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院故事多

2016-08-04郭文峰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外戚秦始皇大院

郭文峰

公元前221年,闹腾了五百多年的周家大院,终于被秦王嬴政给统一了,大院进入秦家大院时代。

秦王上任的第一步,便是为自己戴上一顶大大的高帽——皇帝。意思是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比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牛气冲天。

第二步嘛,就是重建已经被砸得稀巴烂的大院。

首先是组建大院领导班子。最重要的是三大委员:大院总管家丞相、职业保安队大队长太尉和纪律委员御史大夫。所有领导,除了皇帝自己外,都实行任期制。

其次,把已经被砸得稀巴烂的大院划分为几十个小块,叫郡县,由秦王直接任命的郡守和县令管理。

以前,各个小院使用不同的车轨、文字、钱币和度量衡,导致居民去别的小院买棵葱都要先学一门外语,还要考虑什么不同货币的汇率问题,折腾个半死。因此秦始皇下令,把各小院的那一套全都废掉,文字啦、货币啦……统统以我说的为准。

辛辛苦苦地折腾一番,大院终于重建得像模像样了,秦始皇是不是可以喘口气了呢?

不能!

为什么?

因为有个不省心的邻居——匈奴。

匈奴住在北面的蒙古高原上。那是个苦寒之地,冬天冷得能把人冻成冰人。而且土地贫瘠,一亩地种不出几粒粮食。

面对富得流油的中原大院,匈奴只有一句话——土豪,收留我吧!

大院里的人却只回复了一个字——滚!

对于这种没文化的野蛮人,他们才不要呢。

可是,春秋战国时各个小院打来打去,无暇他顾,匈奴趁机向大院里挤,占了不少地基,抢了不少家当。

如今,秦始皇统一了大院,匈奴竟然还不时地来搞打砸抢的勾当。

秦始皇是谁?他可是大院的天字第二号猛人,他不去占你的地基你就该谢天谢地了,你竟然还敢抢他的?

于是,秦始皇派了手下头号猛将蒙恬(tián)出马,三两下便把匈奴给打趴下了,顺便把被匈奴抢占的地基——河套地区给夺了回来。

可匈奴并不善罢甘休,不时地来偷袭。为了防备,秦始皇征发了几十万劳力,沿着大院的北面边界修了一道长长的围墙,这就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

修完长城,秦始皇也过世了。他自称始皇帝,也就是秦家大院的第一个皇帝,希望老秦家能把老大的位子世世代代地坐下去,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别做梦了!因为他生了一个超级坑爹的儿子——秦二世胡亥。

人家都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秦二世却是老子英雄儿混蛋,没有遗传老爸的英明神武,只学会了老爸的横征暴敛。他大杀功臣,重用超级马屁精赵高,把大院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大家恨死这个混蛋了。

首先起来造反的是陈胜、吴广。

起义原因很简单——迟到。大院领导派他们去看守北大门渔阳,结果因为大雨迟到了。

迟到顶多被罚个站呗,犯得着造反吗?罚站?你以为你是在21世纪呀?按照秦家大院的院规,迟到是要砍头的!横竖是个死,不如反了!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但他们毕竟是乌合之众,与老秦家的职业保安队相比,战斗力差了好大一截,半年后便被小队长章邯给灭了。

但这并不能拯救秦二世。一个陈胜吴广倒下了,更多的陈胜吴广站了起来。其中最著名的是高富帅项羽,还有刘邦。

两人之中,最猛的是项羽。项羽是大院历史上仅次于蚩尤的战神,打仗英勇无比,带领着一批业余人士,硬是在巨鹿之战中打败了职业保安章邯。一路打到大院办公室咸阳,大肆地打砸抢,不但把秦老大的后花园阿房宫给烧了,还想把秦始皇的坟头给挖了。只是,他盗墓太外行,派30万人挖了一个月,愣是连棺材都没找到。

公元前206年,秦家大院关门大吉。

秦老大倒了,新的老大却没上台,因为项羽和刘邦都想当。

谈不拢?又只有靠拳头说话。

只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战神项羽被打败,自刎于乌江。

项羽猛是猛,但有勇无谋,属于智商高、情商低的偏才儿童。刘邦却恰恰相反,智商一般,打架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搞经济不如萧何,但他情商高,能把这些能人哄得为他干活,最终在垓(gāi)下之战中KO(kick out战胜、出局)了项羽。

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坐上了老大的宝座,招牌是“汉”,后世称西汉,办公室设在长安。

屁股还没坐热,邻居匈奴便来串门了。

这时候的匈奴,已经不是原先的散兵游勇了。这家出了一个像秦始皇一样的猛人,叫冒顿(mò dú)单于(chán yú),他把周围的东胡、楼烦等各家打服,搭起几顶帐篷,建起了匈奴大院。

冒顿单于不请自来,当然不是来道贺的。刘邦刚刚打败项羽,信心爆棚,当然不甘示弱。公元前200年,刘邦带着32万人去迎战。结果,在白登山被带着40万兵的匈奴人给包了饺子。无奈之下,刘邦悄悄派使者给冒顿老婆送了好多礼物。要不是冒顿脑子进水,被老婆忽悠,把刘邦给放了,恐怕西汉大院刚开张就要关门了。

刘邦吓坏了,回去后赶紧给匈奴送闺女,送东西,进行和亲,只求瘟神兄以后别再来串门了。

可匈奴人收了东西不办事,仍然不时地来打砸抢,老刘气得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谁让自己打不过人家呢。

经过秦老大的瞎折腾和长年的内战,大院早就被砸了个稀巴烂。大院里一无所有,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如果要打仗的武器,就只剩下半截板砖了!

刘邦只好学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方面弯下身板继续和亲,一方面搞重建,继续修老秦家留下的烂尾工程。

虽然刘邦没文化,但老刘家的家教好呀,一连出了汉文帝、汉景帝两个老实厚道的帝王,不比享受比贡献,每天辛辛苦苦搞生产。到汉武帝时,西汉大院与罗马大院并列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两个大院。

腰杆硬了,汉武帝想教训教训匈奴。他把手下最能打的干将卫青、霍去病派出去,到匈奴大院大肆地打砸抢,从南打到北,一直打到匈奴的大院办公室——龙庭,最终在漠北之战把匈奴抢劫队彻底打垮,匈奴大院四分五裂。虽然后来仍然有小股的匈奴人来大院侵犯,但已经不是西汉保安队的对手了。

为了联合西面邻居一起打匈奴,汉武帝还派干部张骞(qiān)出使西域大杂院,居然打通了和罗马大院的联系,意外开通了一条闻名世界的道路——丝绸之路。

占了匈奴大院的大片地基,汉武帝并不满足,他就像一台加满油的推土机,把周围邻居朝鲜、东海、闽越和南越等的小院全都推平了,大院规模迅速膨胀,西汉大院达到鼎盛时期。

但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大院的家底也被折腾光了。从此,大院便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再加上大院新老大的素质和年龄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大院的管理大权,慢慢落到了老大的老婆或者老娘手里。老娘一个人哪忙得过来呀?于是把自己的哥哥弟弟拉来一起干活。这就是“外戚干政”。

最著名的外戚,是老霍家和老王家。干着干着,老王家的王莽不想当只是替人干活的活雷锋了——他要转正。

经过一系列的暗箱操作,公元8年,王莽把老刘家的人赶走,自己独占了大院办公室。

风光吗?

才怪!

自打当了老大,王莽就没过一天好日子。他有理想,却没本事,把大院搞得一团糟,那些吃不饱饭的流民便拉起团队——绿(lù)林军、赤眉军造反,最终被打败了。

公元25年,老刘家的刘秀当了老大。招牌没换,还是“汉”,后世称东汉,办公室设在洛阳。

东汉大院的发展曲线和西汉大院一样,都是先出了四个能干的老大,光武帝刘秀、汉明帝、汉章帝和汉和帝,大院蓬勃发展,汉和帝时达到顶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顶峰之后东汉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起因是外戚干政。从汉和帝开始,大院新老大接班时,大都是娃娃,不少还在咿呀学语,大院大权自然落到了他的老妈老舅手里。著名的外戚有老窦家、老邓家、老阎家和老梁家。

汉和帝是个猛人,长大后把老窦家打败了。可他的后代就没他那么彪悍了,经常被自己的舅舅们摁得死死的,外戚中的极品梁冀更是嚣张,连老大汉质帝都敢动。

外戚的目标只有一个——摆老大的谱,让老大无谱可摆。

老大成了摆设,他们长大后当然不愿意了。为了对付外戚,他们开始重用自己的家奴——宦(huàn)官。在宦官的帮助下,显赫一时的外戚四大家先后灰飞烟灭。

论功行赏,老大把宦官也提拔为大院干部,拥有了自己的办公桌。

这就是宦官干政。

但家奴的素质更差,贪污腐败没文化,与外戚相比,更是不干正事。这引起了正统出身的大院干部们的不满,他们和外戚组团斗宦官。宦官也不是省油的灯,想方设法地抵抗。

就这么斗来斗去,没人干活,大院也就被斗垮了。

公元184年,张角带着一批穷兄弟,头裹黄头巾起来造反,史称黄巾起义。大院保安队打不过人家,只好让各个郡县的小头头自己组建保安队,费了老鼻子的劲,终于把黄巾军镇压下去。

可这么一来,各地小头头也就有了自己的人马,他们趁着董卓之乱砌起小院、抢夺地盘,东汉大院进入混战时代。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期。

猜你喜欢

外戚秦始皇大院
“幸福大院”可以有
秦始皇忆师
“巫蛊之祸”性质再论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拜荆条
曹魏政权立后的解读
巫蛊之祸对汉武帝一朝政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