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6-08-04崔鹤
崔鹤
【摘 要】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领域里的一种新的研究路径,已经历了30年的蓬勃发展。进入本世纪以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出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趋势,尤其是与语言教学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通过介绍国外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来探讨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英语教学 启示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启示
1.语言的体验认知观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强调人的经验和认知能力(而不是绝对的客观现实)在语言运用和理解中的作用,认为没有独立于认知以外的意义。语言不是封闭、自足的体系,而是客观现实、社会文化、生理基础和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换言之,语言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中的、经验基础之上的产物。这就是语言的体验认知观。语言使用反映出我们对世界在空间、社会、物理等各个层面的体验与理解,以下面这句话为例:
⑴He is in high spirits today.
这里high的用法就来自人们日常的生活体验。因为在现实世界,我们对数量的多少经常会用高低来衡量。句⑴中的high spirits 就可以通过这一认知体验来解释,高的精神就是多的精神,精神多了也就是有精神,精神状态好的意思。
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我们有以下三点启示:①注重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阅读和体验。②课堂教学活动应以体验性活动为主(文秋芳,2013)。③实行“全人教育”,关注人生经验(文旭,2014)。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模拟体验等各种教学实践,帮助英语学习者从使用中体验和认知英语的意义和作用。
2.语言的隐喻性和转喻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人类进行高层次思维和处理抽象概念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秋芳,2013)。例如“火”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具体感受,如温暖、热、烫、毁灭等。当我们碰到某些抽象的概念,如爱情、愤怒、热情等,我们往往会把这些情感带给我们的身体体验与火带给我们的身体体验联系起来,具体如下(彭利贞,许国萍,赵微,2009):
⑵After the row he was spitting fire.(争吵之后,他直冒火。)
⑶She carries a torch for him. (她痴恋着他。)
例句⑵运用了火让人难受、给人压力的特点来描述生气这一抽象情绪,通过这种隐喻式的表达可以帮助我们具象地感受生气这一抽象概念。而例句⑶则运用火来描述爱情,让人体验到爱情给人带来的温暖与激动。
隐喻和转喻在英语多义词的教学、英语惯用语的理解和记忆以及英语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大有裨益:①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②在英语惯用语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惯用语语义的识解方式,从而强化学习者对惯用语的掌握和记忆。比如文秋芳(2013)就以“ideas are balls”这一概念隐喻为基础,探讨了习语教学中概念隐喻的应用问题,提到了以下示例:
(4)Dr. Chomsky, I have an idea Id like to bounce an idea off you.(乔姆斯基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听听您的意见。)
(5)Why dont you kick it around with your parents and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你再听听你父母的意见,再来告诉我你的想法,行吗?)
以上两个例句中都用了ball的特征来描述idea:当把球bounce(扔)到墙上时,球会弹回来。因此,当我们把idea表达给某人时,对方的回应就像球弹回来一样,自然句(4)中bounce an idea off you 表达的就是“想要知道你对我的意见的看法”。而句(5)中用人们踢球的动作来描述互相听取和交换意见,就形象地解释了kick it around是要去和父母交换意见了。③由于民族习惯、社会文化等的不同,汉语和英语中的隐喻和转喻模式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别和差异。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不同于培养汉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模式,有助于学习者扩展视角、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建立逐渐接近于英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
3.意义的识解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存在于概念活动中,据此我们在很多层面(比如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情感和想象等)参与到世界之中(文旭,2014)。由此一来,我们对同一情景的感知和描绘就会出现不同的方式,即呈现不同的意象。同一情景产生不同意象的原因是由选择、视角、凸显和详细程度等四个参数所决定的(Langacker, 2004)。
选择是指确定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面。语言使用者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事物表达的众多属性中选择自己关注的焦点。比如在描述一个杯子时,杯子本身呈现出来的特征有玻璃材质、粉色的颜色、圆柱形状和公主图案的装饰等等,而一个喜欢粉色的小朋友在描述这个杯子时也许就只选择粉色这一个属性来指称该杯子。也就是说,该小朋友将焦点放在了颜色这一认知域。在外语教学中,意象的选择观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多种句法结构,如倒装句、左移位句、右移位句、分裂句等。例如下面的四个例句:
⑹Under that tree sits a beautiful girl.
⑺Under that tree, a beautiful girl sits there.
⑻A beautiful girl sits there, under that tree.
⑼It is under that tree that a beautiful girl sits.
以上四句分别为倒装句、左移位句、右移位句和分裂句。虽然句法结构各不相同,但是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意象的选择观来剖析句法结构,学习者能深切体会句法结构内在的认知机制,相信比单纯的句型讲解和练习更加有效。
视角即观察事物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既会影响观察的结果,也会影响语言的表达方式。如下两句:
⑽The glass is half full.
⑾The glass is half empty.
同样是半杯水,句⑽从多的角度来描述,句⑾从少的角度来描述,给人带来的感觉也是完全不同的。前句给人“水还很多,充满希望”的感觉,而后句却让人担心水快没了,紧张担忧。因此,如果说话者想要表现得更礼貌、更亲近,就会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了。
凸显即注意的焦点不同,会凸显出各种情景。如:
⑿A cup is on the table.
⒀A table is below a cup.
前句凸显该情景中的杯子,而后句则凸显该情景中的桌子。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应该尤其注意语言信息的凸显问题,将原文凸显的信息充分恰当地体现在译文中。
详细程度即同一情景可以用从具体到抽象或从抽象到具体的方式描写,构成语言的不同范畴等级和不同的纵向层次。如描述天气时,我们可以用“暖和、20度左右或者21.5度”等不同的详细程度来描述,越具体表示说话人对该话题越感兴趣。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词汇和表达的详细程度,通过把握不同的详细程度表达自己对话题的兴趣和理解。
结 语
本文介绍了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成果,并探讨和分析了这些成果对我国外语教学在词汇教学、句法教学、翻译教学和写作教学等方面的启发意义。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能认真分析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将其适当地应用到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恰当的领域,会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也将开辟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2]彭利贞、许国萍、赵微:《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文秋芳:《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4]文旭:《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应用认知语言学探索之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期。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