的承载能力,加大推广节水、高效丰产、蕉茎还田等栽培技术来改良传统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热区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并形成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6 立足省内,依托“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热作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热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要求在立足省内、国内热区资源、全面提升国内热作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同时,加大支持力度,稳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广东省统计局.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5[M].广东:广东农村统计局,2015.
[3]黄家庆,陈世凯,温瑞明,等.“农科一号”香蕉的引进及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3(11):52-53.
[4]韩广勇,邓卫武,范武波,等.粤西地区甘蔗、香蕉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4,38 (3):41-44.
[5]赵飘飘.2015年香蕉产业大洗牌谁先出局[J].农资与市场,2014(23):48-49.
(责任编辑 崔建勋)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dong banana industry in 2015
AI Jian-an1,XIONG Rui-quan1,DONG Li-ping1,WAN Zhong2,HUANG Bing-zhi3
(1.Cait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3.Fruit Institute,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3,China)
The banana industry status quo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including yield,regional distribution,and import and export were analyzed.Additionally,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banana industry and the banana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everal principles concerning the Guangdong banana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concluded: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features being stressed,insist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prioritized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ed industry of being promoted;insist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government policy orientation,and changing patterns,thereby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insist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self-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troduction;insisting on speeding up the breeding of leading enterprise with more funds invested,along with the industrialized operation driven by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insisting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s a whole for the land utilization;based o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national strategy -‘One Belt & One Road' ,implementing the ‘Go Out' policy.
banana industry;Guangdong;developm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
S668.1;F326.13
A
1004-874X(2016)04-0011-05
10.16768/j.issn.1004-874X.2016.04.003
2016-02-04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粤财教[2014]371号)
艾建安(1971-),男,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l:3281037@qq.com
熊瑞权(1983-),男,硕士,高级农业经济师,E-mail:1739491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