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家施恩得好报,结草衔环千古传

2016-08-02钱文忠

妇女之友 2016年1期
关键词:巨鹿黄雀典故

钱文忠

魏姓,来源也有多种。

第一,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毕万之后。这一支号称魏姓正宗。

第二,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战国时秦昭襄王的国相叫魏冉,本是楚国人,芈姓,后来改姓为魏,他的后人也就姓魏。

第三,外姓改成魏姓。比如说南宋的时候,有个大学者叫魏了翁,本姓高,因为过继的缘故,改姓了魏。

另外,满族、佤族、鄂伦春族、土家族、蒙古族、彝族、回族、朝鲜族等兄弟民族中都有魏姓。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天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早期主要在山西、河南、山东境内发展,也有部分比较早到达湖北、湖南的。

先秦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当中就有魏姓——信陵君魏无忌,可见这个姓兴盛得很早。秦汉时期,很多魏姓子孙位居高官,所以魏姓家族发展得非常快。西汉时,信陵君的后代魏歆担任了巨鹿太守,从此,河北巨鹿就成为魏姓最重要的郡望。魏姓人的家谱,很多都写着“巨鹿魏氏”,表明是从巨鹿迁过来的。与此同时,魏姓也进入了江苏、浙江、甘肃、宁夏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战乱不断,魏姓大举南迁至四川、江西等地。唐末的时候,又有很多人进入了福建、广东一带。宋元时期,魏姓开始大规模南迁,目的地遍及南方各地。

现在魏姓人遍布全国,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姓氏。

“结草”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这个故事有几个版本,未必和《左传》相同,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晋国的大夫魏武子魏犨有个宠妾叫祖姬,他非常宠爱祖姬,据说每次出去打仗的时候,他都要为祖姬向家人交代几句话。一个男人宠爱一个女人很正常,一般的男人出征之前多半会这么说:“万一我回不来,你们好好照顾她。”但魏武子不是,他说的是:“万一我战死了,就让祖姬改嫁,不要耽误她的青春。”这话了不起吧?爱她就不要耽误她。

且慢!这时候魏武子是这么说的,后来他得了重病,临死之前在遗言中又说到了祖姬。家人就说:“知道了,让她早点改嫁嘛,不要耽误她的青春。”结果魏武子怎么说的?“不,让她陪葬。”家里人彻底晕掉了,心想:“你原来不是这么说的啊?这叫办的什么事儿嘛!”幸亏魏武子有一个好儿子魏颗,他认为:“爹这肯定是糊涂了啊,他清醒的时候是舍不得祖姬的。”所以,魏颗就没有让祖姬殉葬,而是让她改嫁了。魏颗这样做实属难得,要知道,在古代,爹交代的话不照办,可是大不孝。

这事还有续集。

后来,有一次魏颗跟秦军交战,碰到了一个叫杜回的名将。两个人对打,魏颗打不过他,就一路后退,而杜回就一路飞奔追来。等魏颗退到一片草地时,他忽然发现,原来步履如飞的杜回突然踉踉跄跄摔了一大跤。

魏颗一看,哎呀,机会来了!回过头去就把杜回抓住了,最终击败了秦军。

交战结束后魏颗就想:这事蹊跷啊!于是回去查看。结果在那片草地里发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这位老人瘦得不成样子,正躲在草丛里给草打结编成草环呢。杜回就是被这些草结绊倒了。魏颗就问:“老人家,你是谁啊?”那个老人说:“公子,我就是祖姬的父亲。你救了我闺女一命,让她改嫁了。我年纪大了,无以为报。我平时特别会结草,今天白天正好看见你和别人打仗,我就把那个杜回给绊住了。”这就是“结草”的典故,教人要感恩,要知恩图报。

“衔环”也是一个典故。东汉时有个人叫杨宝,他九岁时在山上捡了一只受伤的黄雀。杨宝对黄雀特别好,不仅给它治好了伤,还好好饲养着。等黄雀伤好了,他就把它放了。过了几天,杨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黄衣童子手里捧着四只白玉环。那个黄衣童子说:“你当初以为我是一只鸟,其实不是,我是西王母的使者。你救了我,我要报答你,我保你将来的子孙荣华富贵,人品会像我手里这白玉环一样洁白无瑕。”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人果然都官至太尉,而且个个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结草衔环”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前半段故事就跟魏姓有关。

魏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在第44位,人口约570万,约占全国人口0.45%,当然称得上是个大姓。

编辑/天喵

猜你喜欢

巨鹿黄雀典故
巨鹿大紫枣获评地理标志商标
河北巨鹿:智慧烘干技术助力金银花产业提质增效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不听劝告的黄雀
不听劝告的黄雀
由巨鹿婚嫁方言词汇透视巨鹿的婚嫁习俗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小黄雀的改变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黄雀脱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