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草甸生产力动态监测数据分析

2016-08-04景亚平张强强李福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畜牧科学研究所塔城834601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7期

杨 雪,景亚平,张强强,李福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畜牧科学研究所,塔城 834601)



山地草甸生产力动态监测数据分析

杨雪,景亚平,张强强,李福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畜牧科学研究所,塔城 834601)

摘要:2011年,国家在全国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为科学评估草原生态补奖实施效益,并在九师设置多个草原生产力动态监测样点,进一步掌握了草原生产力变化情况,为科学保护草原,合理利用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九师161团 草原生态补奖 草原监测

新疆兵团第九师161团位于巴尔鲁克山西部山区,地理坐标东经82°57′02″,北纬46°11′38″,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为5.5℃,最高温度38.6℃,最低温度-33.8℃,平均降水量276~458 mm,年均蒸发量1 980.5 mm。

161团共有天然草场面积9.53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8.97万hm2。草原类型多样,以温性荒漠草原4.93 万hm2为主,其余为温性草原、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山地草甸和温性草甸草原共计4.04万hm2。

1 草原生产力动态监测数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准确掌握九师161团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促进161团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由九师草原监理所及161团相关草原技术人员组成了草原生产力的动态监测小组,自2011年5月起,每月重点针对草原植被生长、利用及生态状况和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指标,对161团山地草甸进行生产力动态监测,为科学合理评价161团草原生态补奖实施效果提供依据。2011~2015年,共获得234个草本样方,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和表2。

2 数据与分析

161团各年度生态补奖工程内外干草产量动态变化图

2011年,实施生态补奖政策区域内外干草产量、高度、盖度指标数据接近,差异不明显,实施工程区域内数据略微偏高;2012年,对比实施区域内外数据,产草量相差574.5 kg/hm2;草层高度工程区相差6.1 cm;植被盖度相差26%;2013年,对比实施区域内外数据,干草产量相差1 420.5 kg/hm2;草层高度相差17.5 cm;植被盖度相差25%;2014年,对比实施区域内外数据,产草量相差1 003.5 kg/hm2;草层高度相差3.3 cm;植被盖度工程区相差30%;2015年,对比实施区域内外数据,产草量相差1 213.5 kg/hm2;草层高度相差7.6 cm;植被盖度相差30.8%。

图1 161团各年度生态补奖工程内外干草产量动态变化

图2 161团各年度生态补奖工程内外高度动态变化

3 结论

经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2011~2015年,实施生态补奖工程区域内平均产草量提高67.8%,工程区外高度仅为区内高度的54.9%,工程区外盖度仅为区内盖度的71.4%。

同时,根据数据显示,工程区内干草产量、草层高度、植被盖度均随着生态补奖实施年限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期间因2013年初,塔额盆地积雪较厚,草原植被返青生长保墒,草原植被生长季节,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偏低,普遍降雨丰沛,加上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使得草原植被总体生长状况明显高于往年同期。但2014年6~8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且温度较低,导致牧草生长较缓慢,80.0%的草原植被长势偏差。因此,2013年和2014年监测数据略有波动,但均在合理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