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分层次教学的探讨
2016-08-02祝泽华
祝泽华
摘 要: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学校分层次教学的引用有效地解决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上出现的矛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中职课堂;分层次教学;数学课堂;提高兴趣
1 当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足够的兴趣。有的学生本来就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数学课程是非常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性,特别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学生本来对动脑经的事情就不感兴趣,所以出现了很多我们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
2、部分学生比较内向,学习能力和方法不够好。我们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感到自卑,缺乏信心和学习兴趣,没有上进心。学习主动学习意识不够,被动学习,课堂效率不高,课前不能认真预习,上课也是人在课堂,思维没有在课堂,课后也不复习,不能独立思考完成作业。
3、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现有的数学课堂很多都是教师主动地讲,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多知识点有的同学似懂非懂,有的同学根本不懂,甚至有的同学很厌烦。这样没有区分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课堂越来越畏惧。
4、学校高度重视技能学习,忽略了基础课程的重要性。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技能的进步,而对基础文化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这些小孩子就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好,才过来学习技能的。而且技能的培养很快就能出成果,而文化课程在就业层面上短期没有明显的效果。这样导致学校在安排基础文化课程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明显的倾向。重视技能培养课程,而忽略了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2 分层次教学的提出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适当的学习条件”。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方法,是同时提高所有学生能力的最理想状态。在不回避升学问题又能落实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即符合因材施教的传统,又有现代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的要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的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且分层教学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鲜明个性化品质。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3 在中职学校数学课堂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有什么好处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強了学习信心。 同时,分层次教学方法还和我们现在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4 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分层次教学
1、学生编组。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2、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我们数学老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B、C组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
3、分层授课。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4、分类指导。分类指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要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作业批改、成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等必要的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 如何在分层次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学教师要真诚关心爱护学生,学习上指导、帮助学生。我们的学生很多心理上都存在着缺少关爱,缺少自我认同的观念。通过师生之间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谐关系,激发正确的行为,又能改变学生心理,启迪认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改变自身的缺点,发扬优点,此时学生会由对老师的良好印象发展到对老师所教的数学学科有好感,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3、在课堂上经常性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如果能根据该节内容,适时地,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则“可一石激起千重浪”,促使全体学生积极思考,争取积极发言,激烈争论,谁都想以最正确、最圆满的回答显示自己的才华。
3、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地运用多媒体,采用视听结合,不仅能开拓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灵活、广泛的进行直观教学,当然为了受到最理想的效果,图片设计要简洁、明快、优美、清晰、令人赏心悦目。
6 小结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生源素质的情况,应用分层次教学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指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加上必要的教学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适合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才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正媛 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年15期
2、余军龙 中职数学分层次教学初探《考试周刊》 2013年第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