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讨
2016-08-02江文洪
江文洪
摘 要:兴趣是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高中地理教师应运用地理学科的优势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中,紧密结合社会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直观教学和科学记忆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乐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兴趣
地理教学中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同步发展的过程。智力因素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好坏的,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是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兴趣的培养意义重大。
1 强化学科地位,为培养学习兴趣打好基础
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在初中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地理学科,而是急功近利的备战中考。学生的地理基础多不太好,也多认为地理用处不大。到了高中,上述情况有所好转,但仍然重视不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科地位。
认识到地理学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可从侧面通过举例说明:如地理学科半文半理,好坏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占分值较高;到高二毕业会考,地理是闭卷考试,易被抓不及格;地理知识面广,中国古代就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说一个人能力强,这里的天文也是当代地理科学;最重要的是地理知识实用,涉及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许多领域。
2 结合社会现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将课本资料与社会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地理的积极性就能更好的调动起来。比如:在上绪论课时,可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讲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那就是地理科学。”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及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1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也离不开地理科学。又如:讲交通运输时,可先讲“要想富,先修路”,来说明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交通的重要性,现实中有无数的例子证明有铁路通过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人民生活较富裕。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就有兴趣去学。
3 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2/5喜欢学习地理的高中生认为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益于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部分地理学习兴趣淡薄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脱离现实、不实用。由此可见,地理教师应重视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适时联系生活实际和近期的国内外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用地理的视角观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兴趣。 地理学科本身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学中可以充分体现。如讲常见天气系统——“锋”时,让学生做开门放入冷空气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难点迎刃而解。又如讲家乡农业时,让学生收集三明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农业资源的山区生态城市的资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其地理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加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要适时结合教材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学有所用的乐趣。从而在班级内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风气。
4 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配合,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兴趣。如巧借古诗文进行地理教学,将隐含地理知识诗句的优美意境引入课堂,创设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其结果一定是事半功倍。如: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三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海陆热力差异
人间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垂直分布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地球自转
自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以来,以其直观、生动、感染力强、信息量大等特有的优势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地理教师广泛采用的教学手段。接受调查的高中生群体在总课时的一半以上接受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会轻松突破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地理的学科特点让多媒体应用的优势可以充分体现,二者相得益彰,地理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呆板的课文和板书。多媒体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对解决学生反映地理知识抽象难懂的问题有重大意义。 但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也有弊端。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学生并不对其充分肯定。教师应针对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应力求简洁、美观,同时配合其他教学手段,达到最优效果。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因果倒置。
5 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学科兴趣
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大陆漂移说”时,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的非洲,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 案,就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到巩固。
总之,要全面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须着力强化地理学科的地位,运用地理学科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一线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逐渐“爱上”地理,最终达到真正“乐学”地理。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学习心理基础与地理思维[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卜克.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郑耀星.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0.8.
[4]朱勤罗.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地理教学,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