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精神食粮
——《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评析

2016-08-05谭培文

关键词:伦理思想专著恩格斯

谭培文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建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精神食粮
——《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评析

谭培文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加强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建设,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天下大同的宏愿。在当代中国,建设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易发多变,社会道德滑坡和伦理缺失现象比较普遍,其中,家庭矛盾、婚恋问题尤为突出。家庭道德失范,家风不正已成为破坏社会和谐、政治清廉、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组织的原初形态,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建设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杰出人物和道德模范的产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腐败分子和道德沦丧之徒的形成往往与其家庭伦理环境恶化有关。因此,必须把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建设提高到治国理政、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当代大学生和广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培养其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伦理观,克服目前存在的恋爱态度自我化、婚恋行为随意化、家庭观念虚无化的倾向。要培育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伦理观,建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伦理思想。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由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南华大学张红艳教授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撰写的学术专著《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这部学术专著2015年7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我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文献。作者长期以来关注婚姻家庭问题,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对我国婚姻家庭问题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早在2006年她就撰写出版了《法律透视:婚姻家庭暴力》一书,以法律为视角,全面剖析了婚姻家庭暴力,告诫人们远离家庭暴力之“恶”。在师随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又从伦理学的视角来探讨婚姻家庭问题,撰写了博士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为出版这部专著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张红艳教授这部学术专著共分六章,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思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家庭和家庭伦理的内涵,基本特点和当代价值。具体而言,该著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拓或深化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探究:一是由对何谓家庭伦理的概念入手,在分析、比较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家庭道德等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辨明家庭伦理的科学内涵。由于在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上,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社会伦理是家庭伦理的扩展与升华。在家庭伦理与家庭道德的关系上,家庭伦理是家庭道德的哲理化、家庭道德则是家庭伦理的世俗化,家庭伦理是以哲学的视野规范家庭关系、家庭道德则是调整家庭关系的具体行为规范,因而家庭伦理是指组成家庭的成员在爱情、婚姻、父母如何对待子女、子女如何赡养父母等方面遵守的行为规则。二是详尽地探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秉具的基本特点。自由而人道的家庭文化熏陶、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批判与寻求对资本主义拜金性家庭伦理的替代思考,对上古希腊古朴式家庭伦理思想、近代文艺复兴时人道主义家庭伦理思想、宗教改革运动时反禁欲家庭伦理思想的批判式吸收,是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萌芽、成型、成熟是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形成经历的典型阶段;对家庭伦理的支撑基础 、本质、基本规律的探究是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体性、实践性、批判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秉具的突出特点。三是概略地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对世界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出现,不仅对西方发达国家弱化基督教家庭伦理禁锢、兴起女性主义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有重要的思想支撑作用,而且宏观上引领了苏维埃俄国消除封建的宗法制家庭伦理与倡兴有爱情与注重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建设,对亚非拉的印度、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摧毁落后的封建家庭伦理束缚、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也发挥着积极的思想启示作用。四是怎样以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服务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譬如针对当代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伦理建设上遭遇的一些伦理困境问题——由情感和亲情淡化引致的家庭人伦关系边缘化、自由主义致使家庭伦理价值异化、极端个人主义导致家庭道德责任淡化等家庭伦理问题,培养高尚的爱情观和婚姻家庭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塑造高尚的家庭伦理道德;树立合乎社会主义家庭伦理价值取向的家庭利益观、家庭诚信观、家庭幸福观;以新三纲(人纲为社会主义道德自律、亲纲是以重视家庭亲情为准则,家纲则是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价值趋向)扬弃旧三钢(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以新五常(天人相合、家国相连、夫妻相和、亲亲相扶、朋友和善)扬弃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失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参考。总体而言,这部著作可谓国内系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首部学术专著。

同其它相关学术专著相比较,这部学术专著具有下列特点:一是系统性。近年来,虽然有不少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思想的学术论文发表,但系统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学术专著却很难发现。可以说,这部学术专著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研究的不足。作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探究,不仅有关于探究的核心范畴家庭伦理的概念界定,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形成家庭伦理思想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形成过程,具体、全面地剖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秉具的基本特点,概略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对现代世界家庭伦理建设的影响,对当代中国家庭伦理转型建设中遭遇到的一些的困境,给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一些具体建议。研究内容完整,逻辑严谨,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理论体系。二是深刻性。这部专著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家庭伦理思想的简单罗列,也不仅是在时间维度上的流水账式描述,而是尝试从哲学的高度,宏观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进行分析和概括,尤其在探究进度上,具体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内容区分为了家庭伦理之基础论、家庭伦理之本质论、家庭伦理之规律论等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中国化上,探索合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伦理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建设的一些思考,彰显出研究推进的深度性。三是实践性。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探究,并不是把它变为一种历史的考据学,也不仅仅是用以对现代世界的家庭伦理建设现状给以合理的理论解释,而是关键的拿来理论切合实际地指引当代中国的家庭伦理建设。作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当代中国婚姻家庭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伦理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尤其对大学生婚恋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婚恋家庭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四是创新性。家庭伦理问题,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但由于国外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偏见,国内学界的不少同仁有的也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没有一部研究家庭伦理问题的专著,开展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研究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这即使得截至目前在国家新闻出版署CIP数据统计中,尚未发现有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专著出版。就中国知网关于马克思或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文章数据统计而言,迄今也仅有10多篇,并且多以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宏观、泛泛解读为主,系统深入地展开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探究书籍则基本上没有。作者则在忠实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前提下,批判地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合理成分,结合自己的调查与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新观点、新见解。比如,提出了家庭是一个伦理实体,责任是家庭伦理的核心,文化传承是家庭伦理的内驱力,婚恋自由和男女平等是家庭伦理的价值取向等新观点,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本质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研究是枯燥的,艰涩的。作者就是在这种艰难中锲而不舍地进行了学术探索,不仅吃透了原著精神,而且探究出新意,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仅凭一部学术专著还不可能把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阐发穷尽,还需要作进一步努力,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并将之推向前进。但是,该著的出版可以抛砖引玉,引发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关注。

[责任编辑李长成]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专著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专著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小知识·专著、编著、编书、教材的界定·编书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专著推介
《再生医学- 转化与应用》大型学术专著出版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