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掀起嘉靖瓷器“卍”字云纹的面纱

2016-08-03李熊熊

收藏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佛教徒民窑万福

李熊熊

明代嘉靖年间,民窑瓷器上曾经突然流行起一种“卍”字云纹。这种云纹的画法并不复杂:其主体由四朵小云组成,小云的头部聚在一起,而它们的躯体对称地向四个方向展开,并在腰部统一地向左转折,从而巧妙地构成一个类似佛教“卍”字形的符号。嘉靖年间的瓷器工匠为什么偏爱这种“卍”字云纹?它的寓意与佛教信仰有关吗?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我们知道,嘉靖皇帝崇尚道教是出名的。在嘉靖帝之前和之后的明代诸帝,或者尊崇佛教,或者佛道并重,唯有他的宗教政策是极端的崇道抑佛。嘉靖帝对佛教的憎恶,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据《万历野获编·补遗》卷四“废佛氏”记载:

“本朝嘉靖十五年,上既敕废禁中大善佛殿,建太后宫矣。礼部尚书夏言,以殿中有佛像及佛骨、佛头、佛牙等,乃建议请敕有司,俱瘗之中野,以杜愚冥之惑。上曰:‘今虽埋之,岂无窃发以惑民者?可议所以永除之。于是言复议投之火。上从之。凡毁金银佛像一百六十九座,金银函贮佛头、牙等一万三千余斤,燔之通衢。”

这段记载讲的是:明代皇宫里的大善佛殿,原来是专门供奉皇家佛像与佛骨舍利的地方。某天,嘉靖帝决定要将这处佛殿改建成太后宫。那么,殿内的佛像、舍利怎么处理好呢?主管此类事务的礼部尚书夏言建议:派人把佛像、舍利运到野外找个地方掩埋。嘉靖认为不合适,说:你今天埋掉,就不会有人偷偷地发掘出来惑乱民心?要想办法永久性地毁灭这些东西。于是夏言又建议用火焚烧。嘉靖同意这个办法。就这样,大善佛殿的金银佛像一百六十九座,用金银函贮藏的佛头、佛牙等一万三千余斤,被搬到大街上一把火烧了。佛骨舍利在佛教徒心目中是多么神圣之物!嘉靖却如此毁之。

嘉靖好道教有他个人兴趣的偶然因素,但作为皇帝他一言九鼎,从此全国道教鸡犬升天,而佛教则跌入了无底深渊。遭到沉重打击的佛教徒自然不会甘心沉沦,他们必然要想出种种法子来宣示自己信仰的存在,争取民心,哪怕冒点与当朝皇帝抗争的风险也在所不惜。在这样的背景下,瓷器上出现“卍”字云纹,其实是佛教信徒对嘉靖皇帝崇道抑佛宗教政策的无声抗议!

“卍”字在佛教中是吉祥的符号,也是释迦牟尼佛著名的八十种好相(特征)之一。很久以来,佛教徒就常常用这个符号来表示佛教信仰。图1即明早期民窑瓷器上的“卍”字纹样。不过嘉靖瓷器上出现的“卍”字云纹却非同一般,其特殊性在于它有着两种解释的可能:在佛教徒心目中,它就是“卍”字;而如果有官方追究,它又可以解释成是一种云纹。这种两可的解释,在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淫威下,是一种常见的避祸策略。

虽然将“卍”字符号画成云纹模样是一种策略,但在佛教理论上还是有依据的。佛教的“卍”字符号是从印度传来中国的,它的意译名称叫作“吉祥海云相”,意即呈现在大海与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后来人们用线条画“卍”字,是一种简明化的做法。因此,嘉靖瓷画将“卍”画成云相,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更符合其本来面目。有些嘉靖瓷器碗壁上画的“卍”字云纹,下面还画些海水烘托,正是要强调它的“吉祥海云相”(图2)。

从纹样变迁演化的角度看,嘉靖“卍”字云纹是有所本的,那就是从弘治年间流行的“景星庆云”纹(图3、图4)中获得灵感。“景星庆云”是中国古代表示祥瑞的一种天象,典出《汉书·天文志》。“景星”是指天上出现了大而亮的星;“庆云”是指天上出现了五色祥瑞之云。明代前期诸帝常以天象出现“景星庆云”来证明自己治国的英明。弘治时期,瓷器上出现大量的“景星庆云”纹,是所谓“弘治中兴”留下的印记。

在弘治的“景星庆云”纹里,“庆云”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嘉靖瓷画工匠的创新,是将弘治“景星庆云”纹里的“庆云”单独提出来,固定成“卍”字形云纹。

为了防备官方追究“卍”字云纹的佛教意味,谨慎的工匠会故意在部分“卍”字云纹的小云朵之间添上四个小圆点(图5-图9),其代表的意思正是“景星”。这样一来,需要时就可以把整幅图解释成“景星庆云”了。

嘉靖皇帝虽然竭力推崇道教,但社会上佛教信徒要远远多于道教信徒。佛教受到的压制越大,它有机会爆发时产生的能量也越大。当象征佛教信仰的“卍”字云纹在民窑瓷器上面世之后,它流行之速、传播之广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崇道的嘉靖朝,瓷器上“卍”字云纹为什么特别多的原因所在。

嘉靖佛教徒除了发明两可解释的“卍”字云纹来宣示自己的佛教信仰,还在底款上做了更隐蔽的文章,那就是大量使用“万福攸同”款和“大明年造”款。

“万福攸同”(图5-图8)是嘉靖朝开始出现的民窑款,很可能就是与“卍”字云纹同时创意出来的新款识。“卍”字符号从印度传来中国之初,其读音是不确定的。唐代武则天把它的读音定为“万”,并一直沿用了下来。“万福攸同”的“万”,与“卍”同音,结合主体图案“卍”形云纹,“万福攸同”在佛教徒心目中其实是通假的“福攸同”。瓷器上如果直接用“福攸同”作款,违上的意图太明显,而用“万福攸同”则很巧妙,因为这原本是《诗经》中的一句诗。《诗·小雅·蓼萧》云:“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革冲冲。和鸾,万福攸同。”这里的“万福攸同”作何解呢?据朱熹《诗集传》注:“攸,所;同,聚也。”故“万福攸同”是“万福所聚”的意思。瓷器外底的“万福攸同”款识,转一下也就是在说“福所聚”了,与内底的“卍”字云纹相配,真是十分契合!

“大明年造”款(图9-图12)显然是“大明某某年造”的省略式年号款。这种年号款在嘉靖之前也曾经出现过,但数量不多,其原因往往是落款的地方太局促而进行的省略。嘉靖朝在“卍”字云纹瓷器上大量使用“大明年造”款,则是另有用意。很可能是因为对嘉靖皇帝不满而故意在落款中省略“嘉靖”两字。民窑器上用当朝的年号款,有对当朝皇帝认可的意味;而用省略式年号款,则隐含着对当朝皇帝不恭、抗拒的意思。

民窑青花纹样的画法通常比较草率,但嘉靖“卍”字云纹及其落款似乎是格外的草率。所以如此,仍少不了有故意的因素在里面。“卍”字云纹的草率含有恐惧的成份,怕画得太像“卍”字符号,受到官府的追究,于是有些就画成了如图13这等变态的模样。而款识的草率则含有不满的成份。比如将“大明年造”的底款故意写得很潦草(图10),甚至在行的次序上故意反写(图14),这应该是宣泄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

嘉靖之后,隆庆、万历的皇帝又重新尊崇佛教,佛教徒表达信仰的方式不再有扭曲的必要。于是“卍”字云纹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地淡出了瓷画的舞台。

(责编:辛友)

猜你喜欢

佛教徒民窑万福
水调歌头· 张家界万福温泉
共处与辩诤:一部15世纪藏文传记所描述的佛教徒与非佛教徒“他者”的对话①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章昊摄影作品欣赏
古代丝绸之路行旅佛教徒的新闻传播活动
开放包容聚万福 创业创新谱新篇——访连云港市灌云县委书记左军
赵朴初论佛教徒的公民意识
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
论中古时期中国佛教徒的焚身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