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创新政治工作需把握的几个关系

2016-08-02崔中源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创新

崔中源

摘 要: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一切工作的出發点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创新是社会各个领域得以发展的要求,其中创新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点。近年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政治工作得以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好几个关系,其中包括继承传统和改进创新、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和改进创新之间的关系等等。本文主要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介绍和阐述,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政治工作;思想政治;企业

任何一个企业的政治工作都离不开创新的元素,因为,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紧密联系。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着优势地位,就需要用创新的精神来推动政治建设工作,将企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要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道路,与时俱进。在保证道路建设科学性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 把握好“地位”和“首位”的关系

纵观各个历史时期,政治问题在社会的发展中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政治工作中所面临的理论问题和时间问题较为突出,政治工作的创新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具体来说,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在政治方面实现创新,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找到创新的切入点。企业的工作要以政治工作为基础原则,可见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所以,找到政治工作创新的实质以及核心是促进创新的动力所在。与此同时,要将于时代发展相背离或者是不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因素剔除,做好政治工作的优化。

另外,企业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要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政治工作始终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其服务性是较为重要的,也是整个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从传统的政治工作中可以看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组织能力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政治工作的效率,造成工作指标的错误。要想实现政治工作的创新,需要将政治工作放到较为明显的位置,明确政治工作的范围,进行合理地应用。

2 把握好“功能”与“效能”的关系

在企业的发展中,追求经济效益其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政治工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做好投入工作,获得最大的产出是企业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有关部门评价企业的重要依据。企业的创新要以政治创新为基础,传统的运行模式如果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对其进行改进,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进行明确,降低政治工作的被动性,实现双向互动。为了保证政治工作的稳定性就要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或者是志愿服务等活动来增强人们的信念和工作热情。可见政治工作的功能效果的最优性。提高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吸引更多群众的参与,才能加强整个社会的创造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会出现工作人员无视政治工作的效益的现象,用较高的投入来换取较低的产出,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现如今,社会不断在加强变革的力度,无论是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政治工作的效益在不断提高。创新的观念和策略不断出现,多元化结构的冲击,促使政治工作的张力不断扩大,员工的思想变化程度也在不断扩大,把握起来较有难度。企业的发展存在着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性,落差会比较大。员工之间会产生思想的困惑。一些政治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在政治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很难接受新鲜的观点,缺乏创新能力,在短时间内出现思想的改变是不现实的。企业的发展缺少健全的制度和体系,政治工作的效益也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把握不准确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形式主义之风盛行,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只是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缺乏对实际效果的认知。

3 把握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说到底是对员工的根本态度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也是落实十七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企业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当前,作为主体的员工无论是成分结构、社会背景,还是兴趣爱好、目标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理论上的不断总结和提炼,形成了系统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思想政治工作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人心,既保证了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又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前所述,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对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4 做好创新与集成的关系

创新与继承,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各自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继承,是保留事物延续其存在的肯定性因素,继承的同时,也包含着放弃,即放弃促使事物走向灭亡的否定性因素。当继承下来的肯定性因素不足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壮大的时候,创新便是必须开掘的不竭动力了。创新是从继承的遗产中没有的“无”中,通过发明,生出“有”来,或者,是从继承的遗产中的“有”中,通过创造,使之“优”化。创新的前提是继承,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任何创新,都是在既有的历史基础之上进行的。创新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过程,某一个特定的即有限的创新之后,紧接着的是在这个特定的、有限的创新基础之上的创新之创新。继承本身不是创新,但是如果没有继承,就不可能创新。创新,是在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趋势上,对于前人或者今人已经经历过的一些过程的跳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创新要以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以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前提。

5 结论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和全过程,使创新观念靠科学发展观更新,创新视野靠科学发展观拓展,创新思路靠科学发展观理清,创新难题靠科学发展观解决,创新能力靠科学发展观提高,使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正杰.新时期政治工作要把保持部队不变质放在首位[J].武警学院学报.2000(01)

[2]陈先锋.在思想指导上解决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问题[J].政工学刊.2000(05)

[3]林开云,牛遂博,李明.对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05)

[4]梁昌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的多维思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04)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创新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