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中国经济第一季
—— 2016第一季度国民经济经济数据解读

2016-08-05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5期
关键词:月份工业经济

P6 封面文章

2016中国经济第一季
—— 2016第一季度国民经济经济数据解读

Point

“十三五”开局之年,首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备受关注。1月、2月的经济数据持续走低,国际社会对我国今年的经济情况心存担忧,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下调了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展望预期。然而,3月份,经济数据出现了大反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比市场预期约高一个百分点。中国以实际的经济数据表明,2016开局良好。

国家统计局用十六字概括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伴随着GDP超过预期的增长率,一些主要的经济数据也上升到一个合理的区间。物价水平的3月份数值是2.3%,1到3月份平均累计是2.2%,呈现比较理想的状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超预期地回升到6.8%,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均双双回升,加上3月份的出口也转负为正,增长10%以上,一些主要的经济变量都出现了好转。

这份成绩单令人鼓舞。如何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这些数据释放哪些信号?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回暖对中国经济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这种“开门红”是否会持续下去?在抵住经济下行压力的过程中,应切实做好哪些方面的改革?“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将走出怎样的轨迹?

视角1:速度

从增长来看,一季度GDP增长6.7%,尽管比去年一季度和四季度都略低,但仍然运行在6.5%~7%的合理区间。

6.7%——GDP增长质量和含金量在提升

“我们一起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在15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以“明媚的春天”开头,语意双关。

从增长来看,一季度GDP增长6.7%,尽管比去年一季度和四季度都略低,但仍然运行在6.5%~7%的合理区间。“我们初步测算,6.7%所创造的GDP增量,以2015年的价格计算,比去年一季度的增量多了222亿元。这个增长速度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在新兴经济体中,都是比较高的水平,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盛来运说道。

“好于预期”体现在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积极改善,从生产、需求、价格、实物量指标到预期指标都在反弹,增长速度普遍比预期要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纷纷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一系列核心指标释放积极信号: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6.8%,相关的用电量提高将近6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量提高将近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1—3月份增长10.7%;消费增长速度加快;出口3月份增速由负转正。

“3月份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积极变化,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盛来运分析,前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效果在继续发力,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了相关的投资和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改善了经济的供求平衡,也改善了市场的预期。

首季居民收入为啥“跑输”GDP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6.7%的增速,两年来首次出现这一现象。

“居民收入增速虽略低于GDP增速,但我们并不用为此而担心。就增速本身而言,6.5%并不低,中国的收入增长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回顾上世纪40年代以来各发达经济体的居民收入增长,很少有国家能达到6%以上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分析。

白景明进一步指出,从数量上来看,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居民收入“蛋糕”正越做越大,收入基数已经不小,6.5%带来的增量非常可观;此外,对照“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按目前的增速来算,我们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居民收入仍不乏亮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根据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9,比上年同期缩小0.02。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赵振华日前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2009年达到3.33倍的历史最高位之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越过“倒U”曲线顶点并进入右侧,未来将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

季节因素是主要的现实原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一季度有元旦、春节两个假期,企业的生产经营强度弱于其他几个季度,生产不足,收入也就很难增加;另外,这期间人们的消费大量来自此前的储备物资,也就是库存,而库存部分的劳动收入已在此前支取;总的来说,由于工资收入季节性差异较大,所以对比收入与经济增长指标还是按年度数据更为客观一些。

“还应看到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期,包括产业、居民就业在内的众多环节都面临着调整,在这一过程中,部分群体的工资、财产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有所降低。”白景明说,此外,国民经济中的投资、工业增加值等增速有所放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收入的增加。

事实上,一季度,包括居民收入在内的民生指标表现得十分“给力”。就业方面,人社部数据显示,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31.8%;收入方面,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5%,增速仍然很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缩小;物价方面,CPI温和上涨,根据统计局数据,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1%。

“一季度民生领域的相关指标交出了不错的‘答卷’,民生向好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而受益于我国旺盛的内需、结构调整的新动能以及政策的红利,这种态势会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延续。”白景明表示,与此同时,居民收入仍然会保持不错的增速,一方面,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反映到收入上就是工资的上涨;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持续增加,居民投资收益也在提高;因此,居民收入增长是有支撑、有保障的。

此外,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表示,居民收入增长应该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基础上。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支撑下,我国经济将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劳动生产率也会大幅提高,这将使收入分配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视角2:结构

“中国将来GDP的增长不是看工业的‘脸色’行事,而是看服务业的‘脸色’行事,这就是产业的升级。”盛来运说道。

GDP的增长不看工业的“脸色”行事——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在66%以上

“中国将来GDP的增长不是看工业的‘脸色’行事,而是看服务业的‘脸色’行事,这就是产业的升级。”盛来运说道。

他指出,过去舆论一致担心中国的需求结构不够合理,过重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然而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动引导和市场的倒逼之下,中国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季度,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占GDP比重为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9.4个百分点;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和7.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4和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1%和32.4%,比上年同期提高1.1和1.7个百分点。

盛来运认为,在过去工业化上升时期,以GDP为主要标准来衡量经济是对的,“累计财富是第一位”。他强调,自2015年第三产业在GDP占比第一次过半之后,这一态势就一直延续,这表明增速换挡过程中结构调整在不断深化。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升级,居民在住、行、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都保持较快增长,并且向中高档消费层次迈进的步伐在加快。

“看中国经济不光要看速度,更要看结构,看增长的质量。一季度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结构调整在加快推进,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盛来运说。

3月出口数据“撑竿跳”—— 结束“八连阴”

相较于2月份的低迷,3月份进出口均显著向好,其中出口终结了连续8个月下滑的势头,出现了正增长,18.7%的增速甚至远超市场预期。是什么给出口数据提供了“撑竿跳”的动力?向好势头能否持续?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按人民币计价,我国3月份进出口总值1.91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为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大幅高于预期;当月进口为8555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较前几个月大幅收窄。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认为,我国出口在3月份显著增长,首要原因是去年基数偏低。由于春节假期时点的差异导致了季节性因素错位,造成今年2月份出口同比异常低迷、3月份较高正增速的情况。

除了季节性和基数偏低的因素,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刘亚欣认为,3月份美国制造业PMI进口分项回升,欧元区、澳大利亚制造业PMI也有反弹,外围环境向好也是出口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国内政策环境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上海市工商联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副总经济师陈宇观察发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外贸的着眼点在于产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成立了研发部门,给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或者采取“机器换人”的做法,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我国外贸结构开始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显示出较强活力。与此同时,高铁、核电、电子产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建设,也积极拓展了我国外贸的新增长点。

在欣喜之余,市场人士更为关注的是,我国出口强劲反弹的态势能否持续。据海关统计,3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6,较上月回升0.3,表明二季度我国出口有望逐渐回稳。

白明判断,鉴于未来几个月的出口基数依然偏低,且人民币汇率或低于去年同期,未来几个月出口继续止跌的可能性大,但出现3月份这样强劲反弹的可能性不大,我国货物贸易出口依旧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

高盛的报告也显示,中国经济近期回暖与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给进口带来支撑,预计内需因素将继续推动中国进口增速小幅提高,但短期内难以明显回升。

对此,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依然较大。面对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稳中求进,营造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

工业利润恢复性增长——释放经济企稳信号

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这一增速与2015年全年利润下降2.3%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初步实现恢复性增长,与同比基数相对较低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在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不利局面下,工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释放出了中国经济运行的积极信号:工业经济初步显现企稳迹象,特别是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形成正在进一步提速。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比2015年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尽管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但市场需求稳步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增速比2015年加快0.2个百分点,比2015年12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

这一方面与工业企业在春节过后开始补库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政府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投资力度密切相关。市场需求的回升,加之随着“去产能”的持续推进,钢铁、煤炭等企业开始压减产能,产量出现负增长,对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形成了一定的支撑,这些因素都支撑了工业企业利润回升。

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反映出我国工业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今年前两个月,因部分企业产品升级、智能化产品快速发展,带动效益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5%,新增利润103.2亿元,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利润的持续增长,意味着我国工业领域的装备更新换代升级步伐的加快,企业对于自动化、信息化以及“互联网+”等需求进一步加大,这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将产生重大的推动力,也将为工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透过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显现成效,与信息化相关的IT制造业,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环保制造业,以及与消费升级相关的食品等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制造业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而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将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持续推动,这恰恰是我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

尽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初步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我们暂时还不能轻易得出我国工业生产情况已经明显好转的判断。当前,我国不少工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还比较多,仍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化解产能过剩,进而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强有效供给,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8个月首次回升到50%以上——PMI重上荣枯线意味着什么

2016年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

这是自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首次重返50%以上的扩张区间。

从市场端观察,去年以来一直弱势运行的新订单指数3月份出现明显回升,达到51.4%,为2014年11月份以来的高点。同时外部需求也在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2.8个百分点,近一年半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止降回升,也对生产和消费带来一定促进作用。

从企业生产经营看,进入3月份以来,企业开工率上升,生产指数达到最近半年的高点。同时,企业原材料加快回补,用工需求增加。

不过,专家认为,本月PMI重回扩张区间,也受到一定的季节因素影响,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仍存在不少困难。从业人员等分项指数虽有所上升,但仍处于收缩区间,显示随着制造业去产能进程推进,就业存在一定压力。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本月反映企业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企业比例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超过四成,尤其是小型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的状况还有所加剧。小型企业PMI为48.1%,仍位于收缩区间。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认为,总的来看,当前经济运行出现明显积极变化,二季度经济保持企稳向好具有支持条件。但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持续加快,市场正在调整中寻求新的平衡,经济运行中短期波动的因素依然较多,后期数据仍需观察。

视角3:走势

今年一季度,CPI同比涨幅步入“2时代”。业内认为,“开局季”的物价走势向外界透出当前宏观经济蕴含的一些暖意。

CPI步入“2时代”—— 首季物价走势折射哪些经济新变化?

作为反映社会总供求状况的“晴雨表”,物价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涨幅与上月相同。当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两年多来首次环比上涨,同比降幅也连续三个月收窄。

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物价稳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去年我国CPI同比涨幅始终维持在0.8%至2%的区间内。今年一季度,CPI同比涨幅步入“2时代”。业内认为,“开局季”的物价走势向外界透出当前宏观经济蕴含的一些暖意。

“往年春节一过,菜价、肉价就会降下来,今年好像变化不大。”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蓝女士注意到最近一些食品价格“涨声”不断。

受春节因素和极端天气等影响,今年2月我国CPI同比涨幅由1月的1.8%跳升至2.3%。3月份CPI涨幅维持在这一水平,其中鲜菜和猪肉同比涨幅较高仍是重要支撑力。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说,前期全国低温寒潮影响了鲜菜生长,与去年3月相比市场供应相对不足,价格同比上涨较多。同时由于前期猪肉价格长时间低迷,养猪户积极性受挫,生猪产能处于近年低位,价格出现上行。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说:“近几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蔬菜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各地气温回升,蔬菜上市量将逐步增加,预计菜价总体将呈现回落态势。”

截至今年3月份,我国PPI已经连续四年多同比负增长,但今年前三个月降幅连续收敛,3月份PPI环比由降转升,比上月上涨0.5%,这是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朱振鑫认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近期投资需求好转、企业季节性补充库存以及供给侧改革预期下部分上游工业品价格反弹,是3月份PPI变化背后的主要原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刘学智认为,3月美联储暂缓加息,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能源价格低位企稳反弹,输入性通缩压力减弱,也是PPI降幅收窄的重要原因。

对近年来受困于债务压力上升、利润收缩的中国工业企业而言,PPI降幅收窄无疑是个好消息。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由负转正,市场普遍认为工业价格回暖对企业利润增加产生了积极影响。

业内认为,物价总体平稳,处于合理区间,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一季度国内价格走势变化释放出经济企稳的一些积极信号。尤其是工业领域价格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的结构性变化正在显现。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PPI从年初开始降幅不断收窄,反映“基本上中国经济正在从底部开始有向上拱的苗头了”。

尽管如此,物价变化事关民生,应格外关注基本生活用品价格波动给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带来的冲击。发展改革委表示,正积极采取措施督促各地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生猪产销衔接,同时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判断经济的走势,应从协调性和增长质量把握发展大势

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是当下讨论的热点。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认为,中国经济怎么走,关键要看基本面,看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增长质量,这样才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大势。中国经济具有保持较长时间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条件,这种判断基于以下事实: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是56.1%,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还不到40%,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普遍都在80%以上,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广阔;

——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水平提高,能够释放很大潜力;

——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在住与行方面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旅游、健康、养老、保险、文化、教育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方兴未艾;

——中国的人才红利正在积累,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超过1.1亿人,他们的潜力如果发挥出来,对创业和创新是极大的推动;

——制度的改革红利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制度的建设,有巨大的潜力。从最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新经济快速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双创”保持良好的势头。一季度,国内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增长55.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高技术产业增长9.2%;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在加快,新业态、新的服务方式层出不穷,网上零售额增长27.8%;区域结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0%和7.3%。

“我们初步判断,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筑底企稳的迹象。”盛来运强调,下一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继续释放政策红利,巩固积极的变化,打牢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月份工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工业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2月份国内煤炭需求依然旺盛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