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及防止精神上“缺钙”问题的思考
2016-08-04许尔君
许 尔 君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及防止精神上“缺钙”问题的思考
许 尔 君
提 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党的十八大对全党提出的要求,是新时代条件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就其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及防止精神上“缺钙”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精神追求寓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价值体系,体现于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关键词:共产党人 理想信念 精神追求 问题研究
作者许尔君,男,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兰州 730070)。
引 子
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照耀人类前进的灯塔。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发展壮大,莫不与其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关。由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并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文中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②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年第1期。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3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②《习近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新华网,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这些铿锵有力、深刻透彻的重要论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紧扣党员、干部的实际,思想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精辟,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言之切切又期望殷殷,既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又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一、 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信仰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本质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在需求和特有现象。众所周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思维,有精神生活的追求。人需要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和追求,需要有人生的目标。也就是,理想信念是人安身立命和精神寄托之本。一个人如果确立了正确、科学的信仰、理想、信念,就会有精神支柱,对事业、对生活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了主心骨,就会缺乏对事业和生活执著追求和奋斗进取的精神力量,也就更谈不上焕发自己的潜能、充分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③参见刘丹:《共产党员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理论与当代》, 2014年第5期。信念的坚定是最根本的坚定,思想的纯洁是最根本的纯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每个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就是说,淡化了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思想就会落后于时代;动摇了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先进性;背弃了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政治生命就会终止。共产党人只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保持思想纯洁,才能在是非面前立场坚定,在考验面前保持清醒,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在诱惑面前严于律己。
(一)理想、信念、信仰。“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曰:“三军可夺率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信念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种执著,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力量,看似微乎其微,但它确实左右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信念它可支持着人们生活,催促着人们奋斗,推动着人们进步,人正是有了它,才可创造世界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信仰,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信仰即信真仰理。信真,就是唯信宇宙万物的真实真相真本;仰理,就是仰望宇宙万物的规律法则道理。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体现着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可靠落实。
理想、信念、信仰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的支撑,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的实现。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而信仰则是信念的一种特殊的、强化的、高级的形式。只有关于极高或最高价值的信念才能够成为信仰,这种信念构成信仰的内容,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它为核心,为它服务,围绕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信仰又是信念的整合和升华,是信念中的信念。信仰体现着人对人生和社会的价值理想的建构或最高价值承诺,融系着人对精神家园和终极关怀的寻觅,因而它在根本上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凝聚和整合着人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它站在价值观的最高处,又像人生海洋彼岸的灯塔,照耀并指引着人类的各种具体的价值生活。理想有多高,动力就会有多大。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这就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信念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一个人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在艰难的创业中,就会具有顽强的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就会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危难的生死关头,就会挺身而出,甚至舍身取义。如果一个人有了崇高理想,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百折不挠,矢志不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顽强的毅力、高昂的热情和不竭的勇气,永不停息地奋斗向前。
在理想、信念与信仰三者之间的关系中,信念是信仰的基础,而信念、信仰又是理想的基础,且信念、信仰决定理想。有什么样的信念、信仰,就有什么样的理想。与此同时,信念、信仰还决定着理想的内容与方向。也就是说,理想是信念、信仰基础上确立的远大价值目标。信仰与理想是主体的最高的价值追求,而理想则是在信念、信仰的最高价值追求指导下确立的远大价值目标体系。信仰指导理想,而理想体现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灵魂;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动力。
(二) 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理想、信念、信仰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信仰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所以,人们的理想、信念、信仰是人们的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从理论上说,价值是一种主观性存在,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通俗地说,价值就是好,就是善、就是有益,就是在于使主体特别是社会主体更美好。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对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进行评价与决定取舍的观点,是人们在处理价值关系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而理想、信念、信仰它不是一般的价值观念,而是比一般价值观念更高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对未来最美好的最高价值目标的追求。
从意识上讲,人的意识按其内容可分为事实意识和价值意识。事实意识是关于不因人而异的客观存在的意识,表现为关于客观事实的感性的经验知识和理性的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的许多知识。而价值意识则是关于客观存在的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价值和价值关系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理想、信念、信仰属于价值意识,在人们的评价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他们的评价标准体系。它直接驱动和引导着人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去生活。
从内容方面看,价值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好坏”意义,包含善恶、美丑、利弊、得失、祸福、荣辱、优劣、贵贱等;世界上凡是可以用“好坏”来加以叙述并含有取舍意味的对象,就是价值;凡是需要加以“好坏”判断的,就属于价值问题。因此“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人的“好坏观”,即人们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为好、怎样为坏,以及自己向往什么、追求什么、舍弃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等等的观念、思想、态度的总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系列这样的判断、观念、断定,正是这些判断、观念、断定,才使得人们能够做出选择,能够生活下去。而理想、信念、信仰则居于人格的高层面,它们决定着人格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人格的其他素质(道德品质、认知、意志、情感等)的性质和发展程度。科学的理想、信念、信仰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从形式方面看,构成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观念、精神形式,主要是指人们头脑中的理想、信念、信仰系统。价值观不同于知识、理论和科学系统,它主要不是表明人们“知道什么,懂得什么、会做什么”,而是表明人们究竟“相信什么,想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是人们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的内心定位、定向系统。一般说来,“知道什么”还不等于“就要什么”,所以知识和科学永远不能代替价值观。特别是,越是在知识和经验达不到的地方和时候(人类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而其现有的已知总是有限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就越起作用。通过观察社会上的信仰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它的这种特殊存在和作用。
从来源和基础方面看,任何人的价值观都不是凭空产生和改变的,归根到底它反映了人的社会存在,即生存方式、生活条件和实践经历等特征。价值观的深层基础是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和能力等具体情况,是人的价值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和积淀。因此价值观总是和人的现实状况相联系,不同地位、不同条件、不同经历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在存在着阶级、民族等多元化现实基础的人们之间,价值观也是多元的。理想、信念、信仰问题就是一个价值问题,是人生最高的价值追求。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面向未来的价值追求。
从功能方面看,价值观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评价标准系统。换句话说,人们关于任何价值的理想、信念和信仰一旦形成,就渗入到人们的一切价值活动之中,发挥目标选择、情感激发、评价标准和行为导向的作用,就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用以评量事物之(价值)轻重,权衡得失弃取的“天平”和“尺子”。人们就是用这样的天平和尺子去称量、评判一切人和事物,从而得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对此,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价值导向与人们多样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人们的多样化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和调节,树立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先进价值观。
总之,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价值观人人会有,处处会有;不但个人有,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更要有;不但在眼前一件件具体事情上反映出来,更在人生事业、社会发展大方向大决策上显示出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它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社会大系统的“软件”,甚至是“软件的软件”;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价值观则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二、 坚定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的根本问题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人生命脉和政治灵魂。理想信念信仰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决定着人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作风行动,关系着党员和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关系着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关系着党的执政能力。形象地说,理想信念信仰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信仰,或理想信念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句话,理想信念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理想信念信仰的坚定,是根本的坚定。理想信念信仰的动摇,则是根本的动摇。
(一) 坚定理想信念信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罢,其存在和发展总需要一个根本的支撑。支撑个人和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是什么呢?那就是理想信念信仰。理想信念信仰是政党或个人前进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坚定而正确的理想信念信仰就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指引着中国人的前进方向,支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信仰,就等于没有了主心骨,没有了对事业和生活的执着追求、奋斗进取的精神动力,只有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树立高尚信仰,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增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信心与决心,在各种思想观念的交锋碰撞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会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才会有远大的目标与奋斗方向,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献身精神。共产主义理想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合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有了奋斗的力量与精神。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灵魂,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先进、最为科学的信仰,只有准确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才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有利于不断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对推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碰撞,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共产党人只有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二)坚定理想信念信仰是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执着的信仰,就好比人生的一盏指路明灯,有了它,我们就能定好位置,找准方向,不断前行;有了它,不管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莺歌燕舞的和平时期,都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知道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知道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对一个共产党人来说,有了坚定而正确的理想信念信仰,就等于有了坚强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有了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无论求索的道路如何漫长、艰苦、曲折,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信仰引航,就能把握正确方向,牢记历史使命,排除千难万险,铸就美好未来,迎来人生和革命事业的辉煌。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②④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第11、11页。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年代,在物质条件极为弱势的环境中,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生死考验面前威武不屈、英勇无畏,战胜了靠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800万国民党军队,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执着信仰矢志不移。在举步维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物质基础极端薄弱的条件下,许多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奠定了现代国民经济基础,也是因为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执着信仰的激励。在阔步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在于我们共产党人,有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与执着信仰。实践证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③参见陈联记:《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共产党员》 , 2014年第1期。坚定的理想信念信仰,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
(三)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拒腐防变的锐利武器。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崇高的信仰和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④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第11、11页。换言之,共产党人要经受住各种考验,抵挡住各种冲击和诱惑,历经艰难曲折乃至生死考验,就必须具有坚定而正确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会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判断力,才会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住大风大浪的冲击和“糖衣炮弹”的攻击,拒腐防变;如果背弃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政治信念淡薄、政治嗅觉迟钝、政治立场动摇,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精神支柱,就会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甚至腐败变质。无数革命先驱,为理想信念而抛头颅、洒热血,铸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李大钊面对绞刑架,发出了“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豪迈誓言。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就了千古绝唱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有了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前仆后继、舍生取义,就能抗住诱惑、保持廉洁;如果背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面临生死考验,则可能贪生怕死,背叛党和人民;面对改革开放的考验,则可能滥用权力,腐败变质。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经不起考验,蜕化变质,跌入腐败泥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人丧失了理想信念。大量事实说明,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也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背叛,是最可怕的背叛。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和行动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严密堤坝,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挑战,做到无私奉献,清正廉洁,拒腐蚀、永不沾。
(四)坚定理想信念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一个人如果没了理想信念,那么他就是一尊灵魂的躯壳。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坚定前行的指路明灯,她就像一个航标,一座光芒万丈的灯塔。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使命,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指路明灯和力量源泉。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然更需要有一种精神。而理想信念则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②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理想信念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③参见朱彦姝:《共产党人的信仰自信——学习习近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理论学习》, 2014年第10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回顾其90多年的辉煌历程与成就,就是一个由先进文化催生政党精神,政党精神支撑先进政党,不断使党的事业得到全面推进的过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培育成的种种伟大精神,都展示出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强大的人格魅力,对推动党的伟大事业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一句话,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要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前景是美好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要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更需要全体人民始终胸怀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与信念,更需要每一名共产党员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作为立身之本,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把自己的信念同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三、 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面临的挑战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自身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形势的变化,当今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由此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冲击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当今世界,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文化意识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新态势,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纷纷登场,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精神力量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高效的网络信息使人类的一切交往变得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加速了西方腐朽思想与强势文化对我国的侵蚀与渗透,一些错误的、落后的、不健康的甚至是腐朽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现象也大量渗入中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甚至给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渠道。西方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利用他们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取得的突出优势及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等各种现代传播形态,为其意识形态渗透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同时利用人们渴望了解和欣赏外来文化的心理,冠冕堂皇地、大量地、巧妙地宣扬推行西方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价值观念,鼓吹私有化和西式民主,诋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歪曲和丑化社会主义建设的永恒课题——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的实现之路,致使一些共产党员丧失了应有的政治警惕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感到迷茫和疑惑,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产生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悲观、动摇、怀疑和困惑,甚至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这对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造成很大的影响与冲击。
(二)国内环境的重大发展影响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多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和碰撞,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变化不仅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影响着当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取向。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为我们带来了富裕的物质生活,中国人民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甚至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发展精神文化。由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改革开放也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就像打开一扇窗户,能看见外面世界的美丽,同时也有苍蝇蚊子会飞进来。改革开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或者说是,开放了,很多问题就被引进到国内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便是腐败现象。腐败现象对于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一个相当严重问题。市场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市场竞争激活了企业内部活力,市场调动了一切经济因素,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越做越强,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但另一方面,多样化的个体利益需求与实现共同理想的集体利益需求相背离,表现为缺乏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责任感弱化等,一些共产党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不起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冲击,发生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蜕变。一些共产党人甚至背弃自己固有的理想信念,转而寻求一种更为现实的、世俗化的信条并最终导致理想信念的“异化”。一些党员甚至以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引领一切,唯利是图、物质至上、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为实现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把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转变为对金钱的追求,“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为实现自己的某个利益,不择手段、以权谋私,以至于冲破了道德底线,触犯了法律。
(三)党自身建设的不足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形成挑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30多年,也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巨大进步的30多年。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作为党的建设基础工程的党员队伍在不断壮大,党员数量在日益增加,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已达8779.3万名。党员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党员的分布渐趋合理,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但党员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全面保证党员质量的提高。过去大多数党员是久经革命的考验,政治立场坚定,党性强,而现在近74%的党员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大多数党员文化程度虽高,但相对来讲所经受的实践锻炼和党性锻炼不够,经受严峻环境下的风险考验和困难挑战也不多,很容易受到其成长时期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淡化甚至发生动摇。同时,一些党员忽视理论学习,尤其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群众工作的锻炼,缺乏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有的只是把理想信念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有的一切“向钱看”,甚至贪污腐败;有的崇尚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提出要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有的在政治上浑浑噩噩,甚至丑化和背叛共产党等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这一科学理论作指导,我们才能正确把握客观发展规律,透过现象以观本质,使我们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被假象迷惑,能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大胆开拓。一些共产党人之所以没有很好地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武器,没有了科学理论的武装,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和方向,不能分清是非,无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甚至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就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坚信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四、新时期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基本路径
坚定理想信念,是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灵魂工程,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有理想信念引领方有灵魂,有崇高精神追求方成气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要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坚守崇高的精神追求,努力做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表率。
(一)夯实理论基础。理想信念的确立,建立在对科学理论准确认知和深刻理解基础上。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①《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2页。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①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坚定理想信念,关键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必备条件,也是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的第一途径和基本方法。学习就像是一面镜子,可时刻照着我们的真、善、美!时刻照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激励我们向前进!把学习理论作为镜子,最重要的是看是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必须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并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坚守精神追求。共产党人要想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153、11页。“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153、11页。要“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153、11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重要论述,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更应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作为一种传承、一种坚守,化作一种自觉行动,按照党章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净化、自我提升,加强政治修养,恪守组织原则,坚持组织制度,严守组织纪律,认真履职尽责,做到始终一心为党,永不懈怠。在实际工作中,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以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促进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对待一些细节小事上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抵御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好表率。
(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是加强党性修养的第一课,也是第一要务。或者说,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在加强党性修养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是一个永恒的任务,也是常讲常新的课题。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1095页。“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1095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年版,第176页。。理想信念始终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争先,释放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应有作用。理想信念是为人之本,共产党员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每一名党员要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关键点,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根本点,把树立良好作风作为落脚点,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党员,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为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奋斗不止。这是共产党人人格的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严格要求。
(四)锻造优良品格。优良品格是共产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是对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维系共产党员优良品格的生命线。它决定着一个党员和党的干部生命的“含金量”,决定着其奋斗目标的高度和生活的亮度。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如此伟大、波澜壮阔的火热生活,无时不在锻造着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但同时,社会的发展也是波浪式前进的,有风有雨,有曲折有险恶,甚至在局部地区还可能出现严峻的政治经济局面。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只有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人民群众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好风气,从中汲取道德营养,不断锻造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优良品格,才能使自己高尚和纯洁起来。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①《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9页“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③《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95、396页。“要切实执行组织纪律,不能搞特殊、有例外。”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95、396页。“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年版,第175页。理想信念和党性锻炼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共产党员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境界,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加强了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提高了,党性增强了,就有了立身之本,补足了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就能经受住各种考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要通过学习、实践、思考,升华思想境界来锻造优良品格,做到信念崇高,品格优良,不图名不图利,不思索取,甘于奉献,清正廉洁,淡泊人生,使自己真正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不移地坚持真理,献身事业。
(五)守住人生底线。所谓人生底线,说到底就是人格操守。人格即人之名格,要求做人要方方正正,行有所遵,言有所本,按照既定的规矩,恪守一定的尺度分寸。为此,古人对名节珍而重之,视之为人之命、木之本、水之源,劝谕世人“不重币而富,不轻冕而贵”。也就说一个人要有所敬畏,在自己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甚至比生命还重要。守住人生底线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最起码的要求。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1页。这“三严三实”是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谆谆告诫,是对全体党员开列的行为底线和精神的“防火墙”。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底线”都是不能去碰的。守住人生的底线,既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又是至高无上的人格本色,需要一辈子践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立身以德为本,从政以民为基,干事以党为重,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不仅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身边群众,引领社会风气。敬畏底线、守住底线,使我们在人生的远足中一路平安。
(六)自觉为民服务。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要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切实做到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对工作极端负责,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6页。“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6页。1957年,他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又一次申明:“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⑦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求是》,2012年第15期。理想信念是鼓舞和鼓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当今社会,每一名党员都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理想信念既是一种精神现象,也表现为一贯的实践行为。⑧参见于向东:《坚定理想信念与践行群众路线》,《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公仆意识,强化群众观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责任编辑:凌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