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在博物馆中的重要地位
2016-08-02李冰魏萌萌
李冰 魏萌萌
摘 要:博物馆与自然及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然而,随着全球性自然及环境的急剧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处在危机之中,积极对人类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普及生态和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已迫在眉睫。博物馆作为环境保护、标本收藏和参与教育的机构,无疑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博物馆;环境教育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博物馆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同时伴随着环境的演化而不断发展。因此,它与环境直接存在着及其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环境就是指自然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其实,环境的范畴是很广的,有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
在社会环境中,文化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博物馆又是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百科全书》第十五版在“博物馆的职能”条目中指出: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是反映人类与自然及文化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1 博物馆对自然及文化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作用
博物馆在萌芽时期,对保护与改善自然及文化环境所起的作用很小,直到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封建主义社会的垮台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博物馆一改过去只为贵族富豪及学术研究服务而变成为一般公众服务,公众也逐渐将博物馆视为自然及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在自然及文化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从此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与重视。
文化环境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因素是公众的知识水平。博物馆在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进而改善自然及文化环境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博物馆是一种教育机构,是人们进行“终生教育”的场所,通过举办展览向人们传播知识,让观众在参观游览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
2 自然及文化环境对博物馆的制约作用
博物馆对自然及文化环境起着保护与改善的作用,同时自然及文化环境对博物馆又起着制约的作用,这种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式对博物馆的制约作用
生活方式对自然及文化环境的影响是较大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地区,其文化环境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博物馆不了解,不考虑这种影响,不仅不会起到保護、改善自然及文化环境的作用,还会起到破坏作用,并遭到自然及文化环境的摒弃。如某一地区,公众的生活方式崇尚古朴典雅,那么该地区的博物馆必须符合这种生活,建筑物不要搞得太现代化,以免破坏了整个地区建筑的格局。不然的话,自然及文化环境是不会接纳博物馆为其组成部分的,博物馆也无法发挥保护与改善自然及文化环境的作用。因此,博物馆必须了解所在地区公众的生活方式,在尊重、符合该地区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博物馆的业务工作。
2、知识水平对博物馆的制约作用
自然及文化环境一项重要的组成因素是地区公众的知识水平。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地区与地区之间公众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博物馆应根据所在社会公众的知识水平情况设计出相应的展览。我国的博物馆之所以不被地区重视,与博物馆不了解公众的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调查统计表明,我国人均受教育为五年,目前,尚有两亿多的文盲、半文盲,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占我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几。面对这样一个实际情况,博物馆工作者尤其是博物馆的决策者应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将博物馆建成为什么人服务的博物馆。公众的知识水平对博物馆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博物馆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引导公众向更高层次发展。
3、年龄结构对博物馆的制约作用
年龄结构对自然及文化环境所起的作用也是较大的,如果一个地区中老年人占的比例较大,该地区的自然及文化环境就会多体现老年人的文化需要;如果另一地区中青年人占的比例较大,该地区的自然及文化环境就会多体现青年人的文化需要。当前,许多地区正面临着老龄化问题,老年人由于孤独与寂寞而变得喜好回忆往事,但这些地区中的博物馆却不能及时地适应这一变化,因此,博物馆的观众中老年观众渐呈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见,博物馆与自然及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然而,随着全球性自然及环境的急剧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处在危机之中,积极对人类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普及生态和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已迫在眉睫。博物馆作为环境保护、标本收藏和参与教育的机构,无疑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进行自然及环境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之一
国际通用的博物馆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永久性机构。对人类和自然及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提供展览。其中,对人类和自然及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为博物馆进行自然及环境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决定了它有义务、有责任对公众进行自然及环境教育。同其它教育机构相比,博物馆进行自然及环境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然及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广泛不断地向国民宣传自然以及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并及时将自然及环境研究的新成果介绍给公众,进行自然及环境教育的机构改革主要包括学校、环保部门新闻宣传部门、图书馆、博物馆等,它们通过不同方式、手段和途径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博物馆同其它教育机构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直观性。博物馆通过实物能调动起受教育者的感官;看、听、触、闻。其二,科学性。博物馆不仅可以利用人类环境的“沉积物”提供展览,而且其展览可以将研究成果系统科学地介绍给公众。其三,全民性。博物馆是一个向社会开放,对全民实施教育的机构,以推广全民教育为首要任务已成为时代潮流。而自然及环境教育面对的正是全体国民。其四,终身性。博物馆的功能使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接受“终身教育”,而生态环境教育正是需要长期宣传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二)博物馆作为文化信息中心,可以为社会提供更深层次的自然及环境教育
博物馆的物是信息的载体,其“哲学的最主要之点在于信息”。博物馆进行自然及环境教育,就是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料,使人们充分认识自然及环境变迁的原因、作用,深刻领会大自然的现状,自觉进行自然及环境保护。
(三)自然及环境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参与社会的良好契机
长期以来,我国博物馆由于陈列内容单一,陈列手段老化,几十年一贯制逐渐受到冷落。博物馆关键应该在于它应当关注社会热点,贴近民众生活,博物馆进行自然及环境教育即增强了参与社会的意识,又加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为博物馆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添了新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的研究都涉及了环境问题。近年来国际博物馆界对博物馆与自然及环境的研究十分重视,博物馆是有室内室外两个环境构成的。只有两者相互协调、统一,才能真正发挥博物馆的作用。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保护自然及环境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课题。只有更好地保护自然及环境,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发展。因此,全世界各博物馆应携起手来,为保护自然及环境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佟玉洁,聂云,高凯. 自然博物馆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天津欧亚自然历史博物馆高层论坛》2007
[2] Carol,J.Fialkowski,何方. 博物馆与环境教育:影响城市公众.《环境教育》. 2001
[3] 王建平,王瑞芬. 博物馆与生态环境教育.《中国博物馆》.1997
[5] 甄朔南,甄秀鸣. 环境主义与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1993