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08-04周梦刘何
周梦 刘何
【摘 要】陕西省发展外贸的区位优势使其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有着与众不同的地域特征,基于职业能力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适应陕西省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特点。要建立“职业岗位知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岗位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确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行项目教学法,课、证、赛融合,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进行国际化办学,加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构建国际贸易专业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关键词】职业能力 外贸 人才培养
该成果受西安思源学院校级教研项目(课题)经费资助。
陕西省发展外贸的区位优势及人才需求特点
1.陕西省发展外贸的区位优势
陕西省凭借丝绸之路起点的区位优势,构建欧亚立体大通道,作为西部大省,陕西省成为连接我国东部、中部、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通过陆路、航路、水路联系,陕西省外贸企业与中亚各国、俄罗斯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构建国际贸易平台与网络平台。面对全国外贸增长步伐放缓的趋势,陕西省外贸逆袭而上,据西安海关统计,2014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274.1亿美元,增长36.2%,总值列全国第22位,增速位居全国第三,再创历年新高。外贸依存度达到10%以上。[1]
从企业性质来看,2014年,陕西省有进出口业绩企业2472家,较上年相比(2306家)增加166家。其中,国有企业总值为218.3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2.97%;外资企业为1109.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5.92%;私营企业为355.6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1.13%。
从商品结构来看,2014年,机电产品总值为1304.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7.5%;纺织服装总值为30.56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82%;矿产品总值为75.23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47%;农产品总值为42.48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53%;其他类商品为230.53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3.7%。其中,重型汽车、输变电设备、飞机和苹果汁四个产品出口量居全国第一。[2]占据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出口成为拉动全省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美光、西飞、陕重汽、威士半导体等一批骨干企业出口增幅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在西安投产,西安将逐渐形成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半导体产业集群,成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半导体产业基地,为陕西省外贸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贸易国别来看,2015年1-8月,陕西省对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的进出口总值分别为:247.59亿元、217.2亿元、167.48亿元、119.07亿元、73.5亿元。
从贸易方式来看,陕西省外贸以进料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为主。2015年1-8月,陕西省进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设备、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04.25亿元、38.42亿元、39.98亿元、0.75亿元。由此可知,陕西省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主导的,贸易的发展仍然依靠外资企业带动。
2.陕西省人才需求的特点
陕西“十三五”规划将重塑大国外贸发展战略,定下适度增速的目标,并将产业升级与外贸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以提升外贸价值链为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力度,推动对外贸易迈向中高端水平。陕西省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其与众不同的地域特性。作为规划发展中的公路、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物流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缺少擅长操作国际物流业务的专业人才;作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众多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而这类企业急需熟悉大型跨国企业业务操作的国际贸易人才;作为综合保税区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方面更加需要精通跨境电商类的贸易人才。综上,企业需要大量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进出口商品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
为了适应陕西省对外贸易人才需求的特点,高校国际贸易课程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以贸易操作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 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国家级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高新开发区和西咸新区、陕西省和西安市各外贸公司、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服务。
区域经济背景下外贸人才的职业能力
根据陕西省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需求的特点,外贸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三点:
1.职业岗位知识
结合陕西省外贸商品结构的特点,毕业生除了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外,还应清楚企业的运作流程,了解产品知识、生产工艺,尤其是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品、矿产品、农产品的商品知识。掌握货代操作技能,尤其是铁路、公路运输方式下的操作技能,了解商检、报关等实务知识,熟悉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不同国家经贸法规和政策,尤其是美国、韩国、日本、中亚地区的贸易政策等相关知识。
2.职业岗位能力
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以及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一门国际通用的外语进行国际交流,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善于与人进行沟通协调。能看懂信用证及相关外贸单据,熟练掌握外贸函电撰写技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应用电子商务方式开展国际贸易业务,适应网络信息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需求。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优秀的单证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单证员要善于管理时间、勤于记录备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此外,单证员还要不断学习,关注国际国内贸易形势的变化以及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3.职业岗位素质
⑴职业道德。单证员要求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避免单据出错而使公司收不到货款。许多单证员在工作初期都有因单证制作错误而“花钱买教训”的经历,因此单证员在制单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切忌粗心大意。
⑵服务意识。从细节为客户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准确报出运费、船期,让客户满意。货物装船后,要及时发装船通知,告诉客户预计到港时间和最新运输信息,以方便客户按时接货。
⑶团队精神。单证员必须与业务员、跟单员、财务部门和客户保持融洽的关系,及时化解工作中的各种矛盾;还需要与货代、商检机构、保险公司、银行等有关部门紧密协作。因此单证员要具备协调沟通能力和较强的团队精神。
⑷相适应的学历。据北京大学参与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外贸行业对毕业生的学历需求普遍以本科学历为主,以研究生和大专学历为辅。根据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国际贸易研究岗位以研究生和本科学历为主,外贸业务和外贸跟单岗位以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外贸制单、报检、货代、报关主要以大专学历为主。
⑸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有助于全身心投入工作,高校应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以便迎接未来的工作。
陕西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确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⑴制订外贸人才岗位标准。明确“十三五规划”中陕西外贸企业的用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界定外贸人才岗位标准。
⑵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根据外贸人才岗位标准,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建立以“职业岗位知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岗位素质”为标准的外贸人才培养目标。
2.基于职业能力外贸人才培养实践
⑴项目教学法。实施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去企业了解具体项目内容与完成方法,以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仿真的教学,制订项目教学体系。
⑵课、证、赛融合。针对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国外运集团陕西公司等陕西外经贸企业的需求,推行双证书课程,鼓励学生考取报关员、报检员等相应资格证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参与国际贸易大赛等比赛,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课、证、赛三融合。
⑶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依靠专业实验室和教学软件,建立校内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习平台、报关报检货代模拟实习平台、外贸单证制作平台、电子商务外贸平台等仿真模拟实训室,强化学生进出口业务、国际货运代理、报关报检业务、国际贸易单证制作、跨境电商等职业岗位能力。
3.国际化办学,加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陕西省高校可建立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交换生制度、英语双语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跨文化交流,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不但拥有熟练的对外交流能力,更应学会国外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建立与国外客户的无障碍沟通。与日本、美国、韩国等大学合作,实行2+2模式,学生毕业可获中外两个本科毕业证书并考取相应学士学位。
4.构建国际贸易专业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
与陕西省知名外贸企业合作,企业可参与高校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材的编写,担任实训课程的讲授,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校可以帮助企业培养定向生源,利用学校的研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真正建立校企之间的合作通道;学生通过去企业实习实践,了解生产过程、样品剖析等工作任务,学习成本构成、生产工艺、国际认证等知识,并向相关人员学习商品知识,以便熟悉企业进出口商品的种类、规格、材质、包装等方面的知识,严格区分商品的不同项目,准确找到HS编码,提高通关速度。
5.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构建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学校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首先,高校应鼓励教师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其次,定期选派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熟悉业务,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掌握最新外贸发展动态。最后,高校可邀请省内外知名外贸企业管理人员到高校交流学术、举办讲座、参与授课等形式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高校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企业需要、市场需求的国际贸易人才的关键。陕西省发挥外贸发展的区位优势,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陕西高校国际贸易毕业将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就业,为贯彻落实“兴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把陕西建成我国西部强省,把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而服务。
参考文献:
[1]Shintaro Hamanaka. International Services Ttade, “Domestic Regulations and Reforms The Case of Tertiary Education of Jap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and Policy,2013,12(3): 204-225.
[2]Yamin Li. “Exploration on the Evaluation Mod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2011,4(3):185-188.
[3]章安平:《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2期。
[4]康萍龚:《高职外贸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为例》,《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10月,第24卷,第5期。
[5]李湘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中国校外教育》2014第8期。
[6]王全意:《适于重庆外贸转型的复合应用型外贸人才能力体系及培养路径构建——基于职业胜任能力视角》,《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年第12卷,第4期。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