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利用省编“学习资源包”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

2016-08-04吕建明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农村小学应用研究

吕建明

摘 要: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同时编制了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包”光盘资源供全省小学生使用。为充分发挥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包”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作用,笔者围绕省编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包”光盘的内容及其特点的分析、省编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包”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农村小学利用省编“学习资源包”有效组织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高效教学模式的建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效。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习资源包;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38-03

一、研究的背景

1.机遇与挑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支撑,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创造了条件。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序言》中提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针对基础教育工作,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具体地提出了“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发展要求。

2.条件的创设

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开发了一个集主题学习、资源分享、在线互动、多元评价为一体的浙江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为全省信息技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便利。

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还以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为蓝本,荟集众多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编制了“学习资源包”,为学生提供了内容直观形象、富有趣味性的信息技术学习资源。

3.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少对“学习资源包”的内容及辅助性学习功能的了解与应用研究,许多学校对“学习资源包”的推广使用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只知道学生每人每学期都有一个“学习资源包”光盘,而不了解“学习资源包”中所存储的丰富、有趣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学生也很少有人利用“学习资源包”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辅助性学习,往往把发到手的“学习资源包”光盘当玩具玩耍。“学习资源包”的辅助性学习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4.课题的确立

基于上述背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促进“学习资源包”在农村小学的有效推广与应用,笔者开展了利用“学习资源包”辅助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的开展

1.“学习资源包”内容及特点分析研究

了解“学习资源包”的具体内容,是开展利用“学习资源包”有效组织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研究的前提。为此,笔者对为三至六年级学生配备的“学习资源包”光盘的总体结构及具体内容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得出“学习资源包”光盘具有如下几方面优点:

(1)“学习资源包”光盘内容以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本为基础,涵盖了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的所有内容(三年级上册有待进一步完善),具有电子课本的功能。学生拥有一张“学习资源包”光盘,就等于拥有了一本“信息技术”课本,学生可随时用电脑打开“学习资源包”学习相关内容。

(2)“学习资源包”光盘中的文件可以“复制”。利用“学习资源包”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将“学习资源包”中的文件复制到计算机教室的学生机的硬盘上保存。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可以直接打开学生机硬盘中的“学习资源包”学习,免去学生上课带光盘的麻烦。

(3) 在“学习资源包”中,针对每一课的每一节学习内容的标题旁边都附有“转动四叶轮”和“跳动的小球”两种动画链接。

点击“转动的四叶轮”动画链接,“学习资源包”中马上会呈现出一段“小朋友”与“小博士”之间以“问答式”呈现的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一学”微课视频,这一微课视频对本节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如:四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与网络》的第二节内容“计算机网络”,点击“学一学”微课视频,视频中的“小博士”就开始详细地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怎样访问因特网?计算机怎样与因特网连接”等知识。

点击“跳动的小球”动画链接,“学习资源包”中马上会呈现一段与本节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由“小博士”介绍相关的“拓展性知识”的微课视频。如点击前面所述的“计算机网络”这个标题右边的“跳动的小球”动画,“学习资源包”中马上会呈现出一段由“小博士”介绍“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历史、特点、连接方式、作用”等“拓展类知识”的微课视频。

“学习资源包”中提供的知识性动画视频微课,等于为学生请了一位“百讲不厌”的好老师,既能增加学习知识过程中的趣味性,又有利于学生反复学习,直至掌握该知识点。

(4)在“学习资源包”中,针对每一课后面的“练习”部分,“学习资源包”都配备了具有“人机互动”功能的应用性练习。

如在《生活与网络》这一课的练习环节,“学习资源包”设计了“课本练习”与“练一练”两道练习。其中的“练一练”的第1题是一道选择题,让学生从四个备选选项中选择不能通过网络实现的行为。如果学生选择了错误的选项,“学习资源包”会提醒学生“再想一想”,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选项,“学习资源包”马上回发出“你真了不起!”的激励性表扬评价。

这样的练习方式,既能让学生及时发现练习的错误,还能使学生的练习活动变得富有趣味,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2.“学习资源包”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为使“学习资源包”光盘资源的优点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针对信息技术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开展了应用研究工作。

上课前,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认真钻研、分析教材及“学习资源包”的相关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可用学习资源等,编写“导学案”,在省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发布这一课的“主题学习”导学资料,供学生学习使用。在“主题学习”设计中,教师可以使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有序地引导学生自学“学习资源包”上的微课资源,并完成相关的练习。如:在五年级下册第7课《认识动画》一课教学前,教师进行如下的“主题学习”导学设计:

任务描述:

(1)了解什么是GIF动画,学会从相关网站下载GIF动画;

(2)了解动画制作软件Ulead GIF Animator知道“帧”和“对象”的概念,并能区分它们;

(3)学会在PPT中插入GIF动画。

任务指南:

(1)打开“学习资源包”中“一、欣赏GIF动画”标题前的“学一学”微课,认识GIF动画,学习从因特网上下载gif动画的方法。

(2)打开“学习资源包”中“二、插入GIF动画”标题前的“学一学”微课,了解在PPT作品中插入GIF动画以及播放GIF动画的方法。

(3)打开“学习资源包”中“三、GIF动画的奥秘”标题前的“学一学”微课,了解GIF动画“会动”的原因,认识GIF动画制作软件Ulead GIF Animator的打开方法及软件的界面结构,掌握“帧”和“对象”的概念,并在打开的GIF动画界面中找出“帧”和“对象”的位置,并数出它们的数量。

4.依次完成“学习资源包”中两处“练一练”中的练习

上课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账号登录省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通过“主题学习”中的“任务描述”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任务指南”了解借助“学习资源包”学习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的方法与步骤,并按照“任务指南”的提示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等全部学生按步骤学完“学习资源包”上的相关内容后,课堂教学进入到以学习成果汇报展示及疑难问题的讨论探究为主要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阶段,努力使全班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互动交流完成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如:在《认识动画》这一课的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我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班同学进行“从互联网下载GIF动画”、“把GIF动画插入PPT文件”、“用Ulead GIF Animator软件打开GIF动画,介绍软件的相关界面并确认软件中的‘帧与‘对象”等操作技能的展示与评价交流,通过展示与评价交流活动的开展,使展示者与评价交流者对交流的内容把握得更加到位。对于少数还没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利用“学习资源包”再次进行重复性的学习,直至最后掌握为止。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然而,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回生现象非常严重,经常会发生“学了就忘”的现象。对于某些知识点,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觉得已经懂了,但在课后真正用到的时候,又不知所措了。由于在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源包”可以反复地打开学习,因此,我们抓住“学习资源包”的这一特点,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后延伸性应用练习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学习资源包”,做到“遇忘即学”。这样,使学生在“学—用—学—用—”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三、研究的成效

笔者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利用“学习资源包”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资源包”的合理利用,对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效果,研究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1.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学习资源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先听后练”转变为现在的“先学后议再应用”,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的“听讲”变成了主动探究,整个课堂由“讲为中心”转向到“学为中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训练,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他们不仅会主动地利用“学习资源包”学习信息技术,还会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2.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有了显著提高

“学习资源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优化了学生们的学习条件。以前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只能听老师的示范讲解,如果在老师的示范讲解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把相关的知识听懂或听了以后又忘记了,可以重新听讲的机会很少。利用“学习资源包”学习以后,学生们有条件对相关知识点开展重复性学习,直到真正学懂为止。另外,利用“学习资源包”学习,还使学生们有机会通过资源包中的微课听取更有经验、具有更高水平的教师“小博士”的讲解,因而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也就更加的落实。对一年多时间的学习成效进行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们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3.教师形成了用“学习资源包”教学的高效模式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教学研究工作,使信息技术教师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利用“学习资源包”辅助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以“先学后议再应用”为特点的高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其他学科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活动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四、改进的建议

在“学习资源包”的应用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学习资源包”在设计制作方面存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建议制作部门加以完善。如:

(1)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包”目前是光盘版,对教师、学生携带与使用都有一定的不便。如果将“学习资源包”制作成利用账号密码登陆的网络版,使用起来将会更加便利。

(2)三年级上册的“学习资源包”在组织结构方面,虽然其内容与教材对应,按课编写,但在形式上没有像其他各册那样融入电子课本各章节,有待与其他各册统一。

(3)“学习资源包”中少数地方还存在着“学习资源”的内容与“链接图标”不一致的现象,有待改版时调整。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农村小学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