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男孩刘阳: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2016-08-04杨梅
杨梅
刘阳1981年出生于北京,从小就对老北京的历史有着浓厚兴趣。12岁那年暑假,刘阳打算去颐和园逛逛,结果一不留神坐错了公交车,阴差阳错地到了圆明园。在此之前,他对圆明园的全部印象就是教科书上那张标志性的大水法的图片,可现实是,刘阳只看到了一堆光秃秃的大石头。正在扫兴之际,他无意中又走进了旁边的展览馆,展馆中介绍的圆明园先前的盛况让他震惊了:美轮美奂的中式园林、风格迥异的建筑造型、惊心动魄的历史,这些与现实中的圆明园简直不啻天渊之别。众所周知,圆明园被大火付之一炬是中国人的耻辱,但那恢弘的建筑和背后绵长的历史却鲜有人提及,而眼前呈现的辉煌场景让刘阳魂不守舍、叹为观止。从此,这个著名的昔日皇家园林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梦。
怀着对圆明园的浓厚兴趣,刘阳每个月都会骑着自行车,对照地图在实地转悠。而且,还如饥似渴地从图书馆搜罗各种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读得津津有味。刘阳看书非常用心,书中提到的任何蛛丝马迹他都不会轻易放过。有时书中会提到某些散落文物的去处,他就按图索骥走街串巷,四处寻访。2004年,经知名学者推荐,刘阳进入圆明园遗址公园管理处工作。收入不高,但刘阳觉得非常幸运。
2006年春天,刘阳偶然经过西单横二条大秤钩胡同的一个四合院。他不经意地一瞥,与门内的一对石鱼打了个照面。他当时只觉得它是个老物件儿,直到年底,他在整理资料时看到一个法国传教士上世纪20年代拍摄的两张老照片,照片里是圆明园大水法,上面似曾相识的石鱼让他想起了春天里的“惊鸿一瞥”,它们有没有可能就是同一对呢?”后业经过反复对比,最终确认这对石鱼就是老照片中的石鱼。这个发现让他震惊不已。最终,石鱼成了圆明园展览馆的馆镇之宝。
石鱼的回归让刘阳意识到老照片作为史料的重要性。对于流失海外、无史可查的文物,刘阳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积蓄,利用每年10天的年假赴海外寻访。流失在海外的圆明园文物中以法国最多,为此,刘阳跟妻子商量,将蜜月之旅选在了法国巴黎。“结果一到巴黎,他就直奔博物馆、图书馆,这哪是他陪我度蜜月,分明是我陪他考古。”說起蜜月之旅,妻子依旧“耿耿于怀”,但脸上流露的却是理解与自豪。
到目前为止,刘阳已出版了《谁收藏了圆明园》《五朝皇帝与圆明园》《万园之园》。刘阳的书里每件文物都有历史照片、最新照片以及详细的文物流散过程,内容之详实令人动容,引起了收藏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从与圆明园结缘,踏上寻访散落的文物之路至今已20多年,刘阳说:“圆明园曾经是一幅华丽至极的画卷,如今已被历史的沧桑撕碎。我想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寻回那幅美丽的画卷。我要努力攒钱,继续流散文物寻觅之路。”
(水观音摘自《风流一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