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播种模式机械化技术探索
2016-08-05马荟雁新疆自治区农机推广总站乌鲁木齐00000新疆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农机管理服务站00000
刘 晨,马荟雁(新疆自治区农机推广总站,乌鲁木齐 00000;.新疆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农机管理服务站,00000)
新疆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播种模式机械化技术探索
刘晨1,马荟雁2
(新疆自治区农机推广总站,乌鲁木齐00000;2.新疆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农机管理服务站,00000)
提高小麦单产,同时利用机械化高效作业,使农机农艺技术得到充分地融合,增加小麦种植的综合效益,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新疆小麦3种播种模式的对比试验情况,通过原始数据的记录和对比分析,对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播种模式机械化技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最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新型小麦播种模式建议。
小麦,高产高效,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
0 前言
2014年7月,新疆自治区农业厅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召开了自治区小麦井字型播种新模式经验交流会。会议上介绍了新疆自治区正在示范推广的一种新型小麦井字型播种模式,此技术的关键点在于使用条播机先进行横向播种,然后再进行纵向播种同时铺设滴灌带,2次播种的播种量均为常规播种量的50%。根据南、北疆8个试点县(市)的试验结果表明,井字型播种模式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相比较于常规播种模式平均增产45 kg/677 m2,但是这种新型播种模式当时缺乏机械化技术的支撑,无法达到机械化高效作业的目的,制约了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新疆农机局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由新疆农机推广总站设专项,在伊犁州、昌吉州、巴州、阿勒泰地区设立了7个项目点,开展小麦新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重点探索机械化技术在新型种植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 机械化技术的必要性
1)小麦井字型播种试点模式是对提高小麦单产的一种大胆尝试,对新疆自治区加强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大力推进“千万亩”粮食高产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2013年起已在新疆自治区多个地区进行试点。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播种模式能够提高小麦产量。
2)由于小麦井字型播种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播种模式,目前没有相应的播种机具能够一次实现作业,试点地区普遍采用的作业方式为小麦条播机2遍作业,目前的这种机械播种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播种操作复杂,农户接受有难度。采取“井”字形播种,播种机须来回作业2遍,增加作业层次和机耕费,造成播期延长,影响播种进度。②横向播播种时,受地块宽度限制,大型机械调头操作频繁,作业效率很低,即使给予双倍播种费,农机手也不愿意作业。③第2遍播种时,会将部分第1遍播下的种子翻出土壤,造成漏播,同时也极易使得两遍播种深度不一致,影响产量。④滴灌带覆土少,易遭风害。小麦常规播种者,滴灌带覆土深度在 2 cm左右,有一定抗风能力。采取“井”字形播种,第1遍播种后对表层土造成碾压,致使第2遍播种铺设滴灌带时覆土深度不足1 cm,易被春季大风卷起,造成损失。
可以看出,这些试点地区通过实践总结出的问题,都指向一个关键环节,即小麦井字型播种模式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能够一次性完成作业要求的播种机械作为支撑。为了切实推进小麦高产高效播种模式在我区的示范推广,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让先进的粮食增产措施迅速得到普及,必须加大对配套机具的研发推广力度,更好地做到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
2 小麦高效播种模式的推广
新疆农机推广总站专门设立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机械化种植模式对比试验项目,在区内选取了具有代表意义的项目示范点,进行宣传培训,让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人员了解新技术的内容与项目开展的意义。
根据小麦高产高效新技术播种要求,制定机具研制方案:在现有传统小麦条播机基础上,将15 cm的行距改为7.5 cm,播种量25 kg/677 m2不变,滴灌带间距60 cm,一次完成播种、铺设滴灌带作业。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井字型播种模式,但实际上也使小麦在单位面积内分布更加均匀,符合井字型播种增产机理,同时又同比减少井字型播种机具作业的次数,更加高效。
2.1试验点的选择
2014年分别在昌吉州呼图壁县、玛纳斯县;伊犁州伊宁县、巩留县;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巴州博湖县、和硕县等地开展小麦高产高效模式对比试验,均采用滴灌模式。见表1。
2.2试验内容
表1 试验点基本情况
1)开展小麦种植模式、增产模式试验,对小麦高产模式播种试验品种、播期、株形、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主要指标进行整理。并结合生育期田间观察记载情况、测产结果、实产数据,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对试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形成适合本地区小麦生产实际的高产高效播种模式,为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播种模式,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开展试验田对比工作。设计试验所处地块均为当地中等肥力地块,肥水及管理等相关生理因素都处于同等水平。处理田和对照田紧邻,土壤肥力和施肥习惯基本相同,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采用大区比较,在试验点各设3种播种处理:一为新型机具播种作业一次完成小麦窄行匀播模式播种;二为目前采用的井字型播种法,即按照当地亩播量的一半为横播,一半为纵播,采用常规播种机具作业2次;三为常规机具播种模式(对照)。播种量等一切农事措施一致。各试验点在小麦生长至收获后对各个环节联合进行数据测量收集比对,重点在对比试验。
3 对比试验效果
3.1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的影响
从项目点调查数据看,井字型播种出苗好于窄行匀播和常规播,基本苗数普遍高于另两种模式,3种播种模式的小麦整体生育期基本同步,见表2。
表2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的影响
3.2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主要形态指标的影响
从项目点调查记录数据来看,基本体现出不同播种模式在小麦单株分蘖数上出现了较大差异,使得增产优势得以体现。以昌吉州玛纳斯县试验点为例,从调查表上可知在苗期,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主要形态指标的影响
从调查表上可知:在苗期,井字型播种模式较常规播种模式基本苗数多了5.34万株 /667 m2,窄行匀播模式比常规播种模式基本苗数少了0.10万株/667 m2;从长势上看井字型播种模式和窄行匀播模式均好于常规播种模式;在分蘖期,窄行匀播模式较常规播种模式增加0.22万株/667 m2,井字型播种模式较常规播种模式少0.08万株/667 m2;至拔节期,窄行匀播模式和井字型播种模式较常规播种模式增加 0.4万株/667 m2和0.2万株/667 m2;孕穗期,窄行匀播模式、井字型播种模式、常规播种模式总有效茎穗数相差减少。见表3。
3.3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预测产量的影响
从各项目点的记录数据值中可以看出,窄行匀播、井字型与常规播种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对产量产生了影响。见表4。
3.4综合效益分析
表5和表6是以玛纳斯县项目点为例的实验成本调查表和综合效益分析表。
表3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主要形态指标的影响
表4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预测产量的影响
表5 玛纳斯县试验田实验成本调查
表6 玛纳斯县项目点综合效益分析表
4 结论
通过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小麦试验示范种植,同常规播种模式对比有差异性,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种植可以改善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水、肥、地的利用率,麦田群体大小、分布、长相有利于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小麦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的分蘖高于常规播种,分蘖成穗率高;与常规小麦种植相比,窄行匀播、井字型小麦单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产量高、效益好,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井字型播种模式相对于常规模式增产明显,但需机具作业2遍,效率低,机具及人员费用高,对土壤压实破坏大,并且受地块条件限制,许多地方不能采用这种模式作业,综合效益并不明显,不适于在全疆大面积推广。窄行匀播模式吸取了井字型播种增产的机理,相对于常规模式也可增产,且不增加任何额外费用,使用改进后的播种机具一次作业即可达到要求,综合效益显著,此项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播种模式机械化技术可以在新疆小麦种植地区加以推广。
新疆自治区农机推广总站已将“小麦播种高产高效机械化模式试验示范”项目在全疆小麦主产区逐步开展。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更多的示范点,通过对比试验,采集科学可信的数据,加以分析,验证技术的可行性。为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打好基础。并且将支持研发试验新型小麦全穴播机械化模式及小麦行间点播机械化模式作业效果,找到适合小麦高产高效模式的最佳机械化技术路线。
刘晨(197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乌鲁木齐新疆农机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