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生涯管理的装备保障人才院校培养对策分析

2016-08-04李震郝冰

科教导刊 2016年5期

李震 郝冰

摘 要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培养装备保障人才对我军装备保障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是提高装备保障效能,从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基于职业生涯管理的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院校培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装备保障人才 职业生涯管理 院校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08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军队院校的神圣使命、永恒主题和中心任务。打赢信息化战争,除了依靠信息化武器装备,高素质的装备保障人才也必不可少。建立完善的人才生成机制,培养和造就不同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保障人才至关重要。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后,取得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成果,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企业人力资源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引入到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中,吸取其应用的先进经验,对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指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管理包括组织和员工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管理过程。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员工对工作的期望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以促进组织的更好发展;可以对达成组织战略和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持,确保所有人力资源活动都产生附加值。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军就开始重视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引入到对军事人力资源管理中。美军认为,职业生涯管理是一种互动式管理,只有双方共同完成,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在组织中的积极性。职业生涯管理充分考虑了人的主动性,将个人情感等因素融入职业生涯,并对人生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将其需要承担的任务及素质要求进行设计,这对进行装备保障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的职业生涯可以理解为其工作的全寿命周期,包括从院校培养开始,到进入部队、成为本岗位装备保障工作的中坚力量,到退休的全过程,涵盖了其在装备保障工作中的所有活动和行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的职业生涯管理就是要以信息化条件下对装备保障人才的需求为牵引,结合装备保障人才自身的特点及信息化条件下对装备保障工作的要求,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管理过程。

2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特点

2.1 职业生涯设计以信息化条件下对装备保障人才的需求为目标

信息化作战战场环境复杂多变,装备技术含量高,损坏率也高,对装备保障人才的要求已经与机械化时代远远不同,对装备保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求装备保障人才具有过硬的信息素质。在信息化战场上,信息技术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保障计划的制定、保障活动的指挥控制,以及装备保障活动的全过程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信息化设备。科学合理地获取信息、对所需信息进行筛选、并通过信息作出快速决策都是装备保障人才必须具备的信息素质。

(2)要求装备保障人才具有合理的群体结构。信息化条件下对装备保障人才的需求是多种类的,既要有掌握信息技术的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又要有熟练操作装备保障设施设备的人才,还需要有能够对各种信息精确采集并准确分析处理的人才。保持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发挥出装备保障的最大效益。

(3)要求装备保障人才具有快速的决策能力。信息化作战战场瞬息万变,掌握时间优势,就掌握了战局的优势,因此,作为装备保障人才,需要具有战场上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来应付一些突发事件或紧急事件。

装备保障人才职业生涯管理以信息化战场对装备保障人才的需求为牵引,按需求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使装备保障人才更能适应信息化作战的要求。

2.2 职业生涯规划以充分满足装备保障人才自身特点及需要为前提

据调查,我军军官对自己在部队的未来发展多数不是非常满意,但对于改变自己现有情況又无能为力,并且对于长期在部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不足,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工作积极性,导致个人在工作中消极拖沓,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装备保障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强调个人意志的满足,根据个人的自身素质和兴趣爱好对其进行工作设计,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装备保障人才对军队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3 职业生涯管理将装备保障人才的工作生涯划分为不同阶段和目标

装备保障人才的职业生涯可大致划分为院校培养阶段、第一任职阶段、职业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离职阶段。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有其不同目标和职业要求。院校培养阶段作为装备保障人才工作生涯的初始阶段,是整个职业生涯的预备期,不但是装备保障人才知识储备的阶段,还是其各项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阶段,为完成后期不同工作阶段任务打下基础;第一任职阶段、职业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是装备保障人才直接在部队从事装备保障工作的阶段,也是其为国防事业贡献的黄金阶段;离职阶段也标志着个人军队工作生涯的结束。

3 基于职业生涯管理的装备保障人才院校培养的对策

院校作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摇篮,要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对装备保障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特点,以院校优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资源为依托,提高装备保障人才的综合素质。

3.1 建立职业生涯手册,提高学员及院校和部队之间的正确认知

从学员入学开始,就应对其建立职业生涯手册,一方面能够使学校对每个学员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职业生涯手册中对每个学员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使学员能够看到自己未来发展的希望,改善我军军官对长期部队工作信心和决心不足的问题,提高对部队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1)职业生涯手册应每人一份。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同,因此,职业生涯手册应反映出每个人自己的特质及对工作的要求。

(2)职业生涯手册中内容应全面具体。其中应反映出相关的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培训情况、自学情况、实习及工作经历、主要特长和技能、领导的评价、对工作的期望和理念、业余爱好以及工作后的工作业绩、工作中的教训等。职业生涯手册可作为每个学员在院校进行奖惩、分配和工作后的选拔、提升、培训等的依据。

3.2 提供咨询服务环境,帮助学员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院校应建立专门的办公室为学员提供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咨询及服务。

(1)充分了解个人需求,树立正确目标。大学学习和生活期间是每个学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长和成熟阶段,每个学员都会对自己有一定新的认识和对今后工作及生活的期望。军校学员大部分是通过地方高考入学,很多人只是抱着对军人的憧憬而选择军校,对军校或是部队和其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就有可能导致个人的心理落差,通过各种测试和辅导,可以帮助每个人对自己有清楚的了解,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为其树立正确的目标。

(2)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将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与装备保障工作岗位相匹配,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能力、兴趣和工作的结合,对其今后的发展提供辅导,可以消除学员的心理落差,也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其对部队的忠诚度。

3.3 调整教学课程设置,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工作需要

(1)加强信息素质培养。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需要先进的思想意识、复合的知识结构、综合的创新能力、过硬的信息素质和强健的身心品格。其中信息素质是信息化条件下区别于以前对装备保障人才素质要求的最重要一点。因此,对装备保障人才信息素质的培养要从院校教育就开始。信息素质包括了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消化吸收能力和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对信息素质的培养,要从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创造传递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及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个方面入手。因此,对于院校课程的设计,应将授课内容和授课要求进行重新整理,将提高学员以信息素质为主的综合素质作为目标,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删减或增加,将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2)课程设置多元化。信息化条件下对装备保障人才的需求不但包括了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还有对其综合能力的要求。对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到使学员形成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课程设置可以考虑减少不必要的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并且拓宽选修课的学习范围,鼓励学员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面。

3.4 加强岗位职前培训,实现院校培养和部队工作的无缝对接

加强学员能力的培养,可以使教室学习与部队实践相结合。每年到部队进行职前辅导和培训,对掌握岗位所需技能都是十分必要的。

(1)职前培训应加强岗位工作的针对性。例如从事装备保障的组织工作和具体实施装备保障活动所需的各项技能是不一样的,而刚进入装备保障工作岗位的学员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内容虽然全面,但是针对性不强,这就需要职前培训来增强其对岗位工作的认识,提高其从事某个岗位的技能。

(2)可建立一对一的辅导制度。将在某一岗位工作一定时间,对业务熟悉且工作热情较高的老同志带领新入职的同志熟悉与工作相关的具体事务,可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3)职前培训应系统化、制度化。建立相应的职前辅导制度,并对表现较好的老同志或新同志进行奖励,使职前培训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每年进行的岗位职前培训与教室学习结合,不断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学习,可以使其更早地适应部队需求。

3.5 改革分配工作制度,充分实行个人和岗位的双向选择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意味著其应该有足够的自主性去为自己的才能优势或潜能寻找合适的发展途径和贡献领域。因此,对于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保障人才的分配,不应仅仅是上级部门单方的事情,应该实行个人和岗位的双向选择。在个人和组织对本人的兴趣、特长、性格、技能、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的前提下,相互沟通,在符合组织要求的基础上最大化地满足个人的意志。这种个人与组织对岗位的双向选择,充分考虑了个人的需求,考虑了个人的情感因素,使其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作,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国际形势、战争形态、军队的组织机构一直都在发展变化,如何在不断变化中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提高装备保障效能,实现信息化作战条件下装备的精确化、一体化保障,对装备保障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职业生涯管理的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院校培养,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加适应部队需求,并能使其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装备保障工作中,实现个人与军队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裴士连,刘洪涛.军官职业生涯发展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9:88-90.

[2] 张宝书,许耀元.美国21世纪陆军军官发展与管理[M].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总政治部干部部编译,2006:566-574.

[3] 郭晓东.军校任职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刍议.徐州空军学院学报,2010.1.

[4] 任剑,王艳军,杨霄.分流阶段学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