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过渡时期的思想文艺批判

2016-08-05朱小玲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俞平伯文艺思想反革命

◎朱小玲

论我国过渡时期的思想文艺批判

◎朱小玲

在过渡时期内,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对俞平伯和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这些批判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以及对知识分子们的思想改造有非常必要的一面,很有历史意义。

在1954和1955年内,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文化学术领域相继发动了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俞平伯是“五四”后形成的“新红学”派的权威作家之一。1952年他把三十年前写成的《红楼梦辨》一书修改后重新出版,改名为《红楼梦研究》。1954年3月又发表《红楼梦简论》一文。俞平伯发挥“新红学”派的“自传说”,认为曹雪芹所以写《红楼梦》,一是“感叹自己的身世”,二是作“情场忏悔”,三是为自己周围的十二个女子(“十二钗”)“作本传”。他把《红楼梦》一书的基本观念概括为“色”与“空”,书中的这两个观念把“现实的”、“批判的”、“理想的”三个部分内容形成统一。他说《红楼梦》的写作风格是“怨而不怒”,对两个主要女子的态度,是无所偏爱,“钗黛合一”。《红楼梦》研究中,对该书的作者和版本作了大量有益的考证工作,但他没有能够深刻地揭示出这部作品的思想倾向和社会意义。

1954年9、10月,《光明日报》《文史哲》先后发表蓝翎、李希凡一起写的文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观点提出批评,他们认为俞平伯“是以反现实主义的唯心论观点分析和批评了《红楼梦》。

毛泽东提到同资产阶级唯心论作斗争,在文艺界、学术界继批判《武训传》之后,再次受到巨大的影响。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高潮很快掀起。从1954年10月下旬开始,首都和全国各地报刊都以大量篇幅登载批判文章。中国作家协会古典文学部召开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讨论会,认定俞平伯对《红楼梦》的研究“是胡适实用主义主观唯心论的继承”,其目的“是割弃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用主观主义的和趣味主义的考据把读者引向不可知论的泥潭”。10月底至12月上旬,文联主席团和作协主席团召开八次扩大联席会议,批判俞平伯和《文艺报》。《文艺报》主编冯雪峰检讨了他“对于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投降”和“贬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生力量”的错误思想。俞平伯被迫在1955年2月作出“初步检讨”。学术批判进一步发展为政治围攻。

这场批判运动的后果是消极的,不仅伤害了被批判者本人,而且不利于整个学术和艺术的发展。但也应看到,批判期间也出现一些从新的角度研究《红楼梦》的文章,探讨了该书产生的时代背景、它的人民性、现实主义意义、艺术成就等问题。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文艺评论家胡风,1922年参加共青团,1925年冬自动退团。1927 - 1928年,他在国民党省党部和剿共军担任过反动职务,写过《反共宣传》等反共文章,属于历史问题。后来他同国民党反动派作过斗争,参加过革命的文艺活动,对文艺工作曾提出过一些有益的意见,对文化事业的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胡风一派的文艺思想,从来是标榜“主观战斗精神”。建国以后他们仍然坚持这一基本观点。历史上,他就同一些共产党员文艺家有过争论。全国解放以后,分歧仍然存在。1953年何其芳、林默涵分都各自发文批判了胡风的文艺思想。一年后,1954年7月胡风向中共中央递交30万言的关于文艺问题的意见书。意见书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把林、何文章中所阐述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工农兵生活、思想改造、民族形式、题材等五个理论问题的观点,称作放在“读者和作家头上”的“五把‘理论’刀子”。”在前述批判俞平伯和《文艺报》的文联主席团和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上,胡风两次发言,锋芒主要指向文艺界领导。1954年12月8日的联席会上,周扬作《我们必须战斗》的发言,专有一部分讲“胡风先生的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分歧”,说胡风“表现了狂热的仇视”。郭沫若把胡风的意见书称之为“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1955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宣部《关于开展批判胡风思想的报告》。2月,作协主席团扩大会议决定对胡风文艺思想展开全面的彻底的批判。在此此后,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文章逐渐增多,作家出版社汇编六集出版。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政治斗争的气息,企图以政治“围剿”的形式解决文艺问题。其结果,争论的问题并没有搞清楚,而且,胡风文艺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诸如他所强调的“写真实”、把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加以区分、注重创作实践反对“题材决定论”等观点,以及对创作规律的一些正确阐述,也都给批判了,否定了。但直至1955年5月以前,还是限于理论批判的范围。

到1955年5月,事情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5月13日至6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毛泽东亲自写了二十多条按语,随后又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材料》小册子撰写了序言。三批材料都是解放前后胡风与他的追随者之间往来信件的摘抄,总计168封,绝大部分为胡风本人所写。这些信件表示了他们对文艺界党的领导的极端不满,而且使用许多极容易被人误解的政治性言词。毛泽东在按语中作出如下武断的结论:“过去说是‘小集团’,不对了,他们的人很不少。以前说他们似乎是明火执仗的革命党,不对了,他们的都是有问题的。他们的基本队伍,要不就是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特务,要不就是托洛茨基分子,要不就是反动军官,或是叛徒,而就是这些人在一起组成了潜伏在我们革命阵营的反革命队伍,这个见不得光的地下组织。这个反革命派别和地下组织,就是为了推翻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恢复帝国主义国民党。这个反革命集团,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中,如果我们还不加以干涉制止,它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由此发展为肃清所谓的斗争“胡风反革命集团”。这场斗争共触及2100多人,逮捕92人,确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一共有78人,骨干分子23人。胡风被判处徒刑14年。这是一桩严重的冤案错案。

文艺界对胡风派文艺思想的批判,在学术争论方面是可以的,但后来上升为政治围攻及定为“反革命集团”,这就非常可怕地混淆了两种根本不同性质的矛盾。这一错案已于1980年9月平反。

提出“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有一个历史过程。1950年,京剧界对京剧的继承问题发生了争论,毛泽东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张京剧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得以继承。“百家争鸣”的提出,是毛泽东1953年就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向他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时,毛泽东指示说要百家争鸣。

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确定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文化工作要遵循的基本方针,并系统滴论述它的意义,大力地进行宣传。、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中已蕴含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讨论报告时,有人提出对于学术、艺术、技术性的问题上要给予自由;也有人讲到当年“百花齐放”的题词和对历史研究会提出的“百家争鸣”的指示,建议在科学文化问题上要贯彻这两个口号。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在总结的第五点里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是毛泽东在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报告时正式宣布的。他说:“春天来了嘛,哪怕有一百种花,都让他都开放,这就叫做百花齐放。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有各家学说,各家自由争论,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现在我们更需要百家争鸣。只要是在我国的宪法要求范围内,不同的学术思想,正确的与错误的让他们去说,我们都不干涉。不同派别,不同说法。让他们去说,在报纸上、杂志上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的讲话表明,“双百”方针既汲取了我国历史上有益的经验,又总结了我党和借鉴了外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的经验教训,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繁荣我国科学文化的方针。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向在首都的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以及艺术家作了题目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双百”方针。明确指出这一方针的核心就是要“我们知识分子要在文学和科学方面,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了祖国文学艺术的繁荣而努力,让我国在不久的将来能赶上先进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双百”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之一。认真执行它,会使我国受益无穷;违背这一方针,就会吃亏。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俞平伯文艺思想反革命
纪念俞平伯先生诞辰一百廿周年
“读”“谈”之间的社会职责:俞平伯早年的《红楼梦》阅读史及意义
从“政治刑罚”到“法律刑罚”
——从“反革命罪”的存废谈起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简析俞平伯早期散文的审美风格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越界先锋:从文艺规训到文化批判——论周宪文艺思想与治学理念
从平息西藏叛乱到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的思考
每个青年都应燃起对反革命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