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避暑山庄鹫云寺建筑意象

2016-08-02杨燕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佛经园林

摘 要:避暑山庄鹫云寺的建筑的众多不同之处,引发了对其深层次的思考。本文运用传统的建筑学理念,把鹫云寺回归到佛经本体中去,充分展现宗教空间的自然本意。

关键词:鹫云寺;七堂伽蓝;佛经;园林

众所周之,在避暑山庄周围分布着12座寺庙,清正史文献将这些寺庙称“外庙”,后俗称外八庙或热河喇嘛庙。可是谁又知道,在避暑山庄之内却有数量更庞大的寺庙群。据统计,避暑山庄内共有16座寺庙:珠源寺、旃檀林、汇万总春之庙、水月庵、碧峰寺、鹫云寺、斗姥阁、广元宫、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灵(山神庙)、法林寺、灵泽龙王庙、西峪龙王庙、涌翠岩、上帝阁等。这些寺庙或藏于深山,或居于湖边,它们的宗教性质已经极大的扩展了皇家园林文化的内涵。这也足可证明宗教文化在皇家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1 鹫云寺概况

有真意轩西有一佛寺,名鹫云寺,山门东向,取名有“灵鹫飞来之意”。《承德府志》载:“鹫云寺,在山庄内西峪,秀起堂之側,东向。高宗御书额曰鹫云寺。内为正殿三楹,前檐额曰福因殿,殿中额曰法镜同圆。殿后崇楼三层,前额额曰香界阁,最上额曰须弥春满,次曰:莲峰甘露,下曰普门妙现。雕插汉,宝铎韵风,俯视群山,若莲台层涌也。”

2 鹫云寺的建筑布局

山庄西峪中部,紧邻秀起堂西南,名为“鹫云寺”,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占地面积虽小,但很有气势。寺西边的墙呈圆弧形,西北面沿山岗边缘而筑,其下即山谷,故这段墙建在一个石护坝台基之上。西山门内有蹬道,向上迎面有殿三楹,前檐额“福因殿”,殿内有额“法镜同圆”,联曰:“上塞涌花宫全庄七宝;西峰开鹿苑合证三轮”。内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西方三圣。

“福因殿”后有蹬道向上,迎面一座三层的楼阁,六角攒尖顶,前额题“香界阁”。三重各有匾额,一层题额“普门妙现”,二层题额“莲峰甘露”,三层题额“须弥春满”。

“香界阁”之东是一个小型院落,院内左右各有配殿三楹。院东是东门殿三楹,出东门,门前有方砖、卵石甬道通向前面一块平地,其东为假山堆砌。在这里,向北就是秀起堂的门殿“云牖松扉”。

西门外之南十余米、福因殿之东南的院墙外,设有一座八角亭。

首先,鹫云寺的平面布局极为特殊。其主体建筑只有一殿、一阁,这与其他寺庙,甚至与同为山庄内的碧峰寺、珠源寺、永佑寺相比差距不少。一般来说,佛教有“伽蓝七堂”之制,而鹫云寺虽然是有寺之名,却无寺之制。

其次,鹫云寺为东西走向,而非是一般的南北走向。我国建筑的营造法式, 一般是把主要建筑置在寺院的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设置于东西两侧。北和阴、南和阳相关联,所以所有的建筑都沿南北軸线排列。作为中国建筑基础的有关神圣空间的观念就被同心、南北轴心、东西对称这三条原则所控制。鹫云寺似乎已经摆脱了南北之制,而它的东西方向又向我们表达着什么呢?

最后,也是最为不解的是正门朝向问题。在《承德府志》中记载的是“东向”。但实地踏勘得知,《承德府志》所介绍顺序却是从西到东。而且从地形高差上来看,从西门上蹬道至福音殿,而从福音殿再向上走便至香界阁,整体的地形是一路向上的。从东向西则为一路向下。从传统的建筑布局来看,自下而上的建筑排布更为常见。在建筑整体布局方面,前殿后阁的布局方式,在明清时期最为常见。此为西向之缘由。

可是,东门为三开间而西门只有一间,规格明显不同,在礼制上东门要高于西门。清代讲求“紫气东来”之说,如果把正门放在西门,实为不妥。园林中的这座寺庙,已经为我重新领悟园林精神,打开了一扇“大门”。

3 鹫云寺的建筑意象探究

古人通过楹联题额等文字形式,将园林意境进一步的阐发与升华。何为“鹫”? 据《玄应音义》卷七所述,此鸟有灵,知人死活,人欲死时,则群翔彼家,待其送林,飞下而食,故号灵鹫。据《佛学大词典》解释,佛经中的灵山实为灵鹫山,其山名之由来,一说以山顶形状类于鹫鸟,另说因山顶栖有众多鹫鸟,故称之。探“鹫”本意,便在文献之中找到了许多园林的踪影,“山中园林清净”,“ 孤独园、迦兰陀竹园”, “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无不叙述着宗教圣地的园林本味。而后世的“ 七堂伽蓝”,“座北朝南”却与佛教的本源环境大相径庭。中国园林把宗教空间重新带回了大自然,这样才使得佛教又回归天然。园林做为文化的载体,使它脱离了“舍宅为寺”的千年禁锢,又回到了本源的真谛。中国古典园林迥异于西方园林客体化、对象化、注重形式美等外在性特征,而体现为超越主客体差别、注重意境美、注重精神超越等本体性的生命终极关怀。南朝道生法师的“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已经精准阐释了鹫云寺哲匠们对于园林寺庙本质的把握。

他们在布局上极力破除严谨呆板的宗教建筑格局, 采用自由灵活的园林布局方式, 竭力冲淡宗教空间的森严沉闷气氛, 增强空间的渗透、连续和流动, 用园林构景要素点缀内外空间, 把宗教空间变成开朗活泼、生趣盎然的园林观赏空间。可以相信哲匠们阅读了大量的佛经典故,而其中所包含的许多意象信息,如“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之言,使得他们在具体的园林景观上展开丰富的联想,这促使园林景象与佛学本体所原有的自然本味意象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园林中的寺庙意义更加完整和具有说服力。

寺庙回归园林,从这个角度再次理解鹫云寺时,似乎这些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没有了“法则”,没有了“定制”,唯有哲匠们对宗教建筑本源精神的理解,并让它在中国的园林中复活了。正如《山僧歌》所言:“独隐山,实畅道,更无诸事乱相扰。……最上乘,无可造,不施工才自然了。识心见性又知时,无心便是释迦老。”

参考文献

《承德府志》

《禅与清代皇家园林》赵晓峰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解释学传统》庄岳

《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管欣

《佛学大词典》丁宝福

《大唐西域记》玄奘

作者简介

杨燕(1982-),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就职于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文博馆员。

猜你喜欢

佛经园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清代园林初探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三幅西夏文佛经扉画题记释析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