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机”下岗记
2016-08-04荷花情韵
文/荷花情韵
“座机”下岗记
文/荷花情韵
前几天搬家,老伴说:“家里的座机办停了。”我说:“为什么?”她说:“没什么大用了。”我想想,也是。现如今的通讯手段太多了,电脑、手机等等,联系到全球都没问题,座机几乎成了家庭摆设的老物件了。
想起几十年前,这座机电话可是个宝贝。记得我家1958年刚搬进沈阳时,整个机关大院里也没有一台电话。那时,与外地亲朋好友联系主要靠写信,有急事靠电报,怕说不清,就得去市电话局站排打长途电话。
后来我到厂部办公室工作,电话多了,每个办公室都有。那时有些年轻同志刚分到厂里,喜欢电话聊天,有时各部门的电话打不进来,部里来电话也常受阻,为此,我受过厂长批评。当然,我也批评过占电话聊天的年轻同志,为此得罪过一些人。
1985年之前,配私人电话很严格,要上级批准,厂里只给厂长、总工、书记和个别够级的副厂长配了私人电话。1985年后,企业有了自主权,于是厂长助理以上的都给配了电话,这个规定沿袭了好多年。
1993年,我从厂计划统计处又调回厂部办公室当主任。一天,厂长对我说,他考虑给我家安装电话,这样联系工作方便。我既吃惊又兴奋,但嘴里还是说:“这不好吧?如果中层干部安电话这规矩一破,其他人找上来怎么办?”其实这也是我的心里话。厂长说:“你先不用管那些,我已经批下去了。”
几天后,我家安了座机电话,当时安一台电话需要4000多块钱,一台电话机也不便宜。电话安好后,全家都非常高兴,可除了和厂长们沟通情况,还不敢给各处室、车间干部打,担心影响不好。
再后来,电信局直接到居民小区去安装电话,许多家庭陆续都安装了电话,到90年代末电话基本普及了。过年时最热闹,电话拜年替代上门拜年。
进入21世纪后,通讯工具出现了井喷式的大发展。“大哥大”开始两万多一部,一台BP机一两千,可都没风光两三年,手机便出现了。我第一部手机也是厂长批的,花了4700元。
2010年后中国已经成了手机制造大国,先前在手机上赚我们好钱的不少国外厂家纷纷倒闭、破产了。
近年来手机智能化更是发展迅猛,如今中国80岁的老奶奶都用上了手机,智能手机不只是青年人的亲密玩物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玩起了新潮。
现代通讯设备再不是什么等级化的象征了。智能化的发展,正逼着许多家庭座机不得不“下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