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质亚健康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6-08-03刘霜银谭成香王蓓蕾
杨 娇 丰 芬 杨 梅 刘霜银 谭成香 王蓓蕾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阳虚质亚健康的临床研究进展
杨娇1丰芬2*杨梅2刘霜银2谭成香2王蓓蕾2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四川成都6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阳虚质亚健康在亚健康中所占比例较大,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笔者对近年来阳虚质亚健康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阳虚质;亚健康;临床
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近年来亚健康状态人数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亚健康正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大量研究显示阳虚在亚健康偏颇体质中所占比例较高[2-3],与心衰、IgA肾病、不孕等多种疾病相关[4-6]。因此,积极探索阳虚质亚健康的有效治疗方法已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阳虚质亚健康的临床研究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1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的方法众多,且临床疗效显著,主要包括膏方、艾灸、针刺、穴位敷贴、推拿、中成药等。
1.1膏方膏方是中国传统的八大剂型之一。颜德馨教授指出膏方之制订,首当重视辨证论治,以“衡”为期,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目前临床上运用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状态其特点如下:①用药特点:主要运用温阳药如附子[7-10]、肉桂[8]、干姜[9];补肾药如菟丝子[7-9]、鹿角胶[7-9]、山茱萸[8-9]、熟地黄[8-9];补气健脾药如黄芪、白术、茯苓、党参[7-10];养血和血药如当归[9-10]。②给药时间:多选在早晨空腹时服用[7、8、10]且需规律服用1~3月[7-10],聂晨[8]所观察的冬令补肾膏则更强调其需在冬令开始一个月服用。③疗效:有效率为76.32%~82.76%[8,10],如聂晨等[8]以冬令补肾膏治疗29例病人,其有效率为82.76%,巴元明等[10]以维肾素膏治疗70例患者,有效率为76.32%。
1.2针刺针刺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且手法众多,关于阳虚质亚健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烧山火、立极针法、针刺壮医脐环穴等。
《金针赋》[11]提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除寒之有准”。此法为针刺补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手法使阳气入内,可使患者出现温热感。李雪等[12]选取百会、内关、关元、足三里、太溪、脾俞、肾俞。于每周一、三、五在足三里行烧山火。每周二、四、六在肾俞行烧山火。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相同),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9.28%。杨丽洁等[13]也在足三里行烧山火针法治疗30例脾肾阳虚患者,有效率为96.67%。
立极针法不强调酸、麻、胀、痛等针感,重视温养中州及温补相火。主要取穴为支沟、太白。刘新蕊[14]等采用立极针法,于巳时治疗。取针时先取双侧支沟,留太白5分钟后取针。对照组取脾俞、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5周后,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8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半数以上患者可出现手足暖,腰暖等,足见其确实可温补阳气,缓解疲劳。考虑其原因可能为疗程太短,在数据上暂时无法反映。
中医认为肚脐( 神阙穴) 为真元汇聚之处,通过针刺脐周穴位可调整脏腑阴阳。壮医脐环穴[15]将脐窝的外侧缘旁0.5寸的圆环上的穴位称脐内穴环。以脐中央(神阙穴)为中心,分别在12时、1.5时、3时、4.5时、6时、7.5时、9时、10.5时等8个点上取穴,称脐内环八穴。李美康等[16]以脐为中心,向外呈100°角放射状平刺脐内八环穴,进针深度约为0.8寸,留针30min。1月后,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8% 。
1.3艾灸灸法借助艾叶燃烧时产生的温热效应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防病保健等作用。《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对于阳虚质亚健康,其主要灸的部位为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二线,因督脉为诸阳经之会,膀胱经第一线多为背腧穴所在,灸之更有助于补益阳气,调和脏腑。阳虚质亚健康艾灸治疗方法及疗效相关文献总结见表1。
表1 阳虚质亚健康艾灸治疗方法及疗效
火龙灸的方法主要为在督脉和腰部铺上中药浸泡好的纱布和4~6 层的温湿治疗巾后喷洒95%酒精并点然,10~20s 后扑灭火龙,反复操作 3~5 次。此方法可借助酒精燃烧的火热之性及督脉为诸阳之会的特点达到温补阳气的作用,有效率可达86.7%~88.9%[17-18]。赵俐黎[17]对照火龙灸与普通艾灸,总有效率分别为88.9% 、62.2%;彭平[18]采用火龙灸配合健康宣教治疗30例女性阳虚患者,对照组仅给予健康宣教,结果两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扶阳灸操作上除了包括火龙灸的方法外,还需在点火前铺上由扶阳药酒(主要成分为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川乌、川芎)制作的药膜。取巾后需在背腰部涂上扶阳药酒。其综合了火龙灸与扶阳药酒的双重作用,因此疗效显著。聂斌等[19]对比扶阳火艾灸、单纯火疗及中药的疗效,结果显示,扶阳组优于火疗组和中药组。石娇[20]用扶阳灸治疗30例脾肾阳虚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0%。
通督温阳灸法,亦称“铺灸”“长蛇灸”“督灸”,施灸部位以督脉为中心,辐射至夹脊穴及膀胱经第一线。其操作主要是在大椎到腰俞铺上督灸粉(主要为温阳、补气、行气药)、桑皮纸及姜泥,并置艾柱点然,共灸3壮。治疗时间主要在上午。王进东等[21]比较通督温阳灸与金匮肾气丸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PF、BP、GH、VT、MH、FS-14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丰芬等[22]采用改良后的长蛇灸治疗57 例患者,将药粉用姜泥和蒜泥调和后敷于患者督脉及膀胱经,并用艾灸盒放于患者背部,有效率为84.21%。其方法较传统的铺灸简便,且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
陈日新认为:用艾灸热刺激敏化态腧穴可使患者产生一个或多个非局部和(或)非表面的热感(透热、扩热、传热等),甚至非热感(酸、胀、压、重、痛、麻等),而其它非相关腧穴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这种艾灸热敏化腧穴的方法称为热敏灸[23]。与传统灸法只要求局部温热感不同,热敏灸强调,灸之要,仍然遵循“气至而有效”的针刺疗法古训[24]。庞勇等[25]采用热敏灸,在五脏背俞穴、胃俞、关元俞;百会、大椎、命门、关元、足三里等穴3cm为半径的范围内,寻找热敏点并持续施灸数分钟至45分钟。对照组予以雀啄灸(穴位同上)。结果显示,两组均改善亚健康人群的阳虚体质状况,但前者优于后者。
1.4穴位敷贴穴位敷贴作为一种传统疗法,疗效显著,一方面因其能凭借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使其通过经络运行全身,调节五脏六腑;另一个方面在于其较为简便且避免了口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穴位敷贴的发展和进步。
在应用穴位敷贴干预阳虚质亚健康状态中其有三大特点:①敷贴时间:主要选择在三伏天[26-27],因三伏为全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间,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②所选中药:大多为温阳、散寒、行气之药且多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以白芥子、细辛、甘遂、附子、生姜为主)[26-27]。③选穴:以膀胱经穴和督脉穴为主,如肾俞、命门等[26-27]。李伟男等[26]在命门、肾俞、复溜贴上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治疗38例肾阳虚患者,其主要中药成分为附片、肉桂、细辛、生姜,有效率为86.84%。庞勇[27]交替贴①大椎、肺俞、志室;②风门、膏肓、脾俞;③大杼、心俞、肾俞3组穴位。主要选择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等中药。结果其阳虚体质积分、CMI总分均有所下降,且优于使用蒲黄的对照组。
1.5推拿推拿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及特定部位,来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如《内经》曰:“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吴兴全等[28]通过点压腧穴(脾俞、肾俞、肺俞、足三里、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膻中),并在督脉及膀胱经使用滚法、掌跟揉、捏提法等治疗3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
1.6中成药王光辉等[29]采用强身益体胶囊(主要成分为黄芪、人参、当归、阿胶等)治疗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振源胶囊,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46.81%。
2小结
亚健康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学者Berkman[30]提出的。中医学并无“亚健康”的病名,但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却是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金匮要略》对中也提到“上工治未病,何也?…当先实脾”。中医治疗亚健康疗效显著,且方法众多,但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献来看,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方面:①现有的文献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研究方法上缺乏远期随访及盲法,因此证据等级不高,缺乏说服力。亚健康阳虚的治疗方法大多操作简单,疗程相对较短,完全有条件组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②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多数只选取受试者的主观看法,只有少数文献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26]。虽然目前亚健康尚缺乏公认有效的客观评价指标,但在其设定上也应该尽可能选相对客观的指标如VAS、或大多数研究公认的阳性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以尽可能准确客观的评判疗效。③就目前发表的文献来看,阳虚质亚健康的受试人群基线水平比较宽泛,但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的受试者其阳虚症状的表现及轻重有所差异,故而治疗效果也不同,因此建议这些研究在疗效评价时应根据患者的基线水平分层进行统计,或开展专门针对老年人、青年人、南方人、北方人、男性、女性等的研究,以最终了解不同人群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④临床实践中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的方法众多,除了文献中已提到的外,还包括食疗、浴足、熏蒸、气功等,这些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故也可开展进一步研究。同时从已报道的文献来看,尚缺乏卫生经济学评估、禁忌症、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而帮助制定出对患者切实可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朱嵘.《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2):79-80.
[2]李杰. 中医体质分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阳虚体质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3]黄志坚,李杏,刘彬,等.香港地区1022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2):144-148.
[4]邹旭,潘光明,盛小刚,等.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7):903-908.
[5]陈香美,陈以平,李平,等.101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197-201.
[6]杨明,何燕萍,黄李双,等.不孕症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研究[J].新中医,2010,42(5):55-57.
[7]林淑娴.膏方干预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8]聂晨.冬令补肾膏方干预临床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9]吴颂,马艳波,郑红,等.膏滋干预治疗脾肾阳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19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7):994-995.
[10]巴元明.维肾素膏防治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8:4.
[11]黄龙祥.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
[12]李雪.足三里、肾俞烧山火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13]杨丽洁.足三里烧山火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14]刘新蕊.立极针法治疗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15]黄瑾明,宋宁,黄凯,等.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10-82.
[16]李美康,李婕,曾家耀,等.针刺壮医脐环穴调理阳虚体质的效果分析[J]. 广西医学,2013,35(10):1343-1345.
[17]赵俐黎,王庆波,陈利,等.火龙灸对亚健康阳虚体质的干预效果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4 ):920-922.
[18]彭平,彭鸿, 刘文霞,等.土家医火龙灸调理女性阳虚体质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12(12):33-34.
[19]聂斌,钟旭敏,林湖广,等.扶阳火艾灸对亚健康人群阳虚证调养作用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22-24.
[20]石娇. 扶阳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1]王进东,张春华,胡世平.通督温阳灸法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状态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5,47(2):187-189.
[22]丰芬,阎博华,张晓舒,等.改良长蛇灸治疗阳虚质亚健康患者57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7):55-57.
[23]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4]陈日新,康明非.灸之要,气至而有效[J].中国针灸,2008,28(1):44-46.
[25]庞勇,黄小丽,王晓荷,等.热敏灸疗法调养阳虚质亚健康人群60例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3,31(9):151-152.
[26]李伟男.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干预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7]庞勇,王晓荷,冯卓,等.三伏天天灸调治阳虚质亚健康人群50例[J].四川中医,2013,31(10):140-141.
[28]吴兴全.固本培元手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
[29]王光辉,张新元,何明菊,等.强身益体胶囊干预亚健康状态脾肾阳虚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11-12.
[30] Berkman LF. Maintenance of health prevention of disease a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J]. Vital Health State, 1988, 12(25): 39-55.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研项目:改良长蛇灸干预阳虚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编号:2013-12-YY-20);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改良长蛇灸干预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临床研究(编号:2014-E-030)。
作者简介:杨娇,女,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E-mail:784515597@qq.com 通信作者:丰芬,女,博士,研究方向:针灸治未病,E-mail:fengf01@126.com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64-02
(收稿日期: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