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测评与调节需要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研究

2016-08-04罗康莉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测评

罗康莉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普通高职院校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实验室,如何经过相应的改造,达到既可用于普通教学又可用于学生与教师心理测评与调节的目的。文章从多层面分析了进行师生心理测评与调节的必要性以及利用现有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心理调适的可行性,详尽阐述了将普通计算机实验室改造为可用于心理测评与调节的计算机实验室,需要在硬件、软件、环境、人员等方面进行的革新调适。

【关键词】测评 一室多用 社会效应 革新调适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患上了自闭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严重者甚至出现了自杀行为。针对这些情况对学生实施心理测评调节积郁症结非常重要。

师生心理测评与调节的必要性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有针对性地发出了一系列文件,足以说明对师生心理测评与调节非常重视。部分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研修基地,通过相关研修班的培训推进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在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各高职院校在入学新生里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评工作,通过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分析报告采取疏导手段有的放矢。

2.学生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心理发育与身体发育同样迅猛。大学生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显著增强,但自控能力低下,个别学生在行为上会出现冲动、“出风头”、唱反调甚至后果严重的应激反应。而与之同样存在的还有对家长、老师潜意识层面的依赖性以及社会经验的缺乏。他们渴求尊重、渴望成功而又往往事与愿违,个别学生出现盲目自大或过度自卑的思想亚健康状态。性的渴望与压抑,父母离异与重组家庭的矛盾,亲人的离去与各式社会现象的接触等种种因素使一些大学生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焦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的极端情绪。

心理测评与调节可以使教师从心理层面上更加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大学生的亚健康心理状态,加强与学生的对话与沟通。通过心理疏导与调节可以有效减少极端行为,使学生摆脱“成长的烦恼”,成为身心健康阳光灿烂的国家栋梁。

3.在岗教师需要心理测评与调节

根据现代社会需要,各类院校对在岗教师的各项工作要求愈加严苛。教师除了高强度的备课量、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不断地自我学习与修养提高;在工作中教师必须是万能的;在舆论面前,教师必须是完美的。实际上教师也是“肉体凡胎”,上有老下有小,有着生活的重负与困境。面对种种压力部分教师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测评与一定的调节手段。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对自身、对学生都受益良多。

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心理测评与调节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

高职院校一般为综合性专科院校,办学条件一般,院校经费来源面狭窄,各项建设经费筹措困难。近年来陕西省各高职院校因种种原因进行新校区建设多一些,院校其他方面建设为此受限。

进行心理测评与调节需要建设相应的行为观察分析、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专业实验室,这首先需要的就是经费和场地。以我院为例,我院分为东、南、北三个校区,因市政府规划将东、南两个校区划分给其他中学用于中小学教育资源整合,新校区建设成为学院建设的当务之急,专项资金和专项场地的启用是非常困难的。我院专业较多,以医学类和学前教育类专业居多,并没有心理学专业。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建设用途单一的专业实验室并非明智之举。

那么一室多用——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实验室资源局部进行调整和改造从经费和场地等层面来讲是可行的。

2.技术可行性

计算机实验室一般配置一台教师用计算机,数台学生用计算机,配有投影机、银幕、话筒、耳机、音箱、打印机等设备。计算机均使用当前主流操作系统,音频、视频文件播放流畅,各类教学软件齐备,各级网络畅通。观察分析系统、面部表情分析系统等心理测评与调节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毫无问题。从硬件与软件等技术指标看,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心理测评与调节是可行的。

3.社会效应

利用已有的计算机教室进行师生心理测评与调节可以取得以下社会效应:节约教学成本,扩大教学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对症”调节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便于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以谈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为学生了解自己、减轻各方面压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效保障了学生心理健康;为师生提供了心理调控的固定场所,成为师生减缓学习与生活压力的良好渠道;加强了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方便了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展开教育心理学实验项目;可用于校外人员心理调试,为院校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可用于心理测评与调节的计算机实验室构想

将普通的计算机实验室改造为可用于心理测评与调节的计算机实验室需要在软、硬件方面进行革新调适,才能真正实现一室多用。

1.硬件方面

在原有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设备上增加指脉传感器、生理仪、眼动仪等常用生理反馈仪器。

2.软件方面

针对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可以将健康测评试题通过教师机的授课系统传送至学生机,由被测学生独立完成相应测试题,最后由学生机上传至教师机。这一过程完全等同平时计算机实验课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但相比教师读题学生试卷完成的传统方式简化了流程,增加了思考余地,保护了隐私。

实验室需要配备心理测评软件、心理调节软件、心理档案管理软件等系列软件。安装DMDX、E-Prime、Inquisit、Presentation等针对心理与行为实验的计算机化的实验设计、生成和运行软件。它们可以以图、文、音、动画等反馈迅速完成实验程序,测试信息和细节精细,反馈信号精度高,实验结果生成速度快。可以安装心理评估诊断综合系统,将师生心理测试与结果评定一步化完成,方便迅速。实验室没有专业心理调节设备,但可以安装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调节软件,通过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达到放松心情、调节心理的目的。还可以安装心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心理档案,方便信息的查找以及同类心理问题的预警与排查,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家访等心理疏导工作。心理测评、心理调节、档案管理这三类软件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一整套完备的综合软件。

3.环境方面

实验室环境对心理测评与调节是有影响的,它既会对来访的师生的情绪有所影响,也会对心理分析师的工作状态有所影响。心理、心态、心情、情绪……这些正是实验最关注的问题,对它们的任何一丝影响我们都要想办法减少到最小。因此环境的革新是必不可少的。

从外部环境来讲,一般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都设置在人员往来少,相对安静的地方,较多设置于图书楼、实训楼等幽静处所,非常合适心理测评与调节,不必刻意调整。可以在通往实验室的楼道墙壁张贴风景、静物等使人平心静气的图片以及心理测试的简介、流程等说明性文字专栏,用以减轻师生对陌生事物产生的紧张感。

从内部环境来讲,计算机实验室光线本来就偏暗,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作局部调整,以白色、浅蓝色等冷色调为主 ,更换窗帘、挂图等。可以在学生机桌面上增加隔板,加强被测试者的私密性。还可以在实验室的边角添加一两个开放的书柜,呈放有关心理学的书籍,便于被测试者查阅相关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

4.人员方面

院校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人数毕竟有限,可以选择邻近专业的教师到心理健康研修基地进行相关研习;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与培训。

结 语

各类院校开展心理测评与调节是有着极大社会效应的长期活动,利用现有院校资源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硬件、软件、环境、人员的调整可以实现一室多用,达到调节师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祥炎、黎文导:《现代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趋势》,《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年第2期,第149-151页。

[2]姜子云、钱小莉:《高校心理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第6期,第87-89页。

[3]吴文春、温桂生:《地方高校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第6期,第221-222页。

[4]佟硕:《高校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及环境建设》,《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203-205页。

[5]周文彬、张雪琴:《关于心理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分析与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第2期,第180-183页。

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安康

猜你喜欢

测评
分层异步 同步达标
体育教师的成长更需要“工匠精神”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度测评研究
小学期教学效果测评研究
多维剖析测评数据,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